APP下载

赋能新时代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
——基于《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观察与思考

2023-01-09□文│李

中国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出版业意见

□文│李 淼

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下出版业发展大趋势。中共中央宣传部刚刚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可谓顺应时代潮流,回应行业心声。作为中宣部首次专门就出版融合发展发布的政策文件,《实施意见》为新时代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擘画新方位,为出版单位探索融合发展锚定新坐标,更为新时代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标志着出版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开启,让持续繁荣发展的出版业进入进一步提速的快车道,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与此同时,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出版业仍面临一系列新挑战。这其中,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既是壮大传统出版业,做大做优新业态,推动出版工作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又是出版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亟需探索的重大课题。

锚定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组成部分的出版业应充分认识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的重大意义,以《实施意见》为指引,加强出版融合的战略谋划和实践探索,努力做好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推动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融合发展重大意义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占领主阵地、打赢主战场,进而更好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

融合发展,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全局,是党和国家的高度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演变趋势,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这为出版业如何推动融合发展、推动什么样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明确总体要求,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6年时间,在“两办”层面对同一工作先后出台两个指导性意见,凸显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强力推动,充分体现出融合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始终是出版业的重要职责,切实做好新时代的融合发展,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把融合发展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出版融合,事关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近年来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系列“组合拳”引导推动出版融合发展。2015年,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对深入推进出版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系统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出版发展新引擎”。此次中宣部印发《实施意见》,更是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出版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将大大推动出版融合的实质性进展。

深度融合,事关行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是出版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出版单位自身发展而言,积极进行深度融合迫在眉睫。首先,深度融合丰富了出版形式,当下只有纸质出版物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电子出版物、听书等出版新业态正方兴未艾,呈现越来越丰富多元的趋势。其次,深度融合能够扩大出版单位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出版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深度融合要把互联网作为主战场,让主力军进主战场。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间达28.5个小时,手机成为上网的重要工具,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网络既是战场,也是市场,出版业要通过深度融合主动占领市场,赢得战场。再次,深度融合,能够提高出版竞争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出版的优势已经变成劣势,作为融合最前沿的出版业,必须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抢占内容传播制高点,提高出版业在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最后,深度融合还能形成新的盈利能力,更好推动出版业在新的条件下做大做强。

二、认真学习实践,深刻把握《实施意见》内涵与要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部署和《出版业“十四五”规划》有关安排,《实施意见》围绕加快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从战略谋划、内容建设、技术支撑、重点项目、人才队伍、保障体系等6个方面提出20项主要措施,以系统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为出版业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认真学习把握《实施意见》内涵与要义,在具体的出版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是未来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

着眼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实施意见》为出版融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引。紧密衔接《出版业“十四五”规划》安排部署,《实施意见》锚定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基于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对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战略意义,在顶层设计上对出版融合发展做出统筹规划和长远布局。《实施意见》强调,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要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对出版深度融合方向性的指引,方向明,就不怕山高路远;方向明,才能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聚焦行业发展突出问题,《实施意见》为出版融合破解“堵点”“难点”“关键点”提出破解思路。《实施意见》靶向精准,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制约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容、技术、产品、人才等“堵点”“难点”和“关键点”问题,提出了强化内容建设、发挥技术支撑、打造重点工程、建强人才队伍的破解思路和具体举措。应该说,《实施意见》行业针对性强,在总结出版融合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给出政策“药方”,对出版深度融合起到了“加速器”“催化剂”的作用。

立足出版单位发展实际需要,《实施意见》回答了“为何融、融什么、怎样融”的问题。《实施意见》出台后反响强烈,业界普遍认为意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指导性强,特别是立足当前出版业发展实际,面向出版单位这个主体,从内容建设、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规划了实践路径,深刻回答了“为何融、融什么、怎样融”的行业关切,既给出了路线图、也提供了方法论,更有政策保障体系护航。融合好,融合也难,深度融合更难。难就难在要走一条新路,要摒弃出版单位搞传统出版的路径依赖,要知难而上,形成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意见》的出台,可谓正逢其时。

与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相互支撑,《实施意见》进一步形成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政策合力。

国家新闻出版署自2021年起正式启动出版融合发展工程,2022年为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该工程从产品、平台、机构、人才4个方面重点布局,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一批示范样本。此次《实施意见》的出台与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构成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政策推动体系,既有政策指引,又有重点布局,进一步形成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合力,有助于推动出版单位在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为加快出版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

三、行业实现“四大转向”,出版融合正持续走深走实

得益于顶层设计的规划布局与引领推动,出版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特别是近年来,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顺应信息传播形态和舆论格局变化、面对读者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出版行业内生动力进一步得到激发,各出版单位积极投身融合发展实践,以理念更新、机制创新、技术革新、人才出新,回应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

理念更新:变“要我融”为“我要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的概念。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互联网深度融入人民日常生活。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运行的影响持续加剧,线上生活、线上教育、线上办公、线上社交等成为常态。面对技术发展形成的冲击,面对疫情大考带来的变化,出版业迫切需要主动更新出版理念、掌握传播新规律,回答和解决新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各出版机构高度重视融合发展,在理念上实现从“要我融”到“我要融”、变“等靠要”为“加油干”的转变。融合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定义为“战略工程”“一把手工程”,写入出版机构责任体系和发展规划之中,出版业融合发展进程在深度、广度、力度上都有了明显提升。认识到位,方有可为。在出版业深度融合的路上,从“要我融”到“我要融”正成为自觉推动出版深度融合的共同理念。

机制创新:变“两张皮”为“一盘棋”。深度推进出版融合发展,要辩证看待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关系,要站在出版单位整体实力提升和长远发展动能积蓄的高度,坚持网上网下一体推进。

多年的业界实践证明,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呈现出优势互补、此长彼长、相融共生的趋势。据《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及《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有关数据,虽然疫情冲击下的新闻出版产业整体规模有所下滑,但发展基本面保持稳定,且数字化业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传统书报刊数字化收入增幅上扬,数字教育、知识服务、有声读物等领域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出版单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从内容生产、平台建设、流程管理、渠道运营等方面探索常态融合、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机构、业务、资源要素全方位融合,力求变“两张皮”“两条线”“两拨人”为“绘一张图”“谋一盘棋”“拧一股绳”,在壮大传统出版业的同时做强新兴出版,实现一体化发展。

技术革新:从“看不懂”到“为我用”。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革新和革命,都带动了出版业的飞跃和发展,印刷术、造纸术都是最好的例证。互联网传播技术对出版业的改变和影响也不例外。

面对技术发展,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一概否定,更不能充当鸵鸟、视而不见。“看不见、看不懂”必然导致“赶不上、来不及”,只有从“看不懂”到“为我用”,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充分认识到技术支撑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再造生产流程、创新产品形态、服务用户需求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出版机构加大技术革新力度,积极将互联网、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探索立体式传播,以新技术赋能传统出版,开发新产品、拓展新渠道、探索新模式,进而巩固新阵地、做大新业态、实现新增长。

人才出新:从“象牙塔”到“金字塔”。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根基,更是一个行业活力的体现。人才强则事业强,抓融合就要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融合发展的未来。

出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出版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出版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行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出版业续航的核心引擎。在融合发展背景下,出版业一方面注重人才战略之“守”,坚守好传统、好作风;一方面也强调人才培养之“攻”,掌握新理念、新技能。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要走出行业传统封闭的“象牙塔”,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领跑、多元化人才支撑的“金字塔”式梯队。

四、结语

得益于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在党和政府引领推动下,从“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到“融合发展”再到“深度融合”,以深度融合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越来越清晰,出版人投身融合大潮的决心和信心也越来越强烈。

当前,我国出版融合发展总体势头良好,正进入全面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同时也要客观认识到,出版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还有很多老问题有待破解,很多新课题有待攻关。眼下,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役”是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要让新技术赋能出版,打造年轻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要用创新产品引领阅读,打造影响和引导青年读者的新经典,让主流价值成为时代最强音。

期待作为深度融合实践主体的出版单位,在战略谋划上锚定一个目标——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型出版传播体系上突出三大重点——内容建设聚焦结构优化、形式多元、精品引领;技术支撑强化前沿应用、适合管用、健全体系;示范引领抓好重大工程、重点品牌、重要企业;在建强人才队伍上着眼“一专多能”,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融合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在《实施意见》的具体指导下,勇担时代重任,切实将传统出版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行动,以深度融合赋能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出版业意见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2020最美的书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评“小创”,送好礼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