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研究综述*

2023-01-08韩艳丽张金萍陈少平

智库时代 2022年3期
关键词:留学生研究管理

韩艳丽 张金萍 陈少平

(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来华的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培养层次日渐丰富,原有“差异化”管理模式的短板和不足日益凸显。亟需优化管理机制以实现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转型发展。趋同化管理是世界各国招收国际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式,也是提高国际学生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教育部在2010年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提到:高校应“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明确指出,应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推进落实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因此,探索符合我国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成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十分严峻的挑战。

一、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2021年年初,在中国知网检索,输入关键词“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共显示相关文献50篇。通过分析知网系统生成的可视化分析图表,我们发现:

我国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研究最早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时间年和发文篇数综合指标看,从2012年到2016年,年均发文3篇左右,2017年后我国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研究呈螺旋式加速上升趋势,近三年年均12篇左右;从作者角度看,研究者多以校内合作为主,山东大学、江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交大几所高校对趋同化管理问题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同类院校;从主题分布上看,相关研究主题多集中为“趋同化管理”“管理模式”“国际学生”等方面;从研究对象上看,现有研究多以普通高等学校为主,高职院校、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热度上升较快。

通过对趋同化管理研究主题概要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学界对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关注持续升温,相关的研究视野也随之不断扩大,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关于留学生管理模式的本体探讨、趋同化管理模式内涵、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几大方面。

二、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

所谓“趋同”,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是指被管理者根据管理者的制度设计,在管理者国度享受同等的“公民待遇”。按照上述逻辑,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可以理解为来华留学生在中国高校享受与中国学生同等的“国民待遇”,具体表现为接受相同的行政机构管理、遵守相同的规章制度、享有相同的校内软硬件资源[1]。简言之,趋同化管理就是将来华留学生纳入高校整体管理系统,实施教育、生活服务、管理方式等趋向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模式[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留学生具有“外国人+学生”双重身份特性,加之中外学生在风俗习惯、教育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所说的“趋同”不是“等同”,而是一种“适度趋同”。具体来说,就是在留学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坚持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原则,同时也应尊重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允许“同中有异”的同时,坚持“异少同多”的执行方向,建立中国特色的留学生规范化管理模式。依托高校已有培养模式对留学生进行趋同化管理,探索符合现阶段特征的趋同化留学生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教育资源、节约管理成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

三、研究方面和重点内容

关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我国许多高校已进行了初步探索和众多有益实践,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可发现目前学界关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关于留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趋同化管理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起步早,其趋同化管理模式发展已相对成熟。不同于中国内地高校为代表的掌控式、成熟中、综合式的趋同化管理模式,欧美国家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以专业化、成熟型、菜单式为主要特征[3]。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既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又受其制约,并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很多学者立足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历史阶段性特征,从历史发展角度探讨高校趋同化发展特点。彭庆红认为我国来华留学生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特殊化管理”到“趋同化管理”两种形态的变迁[4]。姜苏华认为我国来华教育经历了外事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单独管理模式(改革开放—2000年)和综合管理模式(2001年以后)三大阶段[5]。此类研究多通过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政策背景,总结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模式各发展阶段特征。

目前,学界对留学生管理模式划分方式不尽相同,大都以高校留学生归口部门特征为主要依据,基于留学生管理机构职责权限范围进行分类。如姜苏华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教院体制(二级学院型)、国际处体制(外事部门兼管型)、学生处(学校职能部门)、留管办(专门部门管理)四种模式[6]。吴舒程将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简述为集中管理模式(国交院)、学生处模式(院校两级)和职能趋同化模式(不单独设机构)三种类型[7]。还有学者从管理学角度出发,将高校现行模式分为“内部职能型”与“事业部型”两大类管理模式[8],强调运用管理学思维把握留学生群体特征的管理理念。此外,在归纳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部分学者对各模式的优劣和存在依据进行了对比论证。如逢成华指出,国际处、国交院和留学生处立体合作模式为实现趋同化动态管理过程的有效途径[9]。可见,留学生各管理模式都有其适用条件与利弊,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也应在研判学情校情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选择。

(二)有关趋同化管理内容的研究

归纳现有研究可知,目前趋同化管理内容的有关研究主要涉及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几大领域。其中,管理、服务领域的研究最为广泛。集中表现为对现行管理模式的讨论,包括各管理模式的利弊及适用条件,涉及招生、学生社团、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宿舍管理、校外协作、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探讨。此外,教学趋同化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如刘芳、吉翔关注全英文授课趋同化课程建设,陈理业、丁文阁、修赫鸿等人关注趋同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思政课程开展,指出改善高校重知识文化,轻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王冀萍、孙利等人则以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事实要素为切入点,通过梳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路径,关注学籍、成绩管理,学位授予制度规章等教学管理方案。

近几年,学者对趋同化管理研究的范围从理论定位衍生到具象分析,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究归纳。此部分研究多结合目标院校对我国某具体高校趋同化管理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如黄凯锋、印超慧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黄山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进行研究。也有的学者关注国内各大高校间的横向对比,如姜成华就140所高校留学生规模与管理体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不同特色的留学生招收院校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如学者宋兰香、杨烨、徐宽乐等人关注农业大学,安然等人关注理工科院校,过国娇关注财经类院校,此类研究多针对特色院校的留学生教育进行多方位、深层次剖析,以探索特色院校发挥专业优势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普适性规律。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留学生来华人数逐渐增多,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地域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同时,将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口红利的留学生职业教育方兴未艾,如黄华、易美君等学者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层次和学制特点,就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招收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可见,立足专职教育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愈发受到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外高校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生源质量使其具备了推行趋同化管理的先决条件,比之国外高校基于人文关怀立场,重视学业指导、宿舍管理、学生社团自治等方面的趋同化管理研究关注点。我国趋同化管理研究领域则更为基础。现有趋同化管理多从学校管理者角度出发,更多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着重解决管理服务层面出现的问题,缺乏对趋同化管理模式的深度思考,尤其是留学生的角色缺位较为严重。虽然我国部分学者如徐倩、谢志芳、张磊等人从心理学角度对留学生文化调适和文化适应角度进行了分析,但缺乏系统论述,基于留学生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趋同化管理有待重视。

(三)针对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的研究

由于我国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伴有初期主动性差、地区不均、层次单一的先天不足,来华留学生教学趋同化管理面临来华留学教育内生动力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显现、文化传播模式和途径有待探索等问题与困境。随着高校趋同化管理实践不断深入,既有模式弊端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来。因此,部分学者着重关注高校趋同化管理教育实践,聚焦趋同化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如甘琬滢认为,制约高校趋同化管理发展的因素包括留学生政策和工作细则缺乏、认知度和执行度不足、管理人员语言水平和服务意识欠缺、趋同化执行存在误区等[10]。伊鸿慧指出,高校国际化水平、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程度是影响高校趋同化管理的关键[11]。赵奇栋提出目前留学生入学门槛低是制约趋同化管理的主要因素,并从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涉外社会保障体系、高校管理体制国际化程度、国际学生群体自身特点四个方面提出建议[12]。众多学者对趋同化管理中各因素进行了深度思考,上至国家政策、学校体制机制、管理理念、奖学金政策,下至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软硬件设施、教师素养、后勤管理、社外保障体系、学生社团等多个领域,涵盖宣传推介、招生录取、学业管理、教学管理、实践就业等一系列环节。

四、研究展望

第一,深化本体研究。在梳理有关文献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趋同化管理的有关研究,多混合在我国来华留学历程及留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中,对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专门性研究还比较少。加之目前我国高校趋同化管理实施条件尚不成熟,导致目前高校趋同化管理的实施障碍重重,对是否实行趋同化管理模式争议较大。由于我国处于趋同化管理初期阶段,趋同化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上至管理制度、职责划分,下至相关人员认知度和执行度都存在不足,难免导致实践管理中趋同化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高校趋同化管理经验不足,各项配套服务如课程资源、全英文课程建设、校园国际化氛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实施进程。

应达成共识的是,趋同化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因噎废食。随着我国来华留学新格局的形成,趋同化管理模式对于高校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完善趋同化管理理论构建,可深化有关留学生教育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的认识,拓展研究中国教育体制和社会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发展路径,为国际理论界有关留学生教育发展模式提供中国智慧,以实现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长足持续发展。

第二,优化实施方案。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研究范畴主要包括管理模式趋同化和文化融合趋同化两方面。其中,管理模式趋同化是手段导向,具有较强的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而文化融合趋同化是目的导向,在可操作性上存在一定不足[13]。因此,现阶段的高校趋同化管理应在科学方案的指导下,以管理模式趋同化为改革重点,以逐步实现文化趋同化为目标,积极审慎地推进。

此外,虽然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在国内高校已引起一定了重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高校留学生教育条件各异,学生类别特点不同,教育管理理念不同,使得高校趋同化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实践中如何衡量高校的趋同化管理水平,如何科学地界定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如何有效地判定高校趋同化管理成效,需要我们对趋同化管理方案及评判标准进行更为全面的统筹谋划,尤其应注意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顶层设计,通过对标中国学生教学管理标准,搭建留学生培养系统人才定位、人才培养、过程监控、毕业要求、评价反馈的闭环架构,并进一步反作用于高校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追求“双趋”式动态发展。

第三,拓宽研究领域。我国高校现有趋同化管理研究多从顶层设计出发,强调从理论上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但在高校实践中,尤其是教学领域,趋同化管理多停留在理论层次,各教学环节逻辑尚未理顺,因此探究教学实践中趋同化的合理模式,把趋同化管理落到实处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如何进一步找准制约推进来华留学教学趋同化管理的困难所在,如何以各教学要素为改革着力点,构建有效提高来华留学教学趋同化管理的实施路径,探索教学趋同化管理影响因素有待深入探讨。

此外,由于留学生群体兼具学生身份与外国人身份的双重属性,其特殊性更多体现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留学生在高校出现的各类不适应,归根结底是由于文化层次未达成认同。推动文化冲突向文化融合的发展转化是实现趋同化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趋同化管理不应局限于死板生硬的条条框框,而应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有温度的人文规范。通过深入教育过程内部,基于人本主义思想,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学术与生活适应进行深度分析,可大大丰富现有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成果。因此,除了管理上的规范统一之外,立足留学生文化认同视角,通过构建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引导留学生适应东道国文化,也是高校趋同化管理发展的一大方向,构建有效提高来华留学教学趋同化管理的实施路径,以提出切实保障来华留学趋同化管理质量的建议,开拓来华留学趋同化管理新局面值得深思。

猜你喜欢

留学生研究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