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思考和实践*

2023-01-08

智库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讲授广播

朱 丹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于 2020 年 5月正式公布,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我国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发端于延安时期的广播播音,成长于国家建设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播音主持岗位一直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播音主持工作者用自己的声音维护国家利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进入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积极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新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需要完善和规范之处。当下媒体融合越来越深入,播音主持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年轻一代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对该岗位认识不足,缺乏创新追求,因此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发展进步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具有媒体属性,这决定了该专业课程建设必将承担思想引领任务。该专业集艺术性、实践性于一体,并且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发展特征,因此“实践中出人才、实践中出成果”是专业教学的一大特色。“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旨在使学生理解伴随国家建设发展起来的中国播音主持事业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我国播音主持领域的创新实践,掌握媒体节目创作、制作、运作理念,提高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

二、从价值观养成入手,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引导学生创新追求

《纲要》指出,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为媒体新闻宣传工作明确了目标,也给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教育深入课程,夯实学生的思想根基

当下,我国的传媒业已从探索融合阶段进入了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以广播传媒为例,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广播媒体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广播媒体面对变革,利用已有的优势积极拥抱互联网,表现在广播节目的创作上,丰富节目形式、挖掘节目制作手段、开拓播出渠道和信息传播方式,以“直播互动”为先锋,延伸传播触角,拓展覆盖面,满足受众需求。

因此,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媒体节目宣传创作岗位更需要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水平、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播音主持岗位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以广播节目创作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方案:

1.教学思政目标

基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媒体属性,本课程的教学在重点章节讲授以及创作实践中,思政内容作为课程的主体导向,将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职业道德素养与知识讲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相融合,结合课程设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追求,提升专业教学的思政功能。

2.具体实施要求

在具体课程中,首先将重点放在新闻、社教、文艺三大节目创作方向上。其次逐个讲授三大类型节目创作理论、理念。讲授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三大类节目的社会宣传作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如,新闻类节目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文艺节目坚守国家宣传主流方向,担当起传播、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社会责任;社教节目要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大众思潮、调节平衡社会情绪,促进社会养成终身学习观念等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创作出反映社会现象、体现社会温度、展示社会美好的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作品。

通过讲授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深入社会、思考人生,理解媒体传播的思想舆论引领责任,坚持明确的立场和指向,着眼受众想听、爱看的内容,将党的思想精神渗入节目,传导给受众,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纲要》指出,专业课程(实验实践)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我国的广播播音事业从延安新华广播开始,穿越历史烟云,历经革命战争年代,伴随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洗礼,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在发展过程中,播音与主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课程讲授中,要注重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进程,了解广播播音与主持创作发展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广播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及其节目创作、创新。

比如,我国的广播播音事业从延安时期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的广播播音创作主要是鼓舞人民士气、瓦解敌人斗志,因此形成了以齐越老师为代表的气势磅礴、坚定豪迈、爱憎分明、准确生动的播音创作榜样。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广播媒体在时代变化中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改革创新。以1986年广东省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为标志,广播节目由“录播时代”进入了“直播时代”,包括广播直播、大时段板块节目、主持人个性化主持、听众反馈参与等,与“报纸模式”彻底决裂,实现了按照广播的特点和规律办广播,广播节目主持人队伍也快速发展起来。

在播音主持创作讲授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将节目创作放在国家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去思考创新的实践意义,也指导学生根据当下时代的具体情况去分析媒体创作要求和受众需求。鼓励学生以光荣传统为根基,以时代要求为引领,努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创作方向,架构创作创新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播音主持工作任务和目标,理解播音主持工作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深刻意义,感悟新闻工作者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的深刻含义,提高学生综合判断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网络媒体时代不再盲目追逐新鲜、爆料、吸引眼球的信息,而是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守好媒体责任放在重要位置上。

例如,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大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上也出现了追求利益、追求物质而忽略对精神文明、道德修养追求的现象。在课程讲授与实践中,要给学生分析讲授我们的社会应崇尚什么、提倡什么、追求什么、弘扬什么,媒体的责任是什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舆论引领能力。引导学生站在媒体的角度,以媒体人的身份去发现、去探索、去创作。如,学生的创作实践很容易偏于个人喜好,不会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创作着眼点小,容易关注个人的小情感、小个性,喜欢追星、玩乐、追逐花边新闻、稀奇另类等,创作出来的节目要么是哼哼唧唧无病呻吟,要么是站在个人角度主观评价,要不就是玩玩闹闹彰显所谓的个性。我们在课程讲授中结合当下我国媒体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客观公平地评价生活。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媒体节目创作的实践创新,并思考媒体融合时代下的媒体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勤于创作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增加广播节目创作、制作环节,在“以先进性引领内容传播”的要求下,依托广播直播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录播、直播、户外现场直播等节目的创作。

(一)引导学生深入媒体,开展广播调研活动

不了解广播是不可能创作出符合广播节目传播要求、听众需求、社会效果好的广播节目的。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广播、分析广播是非常必要的。

在课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深入到媒体,就如何做好主持人、一个好记者如何养成、媒体节目创作等进行交流,并观摩电台节目直播,了解录制设备使用、设备更新与节目制作的关系等,近距离了解广播媒体。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广播节目市场、节目创作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思考广播未来的发展。例如,什么类型的广播节目你最喜欢,为什么喜欢,它的哪些内容吸引你,节目特点是什么,广播节目对声音有什么要求,良好的普通话基础在广播节目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向听众传导什么样的语言,现代广播应该是什么样的,面对新媒体冲击下的广播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等。引导学生用媒体人的眼光看待广播节目创作,培养学生的节目创作意识和媒体责任感。通过以上学习调研,同学们了解了广播节目的创作概况,在课堂讨论交流中提出自己对节目创作的看法,更有同学能够站在当下年轻群体的角度,对广播节目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如何吸引年轻的受众、如何传导先进的思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开展选题讨论,关注社会问题

为了让学生的节目能够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在创作实践教学环节以节目组的形式设计选题讨论,筛选优质选题开展创作,促进学生养成搜集、查询、总结资料,发现、分析社会问题的习惯,更好地理解节目创作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要求。例如,广播新闻节目创作设计“焦点、热点、日常”新闻选题讨论,围绕引导听众正确分析新闻事件,帮助新闻有效、客观、真实地传播展开;广播文艺节目设计“专题类、赏析类、伴随类”文艺选题讨论,围绕坚持国家主流宣传方向,关注引导听众审美,传播、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展开;广播社教节目的选题坚持关注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坚持贴近百姓、讲述老百姓的真实故事,注重挖掘听众关注度高、节目与听众的交流度高、能够为听众解决问题的选题。

(三)创建课堂实验电台,深入实践

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主播电台,并配套注册微信公众号,在直播节目中进行互动。这一环节高度仿真媒体广播节目创作,配套制定了电台岗位设置要求、电台节目流程表、电台管理制度、节目创作管理制度、直播间管理制度等。对课堂实验电台进行了有效的整体管理,也让学生了解了真实情况下的广播电台媒体(节目)的管理和运营。让学生在创作时更加贴近媒体身份,以媒体规格进行创作,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制作。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对新媒体的适应和学习能力,自己创建、自己研究创作,以研究的态度审视节目创作。

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进考核方式,提高课堂挑战度

课程教学设计并实践“理论讲授+仿真创作+课堂延伸+多层评价”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分析为导引,以仿真创作为综合创作能力培养,以课堂延伸为课堂教学补充,以多层评价为效果反馈。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相对系统完整的思政教学案例,在每一次的具体授课中,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和操作动作,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完成创作。授课教师将创作主题思想分析、知识点的讲授和实践环节的要点配套同步进行,学生在完成具体创作任务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知识点进行延展,并实现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一)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全面融入思政内容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与一线岗位接轨,灵活运用案例分析、理论讲授、模拟练习、实战训练、课外延伸等多种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了解媒体传播的思想舆论引领责任,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指向,着眼受众想听、爱看的内容,将党的思想渗入节目,传导给受众。

案例的选择以当前媒体节目中的典型案例为主,注重学生分析研究能力的培养。分析研究案例时,将对主题思想意义的分析作为重点,使学生通过分析研究对媒体的整体节目分布思路有想法、有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厘清创作思路、提升创作能力。

例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容易偏实践而轻理论,学生对实践环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于理论的学习却积极性不高。在课程实践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使用了“任务驱动法”,在具体的创作任务中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对每一个重要创作环节及时进行理论讲授再配套实践训练,使理论、实践同步体现在一项任务中。以微广播剧创作为例,选取以清廉杭州建设相关的内容,结合服务杭州项目,依托课程实践的编、创学习,策划创作系列微广播剧《警示录》《家风故事》《最美的你》《坚守的信念》。以微广播剧的形式,将廉政、家风传承、抗疫英雄、党史故事等主题教育内容创作出来,形成一系列思政教育音频作品,选取优秀作品在新媒体平台播出。栏目编剧、录制等均参照一线媒体作品的规格进行。项目执行以一种新的方式渗透在课程教学、人才培养中,组织学生编创团队,在实际创作中理论、实践同步学习,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

(二)课程考核中注重思政内容的考核

我们坚持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建立课程思政成效的专项评价。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讲授,偏重对作品创作的讲解和分析,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体现在期末的实践考核和笔试上,期末突击创作、复习应对考试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课程调整了考核思路,进行全过程考核,即进行阶段创作学习评价,过程考核成绩汇总后平均形成期中成绩,最终与期末成绩综合。增加对课程思政成效的专项评价,在学生创作作品考察点上,首要考察的就是作品的创作主题、思想内涵、导向意识、服务意识,综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艺术观和创作观的考察。

“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作为培养媒体接班人的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是课程的主体导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深入实践,创作有温度、有深度、有品质的作品。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媒体创作模式和规格引入课堂,增强课程的挑战度。注重进行全过程考核,在每一个学习考核环节都设定思政要素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努力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创作观,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媒体人。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讲授广播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少儿广播节目未来发展之我见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理财类广播节目“真人秀”的表现方式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爸爸也爱听广播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