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教融合理念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023-01-08魏慧冬

智库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教科学研究大学

魏慧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

一、绪论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对于中国科教一体化的发展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相关文件的统计与分析,对大学办学的进程与科教融合的发展史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地研究与分析国内外现状,调查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教融合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今后的研究与改革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从而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发展。

二、科教融合在中国的发展

科教一体化研究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科学技术与教育融合;二是指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融合;三是指科学研究活动与教育活动的融合。

我国对“科学”与“教育”的关系理解经历了几个阶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高等教育教育制度沿袭了苏联“科教分离”的教育模式,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功能分别由研究机构与大专院校承担。中国科技大学成立后,中国科技大学成为了中国一所重要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机构。然而,在当时也只有一小部分优势学科能够在大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科学研究并不直接服务于教育学生。在这个阶段,“科学”和“教学”仍处于本能的萌芽阶段结合体。

2012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若干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强调要落实科教兴国的人才培养观,需要建立实现多方面整合模式,促进合作创新,提高效率科研管理系统。2012年8月,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启动了科教合作培养人才的计划。同年,成立科学院进一步探索了深化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协同式创新人才培养。通过科教结合,促进了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以及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三、基于科教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科教融合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采用文献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关键词,使用CNKI数据库。研究发现,第一篇论文探讨了《科教融合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于2009年出版。报告说,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基地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的新思路。农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之后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并通过科教兴农,以“四位一体”建立了一套“生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科学研究和培训、管理和取得了丰硕成果。随后连续两年没有发表相关论文。后续这项研究论文数量迅速增加2012年增至24项,相关研究数量也有所增长。从2010年到2015年的五年间每年大约产生20篇论文。发表人数从2017年38人增加到2020年的96人。2012年,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科学部启动了人才培养计划。随后,相应的科教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齐鲁理工大学与前山东中科院合并,新齐鲁理工大学(山东科学院)成立于2017年,标志着科教融合的深入探索与实践。

根据学科分类统计,在科教融合领域的研究论文中,共有329篇与高等教育相关,占总数的85.5%,18篇论文与职业教育相关,15篇论文与科学研究有关。

四、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一)专业建设

在学院和大学里专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整个社会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模、组织和效率。以齐鲁大学为例,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专业结构的调整,利用科教融合资源的优势调整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以及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动力,深化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有学者提出,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科教融合:为了建设一流的专业,在他们的分析中科教融合对于材料化学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很大作用。他们发现,学科资源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多层次教学与创新“金字塔”培训系统的建立整合了科学知识本科教学与科研全过程研究,使得综合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些学者声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教育的协同创新”是创新的引擎,全球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内涵发展教育新时期,对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科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新人才。

科教融合是一种有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通过密切结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把研究纳入他们以新的技术研究进行了阐述,该科学研究丰富了学校的教学内容,促进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并为该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课程建设

随着研究型大学数量的增加逐步加强对新生的指导和培训,研讨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整合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讨会的特点是范围广,课堂容量小,课程内容精良,教学方法灵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但是,由于没有标准化的教学评价标准或固定的教学形式,这种研讨会的效果如何可能难以把握。在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报道了新兴的研究范式,大一新生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研讨会推广了并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以及优化方法。

为了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与创新能力,学科利用科教融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分析开放式网络的优化选择原则实验项目,并讨论了开放式教学的建设,实现了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实验课程。创新型人才从新颖性、专业性等方面入手进行培养,以提高教学效果生物工程实验课程体系专业,解决专业实验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才培养,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化学工程原理,作为制药工程必修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于更高层次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了“科教融合”的概念,以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以科教融合为核心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创新人才的理念与有效路径。有学者分析了科教融合与企业的内在联系,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以高校内部和外部的结合实现了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它们提供了一个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

有学者系统地探讨了其内涵,科教融合的起源和背景,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科教融合概念和实践中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个战略和路径,以促进科教融合的基础上政策协调、治理战略、制度等方面,以及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培训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纪律和专业整合等的优化。

有学者指出,科教融合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但科教融合和其在中国的执行政策仍需改进,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分析科教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与创新人才培养有关的问题。通过科教融合在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关键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点,科学定位培训的科教融合模式,创新人才目标,牢固树立科教融合理念,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并从政府、大学、教师、学生、大学精神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工程学科的特殊背景和高校科教融合的常见困难,有学者曾多次尝试制定创新课堂教学大纲与培养模式,有机地连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将科研过程与教学过程,以及科学研究过程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这些措施不仅大大培养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成功地协助了探索和实施科教融合创新项目的实施以及专业人才。

(四)教学模式

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科教融合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从科学研究和教学发展过程中,科教融合正经历着从从理论到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对科教融合教学的理解模式,教师评价体系和机制,资源配置与科技成果转化。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了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四种措施和途径并阐述了实施这些措施的意义。

在新工程背景下,针对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有学者对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一种新的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学实践证明了科学研究和教育的理念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的,为应用而学习。

科教融合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要教学生创新思维,并赋予他们具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结合社会需要、科学研究的教育性质,学者分析了实践的培训效果,科教融合教学对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本科生进入实践空间,从事科学研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并鼓励教师要把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引入学校,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升科学研究的教育性。

在材料专业实施科教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对科教融合与材料专业相结合的理论拓展,有学者基于科教融合设计了三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然后,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施效果分析总结了采用这些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设计专业作为综合性专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创新态势。为了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肩负起创新人才培养、创业、创新的责任,设计专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科学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有学者重新审视了如何促进科教融合,并探索了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设计教学质量。

作为贯穿现代大学发展过程的基本大学理念,科教融合确实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有必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变革。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例,他们推动了科研项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改革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与科教融合的结合。这对于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实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概念与体制机制

科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概念,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它仍在不断扩展。科教融合的理念已经从洪堡的柏林大学到吉尔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延伸到当代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将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改革和转型的主题。通过科研与教学的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科教融合理念主张高校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重新定位本科教育目标。研究人员通过分析542份不同类型大学教师的问卷,发现大学教师对科教融合概念的认知程度较高,但缺乏实践动机、性别、教育背景、学科、机构类型、职称、教学年限,兼职行政工作是否存在,都影响着科教融合的理念认知和实际行动。大学教师对科教融合概念的认识和实践也表现出明显的利益相关取向。创新高校教师管理文化,关注不同高校教师的利益需求,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政策引导机制,是将对科教融合概念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解决方案。此外,通过对高校知名教师和普通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他们发现知名教师对科教融合的理解和实践几乎不受性别、教学年限、教育背景、高校类型、学科,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科教融合的概念认知和实际应用明显优于普通教师。然而,知名教师对科教融合作为一个概念的认识与其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这些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看出,科教融合有利于高水平教师的培养,优秀教师的努力和能力使他们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和更新教学内容方面表现得更好。然而,缺乏组织文化、制度环境和团队建设降低了这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的愿望和行动。

学生不欢迎先进的教学理念,因为大学教学改革遵循“社会导向标准”和“知识导向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观点、焦虑和争议。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如果学生不采取行动,所有改革都是徒劳的。大学教学改革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科教融合是一种“教师本位”的教学改革理念。有学者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了本科生教育中科教融合的现状和差异,并对中国21所大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高校师生对科教融合改革的态度存在差异,多数学生更愿意参与研究性学习,但许多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较低,科教融合在本科教育中的实施并不乐观,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在科教融合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行为差异。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理论假设。

科教融合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实施科教融合的实践路径包括:构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发展模式,实施科教融合研究型教学改革,完善强有力的外部保障和内部激励机制。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构建了基于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合作机制,完善了教研资源共享共建模式,贯彻科教融合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语

科教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概念,也是当代大学的基本原则。包括2021年高等教育研究;科研与教学的互动,科研与教学成果的转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经验提供了有益的见解。受教育法和学术审计制度的影响,坎特伯雷大学构建了科教融合创新体系。例如,科教融合是在宪法、战略规划和其他主要制度中建立的,并通过教师管理和机构改革等核心制度加以推广。此外,还制定了全组织、多形式和明确的实践策略体系。与全球许多大学一样,坎特伯雷大学在实施科教融合方面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尽管存在这些问题,科教融合的理念仍然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未来更将结合重大科技项目,建立科教融合合作培训和相互促进机制,确定深化科教融合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以进一步的创新研究和实践,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科教科学研究大学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科教导刊》征稿函
“留白”是个大学问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