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国内农村养老研究*

2023-01-08田雪王曼曼罗晓铟

智库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老年人

田雪 王曼曼 罗晓铟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一、研究背景

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即百善孝为先。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就目前人口年龄发展趋势来说,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首要难题,这关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十四五”规划纲要里,将养老服务体系作为我国人口战略中的重要一环。[1]老年人舒适安然度过晚年,是响应国家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

二、国内外养老模式现状研究

(一)国内养老模式现状研究

1.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指由家人(老年人自身、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朋友)为老年人提供经济赡养与无偿的照顾服务,以家庭保障为主要特征,体现家庭的养老义务。家庭养老模式是依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并且主流的社会养老方式。

根据居住模式,家庭养老分为以下三种:

(1)子女老人共同生活居住型。老人与子女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家庭养老模式,子女亲属承担赡养老人的一切费用,同时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与生活上的照顾。

(2)老人独立居住型。随着观念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农村老年人的独立意识逐渐提高,一般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比较简单,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同时,其子女也会定期为他们提供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或给予经济上的赡养义务。

(3)轮流居住型。此类型的老人通常是丧偶老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多数发生在老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儿子的家庭,兄弟之间事先约定,把老人接到自己家庭中进行赡养与照顾。

我国以家庭养老作为一种养老的方式,有着其独特与鲜明的优势。首先,家庭养老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家庭养老相对于社会养老方式有其独特的意义,对社会的义务赡养压力相对较轻,减少社会对养老的缴付开支。目前,我国由子女赡养父母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在养老方面仍然是国内主流的思想。

2.社会养老模式

尽管上文提及的家庭养老概念属于我国养老的主流传统思想,但是对于国家、社会来说,社会养老十分重要且必要。在我国社会进入现代化进程后,国家养老的措施在逐年加强,一是由于当今老龄化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二是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为我国必要的社会福利养老事业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

(1)以“五保”对象作为主的集中养老模式[2]。通过生产合作社集体赡养的形式对残疾人员、孤寡老人、孤儿实行“五保”户制度,对其进行保吃、保暖、保穿、保医疗、保安葬(儿童保教)等。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农村劳动者年老后按照自身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可以享受该制度。按社会养老保险的层次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基础养老金与个人养老补助金。个人养老补助金可以由当地政府机构与集体资助。

(3)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模式[3]。随着我国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客观需求加大,普通的、封闭的养老机构已经不能被老年人所接纳,因为其难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专业的医疗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却难以配备老年人满意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两者均不符合如今的养老需求,因此产生了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模式,其追求更加开放的养老环境与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综上,社会养老模式的“五保”集中制度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般多为我国农村地区使用,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前往城市另寻生计,在这两种制度的模式下,确保了有生活困难的、难以自理的失孤老年人及返村后的农民工得到养老保障,为其提供了晚年的庇护与补助收入基础。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观念多为城市地区所使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短板互补。

(二)国外研究情况及动态[4]

1.美国——商业养老模式

以美国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养老产业始于1975年,因为其起步较早,养老事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划性养老模式。根据研究显示,美国一共有三种养老模式:

(1)PAMC模式——全方位老年人照顾计划。该计划主要服务人群是年龄55岁以上居住在社区、低收入且有一定照护需求的老年人。在PAMC模式下,由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士对该类人群进行日常的饮食生活照顾,提供一些比较基础的医疗服务。

(2)CHSP 模式——集中型居住养老服务计划。这是一种联邦政府对残疾人士照护层面的社会福利决策,其帮助社会上无家可归的残障老年人士,此模式服务的对象一般为半失能或完全失能的低收入老年人,为其提供食物救济以及护理、看护服务。

(3)HCBS模式——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针对身心健康、行动相对便捷的居家老年人,政府为其提供简单的日常社工医疗照顾服务。

2.德国——社会保险养老模式

德国的老龄化程度非常高,其社会保险养老福利制度可保障德国老年人的生活。该制度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能很完善地解决该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根据老年人健康程度不同,德国医疗养老模式分为三种:

(1)居家养老。比较健康的老人可以选择居家养老。

(2)机构养老。没有自理能力且财务状况较差的老人可以选择进入政府机构养老。

(3)专业护理机构养老。没有自理能力、身体较差、财务状况比较富裕的老年人士可选择专业护理机构养老。

德国非常重视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对其从业人员必须实行养老护理照料方面的资质考试,且资质考试通过后才可上岗,因而德国养老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优秀,服务质量较高。综上,这三种养老方式都有着极好的社会保障福利。

3.日本——转型医养结合模式

日本作为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之一,其转型医养模式对其他国家起到典范作用,根据老年人群需要护理服务的程度不同,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白天护理服务模式。主要为行动便捷或是正在进行正常生活康复训练的老年人提供以白天为主的日常服务。

(2)特别照顾护理服务模式。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行动不便、残障老年人提供特殊的全天候护理服务,由服务机构聘请护理人员来为这一类老年人群体提供服务。

根据服务机构的不同,日本的养老模式也可分为以下两种:

(1)社区老年人中心服务模式。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会为辖区内的老人普及健康养老方面的知识,为其提供日常体检、保健护理服务。

(2)老年公寓服务模式。老年公寓主要为身体健康、意识清醒、生活能自理、经济能力略高的老人提供优美的养老环境,老年人可以自由出入并且享受该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和生活服务。

日本政府对养老产业的监管十分严格,日本的养老机构基本上采用以政府为主体、多方社会化市场力量参与的良性竞争机制,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提供了多种选择模式。日本政府对该行业服务人员的要求也十分高,需要养老机构的医疗及护理人员经过国家统一的“介护士”资格考试认证才可以上岗服务,保障了服务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三、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

(一)我国老年人口主要特征

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由此可见,我国面临老龄化来势猛、规模大、问题新的问题。截至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多达2.55亿,人口总抚养比大幅提升,养老负担超过扶幼负担,抚养负担将主要体现在养老上。同时,与总人口相比,老年人的患病率、伤残率更高,所以对医疗保险政策的要求也更高。

(二)老年人的需求

1.日常生活基本需求[5]

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是指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这类最基本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老年人的需求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

2.健康需求[6]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在逐渐衰退,经常会出现因身体健康问题而产生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饮食、医疗卫生、身体锻炼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关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

3.精神慰藉需求

在当今这个空巢老人司空见惯的年代,老年人在退休后渐渐与原有的生活及社会脱轨,子女外出求学或者工作,老人的孤独感越来越强。因此,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就变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来自亲人的问候及陪伴。同时,社会的人文关怀主义也非常重要。

4.社交和文化生活需求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二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老年人退休后生活逐渐变得单调乏味,渴望拥有新的人际关系,迫切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如若该需求未得到满足,久而久之易造成心理疾病。因此,我们需要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扩大老人的交流范围,陶冶老人的情操。

5.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每个人都有得到别人认同和尊重的需求,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格外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但这些往往会被忽略。因此,我们需要组织一些活动,帮助老人实现自我价值,如志愿者活动、自主创业活动、自助团体活动等,让老人在这些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满足感。

四、我国农村老年人当前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我国农村老年人当前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方面

(1)不定期体检。农村老年人很少会定期参加体检,没有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感到身体不适、疼痛难忍才会去医院检查,这样的做法对于治疗疾病来说百害无一利,会加重治疗的难度。

(2)就医交通不便。有些农村地区交通不发达,去正规的医院体检路途遥远,导致老年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同时,农村的医疗设施落后,医生和医护人员数量少,这些都影响了老年人的救治。

(3)经济困难。“看病难,看病贵”是调查中农村民众普遍反映的问题,老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病痛是每个人养老过程中都要面临的问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条件较差,在疾病的治疗方面经常会遇到无法支付高昂医药费的情况,这使得他们只能选择放弃治疗。

2.养护方面

(1)空巢老人增加使老人生活艰难。农村的年轻人大多不愿留在农村,而是选择去城市发展,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数量增多,老年人在晚年的生活压力加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老年人口趋向高龄,其自养能力下降,导致空巢老人的劳动负担和家务负担加大,这让无人照料的空巢老人生活举步维艰。

(2)农村老人收入来源无法保障。农民的收入特点主要表现为:收入单一、收入水平低、基本依靠土地生存。收入来源的不稳定和贫富差距较大等导致农村老年人养老变得越来越难。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农民的收入不稳定,加大了养老难度。

(3)子女供养不足。早期的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小规模的家庭结构加重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也让子女对老人的照料变少。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加之过重的劳动负担,使其患病率上升,由于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治疗,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解决对策

1.医养结合中的“医”

(1)医疗中心会举行定期体检活动。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报告,对老年人实行分医疗区域照顾。在医疗中心分别设置治疗区、护理区、康复区、疗养区,根据老年人的突发疾病以便及时转入治疗区。为老年人制订专属的私人医疗方案,专注于老年人的健康服务。

(2)积极完善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积极完善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受经济条件约束,使得农村老年人面对疾病的第一选择不是及时治疗而是忍耐,为此,应积极完善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使老年人面对疾病时积极治疗。

(3)探索因地制宜的医养结合模式。提高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与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契合度,随时调整模式,注重养老模式灵活性。积极探索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经济状况和健康情况等,探索出真正适合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模式。

2.医养结合中的“养”

(1)进行互助养老[7]。现在留守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可以将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寄养在其他家庭,进行互助养老,由老人子女出资来补贴该家庭,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还能够缓解老人的孤独感。

(2)优化养老设施。由于农村养老院设施环境比较差,很多老人不愿去,同时又因为养老院缺乏专业性,所以农村养老院无法正常运营。如果能优化农村的养老设施,让更多老人体会到养老院的温暖,体会到家的感觉,那么自然会有很多农村老人愿意去养老院养老。

(3)组建帮扶队伍。在农村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只有村干部最为了解,如果村里能够组建养老帮扶队伍,定期看望每个独居的老人,了解老人平时的生活状况,也能够预防独居老人突发意外,这样的帮扶队伍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五、总结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研究和发展适应我国农村现状的养老模式,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场所,为老年人打造良好的老年生活环境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根据本文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发现,我国社会更加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给予最大的满足,重点扶持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同时,在未来的养老服务领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要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服务体系从养老模式转变为享老模式,让老年人养老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