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认同问题研究*

2023-01-08张砾文唐冬梅李坤祐

智库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创价值观核心

张砾文 唐冬梅 李坤祐

(河池学院)

在人的思想观念中,价值观处于核心支配地位,价值观决定着人的态度与行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做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培养工作,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也关乎高等院校培养怎样的人,乃至为谁培养人的本质问题[4],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长远任务。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判断物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价值判断是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目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重成才、轻成人”的倾向。在双创教育过程中,片面地注重学生在“术”的层面进行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重视“产出”问题,如将教育目标单纯定位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层面,片面关注创新创业项目产出的经济效益等,忽视了从立德树人的“道”的层面对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引领,导致学生中拜金主义、赚钱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和现象依然层出不穷。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薄弱。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指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一些院校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模式,缺乏实践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内容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节,使学生的理想信念过于理想化,不能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造成理想与现实存在落差,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明显不足。人类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必然受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影响。虽然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认识不足,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或者根本不涉及相关知识;二是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当前社会契合度不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影响职业道德的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留下了隐患。

二、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理性认识与主观诉求,是“教育应然”的价值导向,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精华,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高校双创教育要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教育理念,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成为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否成功受到创业者自身价值观、知识能力、个人品质、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价值观,决定并影响着其他因素的发挥。创业者的价值观取向是创新创业的原动力,能够制约创新创业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创新的目标和创业的方向。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其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这也是国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性

(一)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文化中的冲击,使我国大学生的价值与理念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产生功利化取向、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与双创教育的蓬勃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必须旗帜鲜明地践行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以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己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中国高等教育要把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大学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个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相融合[5]。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将创新创业动机和行为指引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以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投身创新创业,服务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

(二)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过程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要落脚到实践当中。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把控,容易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制约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社会环境[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认同的重要过程,必须在遵守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不同方法对大学生形成积极影响,并使其转变成为自己固有的思维,从而在实际行动上接纳与认同,并以此实现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正确导向,从而影响创新创业项目的选定,规范创新创业的活动,优化创新创业的工作流程。

(三)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素质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大学生用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道德引领创业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念。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所有公民的价值观和行动意识。“爱国”是创新创业的内驱力,让大学生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以家国为先,为国家作出贡献;“敬业”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居处恭,执事敬”才能做大做强;“诚信”是创新创业的立足根本,为人诚信、做事诚信,才能使创业之路更顺畅;“友善”是创新创业的助推力,与人友善、与自然友善,才能合作共赢、共享资源。将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其作为人才培养的素质标准,保障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忘初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明灯,提升人才素质。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价值观认同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是由认知到情感再转化为行为的推进过程[7]。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需要从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培育。在认知上,加强个体的积极认知,提高认同的意愿;在情感上,通过文化的熏陶,提升归属感;在行为上,将内在的动机外化为积极主动的外显行为,从而实现认同。

(一)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1.构建双创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渠道和组织形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国家层面,要以培养时代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为己任,积极服务于新时期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帮助学生自觉构建自身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社会层面,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渗透风清正气的环境氛围与价值观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念,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在个人层面,把“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文化精神融入到双创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对“爱国”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以此承担责任,以诚信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以敬业实现自我的发展目标,以友善构建良好的企业关系,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意识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的要求,而且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增强自觉践行的意识和责任。

2.夯实双创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升价值观教育能力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双创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情操对学校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双创教师要始终秉承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用坚定的信仰和理念引导和带动学生,把育人、育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力,以自己高尚的魅力、丰厚的文化知识影响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传播者,不断探求“教”和“学”“长大成人”和“成才”的基本规律,铸就学生”立心、立命之魂。

(二)营造双创教育文化氛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情感认同

1.营造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创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文化是孕育创新思想、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沃土,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行为选择起到深刻的影响。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引的良好双创文化氛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支持与参与。首先,高校要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双创文化,充分挖掘高校本身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和推广校训、校史文化,打造创新创业典型,挖掘优秀校友创业故事,传播好声音,通过文化的魅力传达正能量,引起学生的共鸣,强化情感认同;其次,建立良好的社会双创文化环境。充分利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资源,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推进“多元协同”的合作模式,加强校企、校政协同育人,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和爱国意识,将个人的“创业梦”寓于复兴的“中国梦”之中;最后,营造健康的家庭双创文化氛围。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努力赢得家庭环境的支持,使父母成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者和支持者。家长要以身作则,强化榜样意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正向的引导和健康的环境,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创业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发挥网络舆论主阵地作用,牢牢把握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思想意识主动权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社会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在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对舆论引导、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利用新媒体占领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利用学校创新创业网站、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创新主旋律,传递创业正能量。同时,夯实思想意识的领导地位,牢牢把握话语权,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文化环境,加强网络监督,全面提升大学生互联网素质,营造积极健康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发挥实训实践平台的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

1.在实践活动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时,对如何培育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贵在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的要求,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认知内化为行为的认同。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践活动促进两者的融合,使学生内化为价值理念,外化为自觉行为。

高校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通过投身社会实践,用所学知识学会观察、发现社会的需求,运用创新创业项目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深入乡村地区举办创业项目对接会等形式,运用自身的技术、智力,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厚植学子的“爱党爱国”情怀,促进大学生在双创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

推进多元化合作模式,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完善校内、校外双创实践平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业实践,促使学生走出高校、走向企业、接触社会。通过双创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全面认识创新创业中的各个环节,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创业的艰难,锻炼学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引领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使学生从切实的实践中确定创业动机,磨练创新本领与毅力,规范创业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最后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猜你喜欢

双创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