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以珠海科技学院为例

2023-01-08

智库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汉语语言专业

赵 佳

(珠海科技学院文学院)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及教学改革方向,坚持问题意识及OBE教育理念,以产出为导向,着重解决教学实践中制约本专业发展的三个问题:

1.专业特色不突出

同多数院校一样,我专业也面临专业特色不明显这一突出问题,无论是专业基础课,亦或是专业选修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同汉语言专业存在大量的同质课程,且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基本相同。通过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因专业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另外,本专业语言类课程及特色课程开设也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实践能力的训练及结合地方文化开展的课程方面,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强化和凸显,较多地依赖于基础理论课程,致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同其他传统专业相比特色不明显,缺少独特性及吸引力。

2.专业认同感不强

由于专业特色不明显,加之没有在学生转专业前进行及时的专业认知教育及引导,并且大一无专业课程,均为学科基础课,导致学生在尚未上过专业课的情况下纷纷转专业。从以往学生转专业的比例来看,学生对本专业的辨识度和认可度不高,基本不存在专业认同感,对专业前景也不抱希望。在访谈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转专业的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清晰,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另外,笔者通过寻访若干用人单位,例如对珠海市爱华语言培训中心的校长进行访谈时了解到,除语言机构或教育机构,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汉教专业一知半解。可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社会了解度也不高。

3.就业口径窄

根据对毕业生的回访,本专业毕业生择业与所学专业存在明显偏差,非专业就业比例较大,这与当初学生报考时选择专业的就业期待有很大反差。据统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学新生最初选择该专业,70%以上是为了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或从事海外教学工作,但最终只有不到5%的毕业生如愿,有的甚至连5%的比例都达不到,如此大的反差,与疫情、社会需求、就业趋向等有关,但从自身来看,在专业建设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无疑是重要的一点。因此,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期待,推动专业长远发展,培养方案的修订除加强基础之外,还应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研究最主要的调查方法。

(2)访谈法:访谈对象包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及个别用人单位,主要为在校生群体。

(3)文献研究法:查阅多所高校本专业培养方案,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4)对比研究法:对比不同性质院校及不同年份培养方案,由此来确定培养方案的修订重点。

二、培养方案现存问题及调查问卷情况

(一)培养方案现存问题

教育类及语言类课程少且课时不足,语言教学类课程种类虽多但开设不足,汉语基础类课时少,考研等研究类课程有待增加,跨文化类课程重视度不够,某些课程内容交叉重叠。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1)问卷类型:问卷分为在校生及毕业生两种版本,问卷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设计问卷内容时,根据产出导向原则,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结合以往培养方案,最终问题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程设置与学习、学科素质与能力、求职意向与就业情况、教学满意度与专业评价等。

(2)发放对象:主要集中在本专业在校生,即汉语国际教育2021级(极少)、2020级(较少)、2019级及2018级在校生,往届毕业生及个别用人单位。

(3)发放及回收方式:使用问卷星APP,通过微信、QQ、微博或通过辅导员老师、同学等渠道找寻调查对象并进行网络发放。

(三)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截止到2021年10月1日,笔者共收到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45份,其中,在校生137份、毕业生8份。

1.课程设置与学习

(1)调查数据显示,汉语知识、教育学知识、外语知识三门课程分别以99.27%、92.7%和91.24%的占比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前三大基本学习内容。

(2)绝大多人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第二外语。

(3)94.2%的人认为,现代汉语对其知识能力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4)除了学习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课程以外,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学与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技能类课程也被认为是应该学习的其他课程。

(5)教育学和心理学分别占比87.59%和72.99%,被认为是最希望学到的通识类课程。

(6)在调查汉语国际教育开展的基础课程对未来工作的影响或帮助时,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门课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两门课,占比最大,为66.7%,写作作为基本能力课程紧随其后,占比为55.56%;中华才艺也凭借44.44%的占比受到大部分人的重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四门课程以33.33%的占比平分秋色;语用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实训、语言要素教学和专业英语占比为22.22%;海外汉语教学占比11.11%,被认为对未来工作影响不大或提供的帮助较少。

(7)在除了学习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课程以外还应学习哪些课程的调查显示,心理学与教育学类课程、语言学类课程最受重视,占调查总人数的66.67%;文学与写作类课程和新闻传播学类课程以55.56%的占比排名第二;教学技能类课程排名第三,占比44.44%;学科教学类和文秘类课程以22.22%的比例排名最后。

(8)心理学和社会学作为通识类课程分别占比77.78%和66.67%,被认为是对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最有帮助的课程。

(9)绝大部分人在大学期间除了专业课程学习,通过相关网络课程或讲座扩充知识面,剩下的一部分人会通过相关论文网站进行知识查阅,其余的人选择教育行业公众号和行业书籍进行学习扩充。

2.学科素质与能力

(1)调查数据显示,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位列第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排名第二,基本的教师教学技能和良好的礼仪并列第三。掌握一定的外语、外语水平高也是大家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有无才艺在教学工作中占比最小。

(2)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口语能力以93.43%的占比被认为是汉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文学素养和人际沟通技巧以92.7%和90.51%的占比紧随其后。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对文学方面的知识比较熟悉、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等两大显著优势。

3.求职意向与就业情况

(1)关于在校生是否想从事教育行业的数据显示,75%的学生表示愿意,1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11%表示不愿意,由此可见,超半数学生愿意从事教育行业工作。

(2)大部分人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就业前景一般,极少部分人认为行业前景非常好或非常不好。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存在的就业问题以出国机会少、汉语志愿者竞争激烈为主,其次为考编难、公立学校竞争激烈,此外,职位空缺少、饱和度高和学历要求高也是不容忽视的就业问题之一。

(4)关于毕业生就业后的工资水平,绝大多数毕业生工资水平集中在6000-7999元,占总人数的44.44%,4000-5999元和8000元以上的人数占比相同,均为22.22%,而月薪在2000-3999元的人数最少,只占总人数的11.11%。

(5)对于在校期间所学内容与目前工作是否有关联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认为关联很大,个别人觉得毫无关联,极少部分人觉得有关联但是关联不大。

(6)对毕业生职业的数据统计显示,仅有25%从事教师行业,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的人数比例为0,非专业就业比例为75%。

4.教学满意度与专业评价

(1)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教学质量好,较多人认为教学质量一般,少部分人认为很好,极个别人认为教学质量不好或很差。

(2)关于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评价的调查中,36.5%的人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热门但就业冷淡的专业,34.31%的人认为该专业尚未成熟,前景难以预料,少数人认为本专业潜力不大以及没感觉、不好说。

三、培养方案修订要点与方案

(一)依据《国标》定位和专业特色,明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修订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专业大类上隶属中国语言文学。2018年4月出版的《国标》中明确了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定能力和运用母语进行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掌握1门以上外语,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

培养目标的内容及要求,一方面为汉教专业在专业定位上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另一方面,对中国语言文学大类培养目标的宏观描述和整体规划,具体到汉教的专业特色和个体属性等体现得并不是特别明显和清晰。培养目标的实现应以课程体系的设置为基础,本次进行培养方案修订时,应先将《国标》中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比较后发现,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既存在大量同质课程,又有较明显的专业差异。相较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着明显的个性化特点:一是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如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专业选修课中,在汉语4大语言要素的理论课基础上,增设“语音与语音教学”“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海外汉语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教学类课程;二是更加注重文化类课程教学,不仅有“中国文化概论”等文化基础课程,还有“中华才艺”等文化实践类课程;三是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课模块中明确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教学的所有环节”。

简而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可概括为“文学+语言”模式,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则是“文学+语言+文化+教学实践”模式。也就是说,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熟练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较强的沟通交流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应该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因此,在专业发展定位上如何突出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同质课程如何围绕专业定位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应是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从语言知识学习向语言能力培养转变

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语言教学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不同定位和方向。只有厘清这一关系,才能在具体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专业知识技能,突出专业特色,避免把不同专业的同质课程进行简单化的“移植”或“嫁接”。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加注重语言知识、语言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有异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化课程,通过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富有针对性和特色化的教师模式改革,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和水平。本次修订在突出语言类、文化类、教育教学类、研究类等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应用语言学”“汉字文化学”、“普通话测试与训练”“语言表达艺术”“海外汉语教学研究”等课程。

(三)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意识,优化旧版培养方案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及与个别在校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访谈,应集中解决以下几个旧版培养方案现存问题:

(1)汉语基础类课时少:增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及语言学概论课时。

(2)语言及文化类课程少且课时不足:学科基础课增设“应用语言学”课程,“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时增加至每周4课时。

(3)跨文化类课程重视度不够:将“跨文化交际理论”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

(4)教育教学类理论及实践课程比例低:《国标》中对汉教专业实践课的要求是 “安排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教学的所有环节,并撰写实习报告。”因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语言及语言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汉教专业特色,更应是学生具备能力的重中之重。另外,根据在校学生就业意愿及毕业生就业反馈,超半成学生愿意从事教育行业,以就业为导向,无论国内中小学教学还是对外汉语教学,都应增加教育教学类理论课时及实践课时,对此,增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等理论课程,同时增设“语文教学综合实践”“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与实训”等实践类课程。

(5)考研等研究类课程欠缺:专业选修课中增设“考研模块”,并开设“汉语语法史”“中外教育史”“现代汉语前沿专题研究”“语言学流派及研究方法”“海外汉语教学研究”等研究类课程。

(6)就业口径窄且非专业就业比例高:专业选修课中增设“就业模块”,并开设“语言表达艺术”“文秘实务”“演讲与口才”“职场社交礼仪”等与就业相关的实用技能类课程。

四、结语

通过调查分析,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存在教育类及语言类课程少且课时不足、语言教学类课程种类虽多但开设不足、汉语基础类课时少、考研等研究类课程有待增加、跨文化类课程重视度不够、某些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等若干问题,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应在《国标》的基础上,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优化旧版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汉语语言专业
学汉语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