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专业认知和就业定位下的学风塑造

2023-01-08周亦婷赵俊豪

智库时代 2022年22期
关键词:功利化学风社交

周亦婷 赵俊豪

(1.沈阳师范大学;2.河北大学)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和育人资源的体现。优良学风具有辐射社会风气、促进学校改革、提升学生素质的功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保持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动力,同时能够增强一所学校学生的凝聚力。身为高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认知与就业定位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学风,对于学业进步与身心发展意义重大。

一、何谓“学风”

于学校层面而言,学风是学校的灵魂,不仅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直接推动学校的稳定发展,对学校的建设有着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

于学生层面而言,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而养成良好的学风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条件,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达到高潮,优良学风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能够对学生的人格进行矫正和完善。

二、大学生对专业认知和就业定位存在不足

(一)专业认知意识淡薄

在如今高校教育背景下,专业认知教育在高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专业人才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不仅仅能使大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所学专业,还能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精神、专业思想和专业意识,明确本专业的内涵和目标,形成专业认同感,为专业学习提供动力,由此还能为专业学习培养优良学风。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对当代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及优良学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不喜欢、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甚至有部分学生不在乎自己的所学专业。这体现出部分学生的专业选择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等特征,并且部分大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仍然不能强化专业思想,缺少专业认同感,缺乏专业责任感等问题。怎样摆正自己的态度,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并增强专业认知意识,成为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职业规划具有盲目性

规划是指导人生理想的蓝本。著名心理学家金树人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他论述了现在和未来的辩证关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制订在短期来看有利于大学生计划性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从长期来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为将来的就业问题做出的积极准备,有利于大学生今后更加迅速地适应社会。由此可见,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然而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仍存在着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就业时对专业要求宽松等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用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应试教育机制以及部分学生本人思想观念落后都密切相关。

(三)规划性主动性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正青春的大学生们,最应当做的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大学期间学好专业知识,扎实自己的专业基本功。现如今,学习态度的好坏对于大学生能否学好、学精专业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不少学生在高中“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中过惯了在“牢笼”里被动学习的学习状态,突然进入到大学时间自由缺少规划的环境中,就很容易在大学学习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缺乏自身规划与安排,从而易产生“混日子”“得过且过”的想法,这部分大学生不仅没有在青春时光奋斗成长,还荒废了大学光阴。学习态度不端正,虚度大好青春,这种学习态度在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和学习的耐受力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影响整体的学习态度,对于优良学风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四)功利化倾向显著

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习近平同志提道:“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人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作为青年的大学生应当端正学习态度,为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而努力学习。

现代化的社会中,某些人的读书行为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而仅仅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读书,这就是典型的功利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浮躁,有太多的不良因素影响着我们,也有很多大学生受此影响颇深,为了功名利禄而学习,这种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不可否认,适宜的功利是必要的,它可以是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狭隘的功利是有害的,是发展的阻力。在当今大学学习阶段,功利化倾向突出表现为部分学生认为大学阶段主要发展目标是为了获得文凭、拿更多证书、方便以后找工作,上选修课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参加各类竞赛的目的是获得证书、奖学金等等。而这些狭隘的功利化倾向、错误的思想观念是优良学风养成的绊脚石,必须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倾向。

(五)沉迷社交媒体与网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低头族”队伍也随之日益壮大,而校园中的大学生也成为了沉迷社交媒体与网络的重点对象。而导致学生沉迷社交媒体与网络具有内在、外在两种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为学生个人对社交媒体与网络的自控能力弱,而外在因素包括完成高中时期的繁重学业后缺少父母的监管、学校学风氛围差、社会沉迷网络风气严重等。正如每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学习线上网络课程、联系家长与老师、开阔视野等,但另一方面如若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度荒废在社交网络上,也具有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易造成自我迷失、破坏学校学风氛围等弊端。

三、塑造良好学风

(一)强化专业认知教育

专业认知教育对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明确专业内涵及目标,提升专业认同感,为其专业能力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专业认识意识淡薄现象,主要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首先,发挥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制定完备的“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强调专业认知的重要性,强化学生专业认知意识,使其内化为学生内在思想,外化为学生自觉行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深化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便于学生结合自身条件把握方向,更好地发展自我;另一方面,入学教育还应加入专业介绍,请该专业领域内教师与教授进行讲座,讲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重要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等等,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方便学生理解自己所学专业,深化认知,激发兴趣,不论最初选该专业原因如何,使学生热爱本专业,了解本专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发挥榜样作用,在本专业乃至全校建设积极进取、求知上进的优良风气。加强模范宣传,评选先进学员,以个体带动集体,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形成肯学认学的优良风气,促进学生间交流互鉴,强化专业认知意识,深化专业认知理解,推动共同发展。

无论何种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深化专业认知的意识成为学生自觉深刻的思想认知是强化专业认知教育的关键。

(二)帮助并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目标志向对于青春韶华的学子来说是灯塔、是罗盘、是夜空中高悬的北斗明星。它们的存在,犹如破除迷雾的火光,使人不再迷茫,燃亮前进的方向。而在大学期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帮助并引导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前进方向和目标,激发个人潜能,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指引。我们认为,一方面需要引领学生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涯规划,一方面需要老师同学等人的答疑解惑,提供建议。

以第一课堂为本,第二课堂并重。对本专业的学习方便学生深化对专业发展方向、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制定并按计划实行自己的生涯规划。

同时,专业课堂之外的教育必不可少。开设讲座、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探寻未来职业方向,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在老师同学的指导建议下,及时修正方向,高效高素质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丧失学习兴趣是导致部分同学学习主动性规划性不足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导致他们每天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学习无精打采,缺乏积极探索的意向,而步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的“被动式学习”,一些学生更加放飞自我,开启了他们“混日子”的大学生活。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我们认为应通过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改善教育方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力、转变思想观念。

学校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学校应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加强制度建设,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制度保证。其次,学校应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学校应充分发挥楷模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树立校园榜样,加大宣传,使榜样人物的光辉事迹鞭策学生前进,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良好的环境。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积极改善教育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应不仅仅局限于说教式教学,还应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讨论、辩论等互动式教学,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教学,实地调研等实践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蔡元培认为“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人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由于社会、学校、家庭急功近利的教育观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功利化追求导致如今大学校园功利化现象日趋严重。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改善校园风气、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改善当下大学校园中功利化倾向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应通过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推进课程思政等方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首先,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品行与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与修养。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建设,拒绝功利化倾向,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从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其次,推进课程思政深入发展。课程思政作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的特色课,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正所谓“育人先育德”,如今推进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并提高其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拒绝功利化倾向。

(五)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学生自控能力

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学生个人是否合理使用社交媒体与网络。对于一些高校采取例如禁止手机进课堂等措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而治本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弊端并提高学生对社交媒体与网络的自控力,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加强教育引导,使学生思想上明确沉迷网络的危害,提高学生自控能力,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度。具体而言学校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方式加强教育引导,使关于网络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自觉性和对社交网络的自控力,使学生认清网络现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助力优良学风养成。

一方面,开展专题讲座以引导、塑造优良学风。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充分了解网络现状,明确如何合理使用社交媒体与网络从而提高思想自觉性,提高对社交网络的自控力。

另一方面,开展案例分析以警戒、端正高校风气。学校可通过运用正反案例来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交网络的利与弊,通过良好的榜样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不良案例引导学生明确沉迷社交媒体与网络的弊端,使关于网络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自控能力。

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就业定位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优良学风养成具有关键性作用。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就业定位总体良好。但受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影响,当代大学生仍然存在小部分人不喜欢、不了解自己目前的专业,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就业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学习态度不认真得过且过的想法,学风建设任重道远。提高大学生对优良学风的重视程度,宣扬优良学风刻不容缓。相信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专业认知和就业定位,主动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塑造更优良的学风,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建设及弘扬优良学风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功利化学风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社交距离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