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政育人工作 打造中国精神VR认知平台*
2023-01-08王伊琳苗志刚曹莹李俊桐张月晗
王伊琳 苗志刚 曹莹 李俊桐 张月晗
(河北金融学院)
一、红色文化的宣传现状分析
第一是推广力度略显不足。尽管各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都在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红色文化,但仍有少数机构或单位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工作流于形式。一方面,一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对优秀文化产品及优秀文化宣扬者的奖励等方面给予的资金、政策较少,文化企业或团体在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服务效果欠佳;另一方面,宣传作品良莠不齐,欠缺新意,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关注,使得思政育人只能是口头上的一种表述,并未真正走进青年人心中。同时相应人才引进政策欠缺,无法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参与思政宣传产品的创造和生产。
第二是创新意识略显薄弱。我国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就目前而言,包含中国精神在内的本土文化宣传方式大部分还停留在文字叙述和图片展示上,呈现形式单一。这种创新意识的不足与创新能力的欠缺,完全无法达到使青年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高度。形式丰富且具有广度与深度是中国精神的基本文化形态,但在目前各种媒介的传播过程中,部分内容仍停留在对红色文化原有信息的搬运阶段,思维相对固化的传播将导致缺乏对红色文化故事、精神内涵和伟大意义的深入挖掘,加之长期缺乏对青少年身心成长、兴趣爱好的深入了解,包含中国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等将逐渐被推升至“曲高和寡”的程度,青少年将缺乏对中国精神内涵、意义的深入了解的兴趣,也就丧失了思政育人的根本意义。因此,我们认为更应重视创新意识,采取多样灵活的宣传普及方式,让红色文化全面、系统、新颖地展现出当今社会的蓬勃生命力和独特魅力。
第三是精神谱系故事挖掘深度与广度都够,但亲民化略显不足。在中国精神孕育生长的过程中,具体精神的主体是多样的,包括领袖人物、党的各级组织及成员等,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培育了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等,形成了深度与广度并存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精神谱系应多发掘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故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一方面能够增强人民大众的亲切感,提升青年一代主动学习中国精神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中国精神在青年一代之间的传播更加方便容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谈中可自由提起的话题,提高了中国精神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度;另一方面能够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深入基层、落地生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切实记录新时代新征程中激励人心的平凡事件和平凡人物,以中国精神来展现中国形象与中国担当,形成更具丰富内涵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二、数字化技术优势
数字化技术这一创新的思想理念在中国精神规范化运营和系统管理上的应用,对中国精神的弘扬与传承起到了多方面的推动助力作用。
第一,数字化技术具有更高的还原性、展示性。数字化技术具有较高强度的还原性与展示性,将数字化技术引用到对中国精神的发扬与传承上,能够大大提高青年在学习中国精神时的沉浸感。例如互动体感技术能够增强学习者在操作时的参与感,沉浸式投影系统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沉浸感,全息互动投影技术更高层次地还原真实环境情况,使人更能身临其境。这些数字化技术联合多重媒体让包含中国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等更能够被青年一代深入了解。通过多媒体信息化与空间环境形成人的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处理,对图形、声音以及其他系统的执行信息建立逻辑连接,运用多类型的数字多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与中国精神深度结合,打造更具交互感与科技感的展示空间,深度还原精神内容,增强文化的展示性、逼真度。在进行文化宣传的时候,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宣传方式,在文化发扬方面引入数字化技术时,将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人们而言,在接受文化熏陶的时候,不再是单一乏味的图片、文字式输入,而是转变为更加生动形象的沉浸式感知,从而使学习者形成独特的感知体验,能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杨丽萍老师的作品《平潭映象》,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将各种神话形象等贯穿在剧中,打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呈现出美妙绝伦的画面,从而让观者更为清晰地了解到当地的文化,减少了文化宣传方面的不足。
第二,数字化技术丰富了宣传途径。目前,我国在文化发扬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一些蕴含中国精神和传统文化精髓的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文化的兴趣,可谓获得了市场口碑与文化传播的双赢。这也说明文化建设本身并不缺少民众基石,关键在于其展现形式上,传播技术也尤为重要。数字化技术为中国精神的学习与发扬带来了庞大的推动力。一是丰富了宣传方式。现行文化宣传更多依赖的是言传身教与耳濡目染,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被动接收阶段,而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真实感、沉浸感等,将中国精神的学习变为了主动形式。同时在中国精神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选择。二是增添传播途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形式丰富活泼的表现手法更多地走进文化领域,以增强中国精神的活力,提高大众的受教育率。在坚持对大众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与当前的热点、重点问题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对文化教育的要求。只要保证渠道畅通、延展内涵、多管齐下、多方努力,文化事业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三,红色文化+科技的有效示范作用。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传承红色基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文化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相关报告通知,强调指出开展人机交互、混合现实等关键技术开发,推动类人视觉、听觉、语言等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增强文化创作和传播等环节关键在于技术研究,因此更要加大力度开展文化数字化收集管理和虚拟现实制作等技术的研发。在数字化信息等科技领域进行技术突破,研发内容可视化、传递交互化、感受沉浸化产品,能够优化文化数据信息获取、储存,更适合于文化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繁荣由科技促进,科技也因文化而变得更有温度。例如故宫博物院持续发展创新,不断强化技术研发,推动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围绕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新技术在文化搜集、宣扬和传承方面的作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强化人们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官体验,同时中国精神的本质具有增强人文关怀的功能,促使数字化技术根植于人文关怀之中。在发挥数字化技术推动力量的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与中国精神的人文价值,真正实现红色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
三、VR认知系统优势与构成
首先,我们构建的VR认知平台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可视化。VR技术在中国精神弘扬与传承方面终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虚拟现实具备人体所具备的大多数感知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嗅觉等感知系统,可以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得到接近真实的良好体验;同时VR还具备超强的人机交互功能,可以进行随意自主的操作并且获得情景事物最真实的反馈。例如基于投影的VR系统,通过使用多台投影仪将与中国精神相关的图像以及视频内容等投影到特定形状表面上,从而创建高度仿真的交互式环境;基于佩戴装置的VR系统,通过佩戴式显示装置、光学跟踪系统,让学习者在含有中国精神的各种云展馆内完成各种交互动作,在深度交互中感受中国精神的魅力。在虚拟系统的设计中,整个虚拟系统的基础是三维模型,而运行结果的流畅度以及场景的逼真度也取决于模型,因此对于模型的构建应十分严谨与科学。
其次,我们构建的VR认知平台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目前国内较具代表性的是共产党员网网站,该数据库平台包括中国精神、思想理论、党员教育、先锋文汇等内容。可以依据、借鉴此网站的模式,延伸中国精神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以更系统、全面、详细地存储和展示红色文化资源。同时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连续性工程,涉及领域较为广泛,需要对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中国精神知识等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士,以及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红色文化数据的收集录入、数据库建设维护等一系列工作。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体部署及顶层设计,统一调度人才、资金等各项资源,真正有效推动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由高校人才和各地学者组建专业团队。高校汇聚了各专业领域的人才,各前沿学科知识的阵地,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涵盖多领域的知识体系,引进高校的专业人员作为智囊团,是数据库系统建设的保障;同时中国精神凝聚了各地人民的生活、劳动智慧、本土文化,也需要将了解本土文化的学者等纳入团队之中,保证中国精神的原真性。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精神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标准体系,保证信息记录标准化,推进中国精神数据化。中国精神涵盖类别十分广大,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在数据库建立之初明确数据库的分类标准体系,做好数据库标准化工作,以实现中国精神的数字化管理、数字资源格式标准化及规范化管理,以及在数据采集、治理、受众之间数据无缝衔接,确保各项信息能够分类合理科学,检索便捷,内容完整。
再次,我们构建的VR认知平台实现了泛在化学习。泛在学习指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的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当今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飞速发展,对于中国精神的传播显然不能忽视新媒体的存在。视频、直播、社交、自媒体、问答平台等新媒体平台的繁荣,也更是拓宽了文化发扬的渠道。例如社交平台中的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微信来进行跨地区的实时交谈,还能够从微信公众号中得知到热点信息、时政要闻等。由此我们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搭建一个可供学习的平台,在微信公众号中定时更新与中国精神相关的信息,使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达到泛在化学习教学行为的场景性的特点,人们所需的知识可以以自然有效的方式被呈现出来,帮助人们更熟知中国精神的特点与相关信息。而短视频平台例如抖音可谓是互联网领域的一匹黑马,有数据显示,现在抖音的全球用户活跃度数量超过6亿,人均每月有13.5天都在使用抖音。此数据表明抖音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是红色文化、中国精神传播的极佳平台。在抖音平台提供的泛在学习环境下,对于中国精神的学习能够成为一种自然或自发的行为。我们通过制作短视频对各个中国精神进行深度解析,再将短视频投放于抖音平台中,此短视频穿插于其他不同内容的视频之中,不仅能够降低人们只浏览红色文化的单一感,还能够增加人们突然刷到红色文化内容视频的新鲜感,更能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推动中国精神的发扬与继承。
最后,我们构建的VR认知平台实现了智能化传播。当前在全国各地中国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并学习的过程中,中国精神主题展馆也应当对展馆内部设计进行创新,目前我国很多现有的中国精神主题展馆缺乏差异性,观众在进入中国精神主题展馆后就会发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设计思路相似,缺乏创新感,而这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因而构建新型认知平台尤为重要。VR认知平台使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展馆中的各种文物,同时与平台内展品的互动能够增加对展品的了解以及对中国精神的学习。与传统认知方式相比,VR认知平台内容更新速度更快,受众更为普遍,能够突破传统博物馆的众多发展瓶颈。
VR认知平台利用多媒体触屏的三维数字图像技术展示出更高层次的效果,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基本的展示功能,还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和体验感受,多媒体触屏能够将各类中国精神浓缩到一起,通过标注其产生年份、再现其产生场景等手段,从而达到在同一时间体验到不同时期的中国精神特征,对于所展现的中国精神的发展历程能够做出很好的解释说明。体感互动的产生更是打破了人们传统单一观看展馆的模式,例如VR认知平台使用的地面互动投影利用跟踪技术,将人们的动作转化成图像进行互动反馈,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满足人们不同的互动需求,实现人与世界的实时互动,给人一种流畅互动体验。无论是多媒体触屏还是体感互动技术,其最终目标都是促进中国精神在群众中的传播,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国精神VR认知平台打造成思想教育基地。中国精神借由VR认知平台传播到青年一代当中,不仅仅要让群众对中国精神产生印象,还要进一步让群众对中国精神有所思考,进而在思想观念上对人们产生一定影响。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思维世界作斗争的过程中锤炼和培育出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总之,中国精神的学习与发扬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数字化技术运用于中国精神的宣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内涵,把握好时代赋予的机遇,迎难而上,让中国精神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