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2023-01-08孙福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本刊编委
孙福全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本刊编委)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 “从最初提出 ‘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演进和现实实践来看,现代化进程都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谁就引领现代化发展。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现代化”一词在西方大约出现在18世纪中叶,当时所说的 “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即 “第一次现代化”。如今所说的 “现代化”则是指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 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即 “第二次现代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 “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包括几层含义:一是科学技术水平比肩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在一些重要学科方向和前沿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从事科技活动的主体具有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是科技人才队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拥有一大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等高层次人才;四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社会体系;五是科学技术治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实现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技术现代化也要有中国特色: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宗旨,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发挥社会主义独特制度优势,把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技术更加注重解决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补足短板、强化长板,实现科技整体水平的大幅跃升。一是重组研发体系,推进研发体系现代化。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努力成为重大科学突破的策源地、若干重大技术领域的引领者及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创新高地。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治理现代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科技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提出的 “四抓”要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要尽快转变到制定战略规划、完善创新政策、服务创新主体上来。三是改革微观主体,推进创新主体现代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四是加强人才开发,推进人才队伍现代化。立足培养本土人才,致力于建立以研究人员为中心的科研环境。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五是优化创新生态,推进创新生态现代化。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