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域社会多元共治的绍兴实践与启示

2023-01-07姚连营

政策瞭望 2022年8期
关键词:契约化市域枫桥

姚连营

市域是宏观与微观的转承点,是重大矛盾风险的集聚地,也是具有相对完备治理资源和权限的行政单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提升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市域社会治理在我国治理体系中的特殊重要性。近年来,绍兴市依托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市域升级版,广泛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了多元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生动局面,为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样本。

一、绍兴建立和完善市域治理多元共治结构的创新实践

绍兴市充分发挥“枫桥经验”发源地优势,聚焦打造市域“前线指挥部”和基层“前沿战斗堡垒”,在强化政治引领前提下,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共治社会治理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共治主体的多元化。绍兴把“枫桥经验”作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党组织、政府、市场、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新局面,特别是高度重视发动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和普通群众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发动社会组织方面,鼓励社会组织利用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生活便民、矛盾调解、为老助老、扶贫帮困、健康保健、文化教育等服务。比如,新昌县关爱老人协会开展的“若爱同·共筑梦”关爱山区空巢老人及高龄老人志愿服务项目,为180多位老人带去长期责任帮扶制照顾。在发动群众方面,绍兴高度重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尤其在社会矛盾调解中,重视吸纳各阶层、各行业、各年龄段人士等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如,上虞区创新推行教师、医师、律师和公务人员、公安警员、银行职员“三师三员”回归乡村活动,探索新乡贤全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共治体系的向心化。在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格局中,必须突出党委的核心地位。绍兴继承和发扬“契约化”共建传统,推出“契约化”共建2.0版,建立了“支部建在小区上”、红色物业、区域大党委、社区互联互动运行、未来社区数智党建“1+5”集成工作体系,不断强化多元共治中的党委和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如,全市域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抓牢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切实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业委会和物业,确保近距离解决群众感受最深切、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契约化”党建发动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4万余名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参与“两地报到、双岗服务”,近5000名退休党员发挥余热,让党建引领充分渗透到基层“最后一公里”。

共治格局的协同化。在党组织层面,绍兴通过“契约化”共建强化党建引领,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在政府层面,强化各级集成指挥部作用,深化全科网格建设,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推动“枫桥式”村居创建,深化“民情日记”工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在社会层面,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积极参与公益创投项目,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在群众层面,高度重视吸取群众智慧、发动群众力量,积极推动基层治理创新,通过推广“三上三下”民主决策、“三公三有三和”治理、新时代“枫桥式”道德体系等基层治理经验,推进各个领域系统治理、各方力量协同治理,打造绍兴特色基层善治模式。

共治能力的专业化。绍兴高度重视在不同平台和载体中引进专业人才和资源。在“契约化”共建中,推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共建,一大批各领域专业化人才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在“乡贤回归”中,推动各领域人才发挥乡村“领头雁”作用,推进以“乡土、乡贤、乡创,创业、创新、创意”为主体的“三乡三创”乡村人才生态体系。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加大对专业社工引进的支持力度,使医疗、心理、教育等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专业领域社工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体系建设中,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和行业性专业人士入驻,探索“第三方、专业性”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绍兴模式”。各县(市、区)在引进专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上敢于突破创新,上虞区“三师三员”乡贤回归、诸暨市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嵊州市大力推进“调共体”,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共治手段的科学化。2020年底,绍兴出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体系化、全域化、指标化、实体化、数字化“五化”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绍兴紧抓浙江数字化改革发展机遇,充分运用“一图一码一指数”技术,实施疫情精准智控,实现有序复工。在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中,绍兴积极搭建数据驱动的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平台,实时接入全市视频监控、人像卡口、智安单元等感知数据,实现关键数据一屏掌控、防控手段一网支撑、统筹指挥一体作战,出警效率显著提升,重复报警量明显下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数字化手段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为“民情日记”配套开发的“民情通”应用场景,实现全量民意收集、全域线上办事;开发应用集市民码、平安码、和谐码“三位一体”的市域社会治理“枫桥码”,有效提升了市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压实了企业单位平安建设主体责任,畅通了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

二、绍兴探索市域多元共治创新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绍兴市域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模式的成功实践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坚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绍兴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重视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治理单元的下沉和渗透。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使多元主体避免了因不同群体利益诉求而陷入失序状态,确保正确的治理导向和稳定的治理效能。

广泛发动机关、企业、社团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绍兴通过不断扩大治理主体范围,创造性开发“契约化”共建、群团组织、志愿性团体、乡贤回归等平台载体,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一方面,有利于整合配置多方社会资源,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和参与理性协商,增强多元主体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不断强化“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多元治理主体对群众的诉求更加敏感,能够及时作出回应并积极采取措施。“民情日记”和“枫桥码”中的“和谐码”都集中反映了治理主体对这种价值取向的不懈坚持。多元治理主体中,相当一部分主体从群众中来,相信群众智慧,充分信赖群众力量,能够认真倾听和采纳群众建议,这非常有利于建立治理主客体之间的信任,也有利于汲取民间智慧推动治理创新。

十分重视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绍兴善于运用政治系统论的方法,建立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治理制度体系。无论是哪一种平台载体、哪一项创新举措,都存在于整体性治理框架中,充分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总体格局,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六个一”和“五化提升”正是这种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的集中体现。

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推动改革创新。“枫桥经验”“民情日记”“五星3A”创建等都是发源于绍兴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这些改革创新举措之所以不断涌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绍兴市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培育创新土壤,有鼓励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绍兴紧抓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契机,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多元共治寻求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了多元治理效能,开启了“协同智治”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契约化市域枫桥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以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枫桥夜泊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探讨
浅谈国有企业契约化管理
对我国网络人格权法律保护的思考
浅谈兼具财产性质的人格权契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