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
——以赫哲族为例

2023-01-06陈学军

社会科学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特色旅游赫哲族

陈学军

(1.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88)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1],这是我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后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2]。这是“十三五”顺利收官,“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一项重要决策。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3]。党和政府的这些重大战略决策为边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理论指引与政策保障。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等专业特色镇,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该规划强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该规划还指出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4]该规划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设宜居、宜业、宜游,赓续地方文脉的特色城镇做出了全面具体的阐述。《“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指出,“支持具有区位优势或独特资源的小城镇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发展成为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市规划建设,鼓励城市建筑设计传承创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旅游演艺,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5]。这些重大战略决策为“十四五”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引。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6],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旨归。旅游业作为丰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幸福产业”与“美好事业”,与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目标相契合。就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而言,在东北边疆赫哲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依托赫哲族独特的渔猎文化元素,发展特色旅游业,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满足当今游客追求旅游深度体验的客观需求;有利于创造个性化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塑造区域旅游文化品牌;有利于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机会,促进群众增收,提高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赫哲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生动案例(见图1)。

图1 新型城镇化与特色旅游开发关系结构图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赫哲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多机遇。目前,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的赫哲族研究主要侧重于赫哲族文化保护研究、城镇建设研究等有限的几个方面,而有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赫哲族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成果并不太多。不少学者侧重于强调在城镇化背景下,要加强赫哲族文化的保护。汪立珍认为随着赫哲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伊玛堪”说唱的传承方式与传承内容呈现出日益衰微的状态[7],“伊玛堪”说唱已经沦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8]。南文渊以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等4个边疆地区人口较少民族为例,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指出城市化对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9]尤文民认为城镇化、经济结构变迁及社会事业发展使得赫哲族地区发展成效显著,但由于赫哲族人口规模小,民族传统文化处于快速流失的状态,亟须保护。[10]周竞红认为,文化旅游不仅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内生产业发展的切入点,而且是连接新型城镇化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关系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以上诸位专家的观点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即随着赫哲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要特别重视赫哲族文化的保护,尤其要加强“伊玛堪”说唱、鱼皮工艺等代表性民族文化事象的保护工作,要重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开发赫哲族旅游产业时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止破坏性开发。总的来说,当前有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赫哲族特色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较薄弱,文章拟从赫哲族村寨风情游、工艺研学游、生态度假游、农业观光游、节庆休闲游等方面探析赫哲族特色旅游,从旅游开发理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开发诸方面作为赫哲族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切入点,以期为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思路(见图1)。

二、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

所谓特色旅游,是指以旅游地独特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服务为依托,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专门化的旅游需求为目标的旅游类型,主要包括特色旅游资源与特色旅游活动。特色旅游主旨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任务相契合。人类与生俱来拥有“远方崇拜”的情结,也就是对异地有一种天然的探求欲望,尤其是在“远方”具有确切而独特的异质化事物与生活空间时更是如此。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开展特色旅游的天然优势。《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强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依托特色资源、区位优势、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发展成为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镇,这些政策与特色旅游的主旨是完全契合的。

边疆民族地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12]。集“六区”于一身的边疆民族地区资源、水系、生态、文化既是其特色本底,也是其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要向自然资源、水域风光、生态环境、民族特色文化聚焦,在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开展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彰显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的优势,为巩固拓展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服务。就我国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而言,作为人口较少民族,其特色旅游的开发更要扬长避短,凸显特色,展现优势,突出村寨风情游、工艺研学游、生态度假游、农业观光游、节庆休闲游等方面,以彰显渔猎民族特色与东北边疆地域特色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抓手和旅游品牌营销的重要卖点。

(一)村寨风情游

民族村寨是展现民族群众生产与生活风貌,保留着比较完备的民族文化事象与地方性知识体系的传统聚落。就我国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而言,赫哲族村寨依托其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生产与生活元素,具有开展民族村寨风情游的独特条件与优势。自从2014年9月国家民委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在赫哲族地区荣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017年3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双双入选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1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获批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7月,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乡四排赫哲族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20年8月,佳木斯市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11年10月,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凭借“伊玛堪”说唱与“鱼皮制作技艺”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年8月,饶河县四排乡喜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赫哲族民间文化之乡”称号。至此,赫哲族地区“三乡五村”均荣获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各类国家级荣誉称号,为开展赫哲村寨风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艺研学游

研学旅游是增长旅游者知识,增强旅游者动手能力,提高旅游者团队协作意识的一项重要的旅游形式。研学旅游寓教于游,把景区、景点等户外活动场景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纾解了学生学习压力,放松了疲惫的身心,开阔了视野,而且使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了勃勃生机,深受各类学生群体的青睐和家长的欢迎。民间手工艺制作具有开展研学旅游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更是吸引着游客的眼球,深受消费者追捧。就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而言,赫哲族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据统计包含鱼皮工艺、桦皮工艺、木器工艺、图案工艺、编结工艺等,依托这些民间手工艺,开展赫哲工艺研学游,不仅可以锻炼旅游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旅游者的综合体验,使旅游者深受教益,而且收获自己动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既获得了成就感,又通过把手工艺品带回客源地后扩展了赫哲族文化的传播场域,扩大了赫哲族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的口碑效应对赫哲族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生态度假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形式,以保护环境,合理、适度、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为特征,不仅有利于旅游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就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而言,赫哲族聚居区地处东北三江平原腹地,这里江河纵横,湿地广布,森林茂盛,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条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有其天然的优势。赫哲人亘古及今在此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孕育了独特的渔猎文化,把赫哲族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与三江平原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开发,不仅适应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文脉的要求,而且把文化与生态紧密结合,既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又使赫哲族渔猎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获得了依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实现互利共赢。

(四)农业观光游

农业观光是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为审美对象的旅游活动。农林牧渔副等各业的生产差异性,农区、牧区、湖区、山区等地理环境差异所引致的居住差异性,各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农业观光类型,这些都是农业观光游在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当下日益受人青睐的重要原因。就我国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而言,其所生活的三江平原地区是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号称“天下粮仓”,攸关国家粮食安全。广袤的农田,现代化的农场,赫哲族渔民的生产活动,少数民族村寨风貌和多民族文化风情,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元素。

(五)节庆休闲游

节庆旅游是以重要节日与庆典活动为载体,以展示地域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成就为依托,以宣传地方文化形象,发展社会生产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的旅游活动。节庆旅游是人们在闲暇之余感受节日喜庆气氛,舒缓身心的重要载体。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节庆旅游和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民族地区的节庆休闲旅游活动也开展得非常火热。就我国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而言,赫哲族节日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全民族四年一届的乌日贡大会,各赫哲族地区每年一度的乌日贡节。近年来还出现了赫哲族河灯文化节、开江节、街津口呼日堪文化节、八岔赫哲族渔猎文化节、大马哈洄游节、八岔赫哲冬捕文化节,以及中俄边境文化季、中俄跨境马拉松等一些新型节庆与边境贸易、商品展销、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等相组合的活动,为开展边疆民族地区节庆休闲游提供了重要内容。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路径

边疆民族地区村寨风情游、工艺研学游、生态度假游、农业观光游、节庆休闲游是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和切入点,也是彰显边疆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抓手和边疆民族旅游品牌营销的重要卖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开发,从主观而言,要提升旅游开发理念;从客观而言,要完善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拓展旅游市场开发的广度与深度。

(一)提升旅游开发理念

创意是旅游的生命,旅游开发理念直接影响着旅游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理念以及共享发展理念。首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在2018年,赫哲族在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赫哲族地区的长期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全国各地均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的当下,赫哲族特色旅游开发直接关系到赫哲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其次,坚持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理念。在当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今游客早已不满足浅层次的观光旅游,而追求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民族文化的旅游地是旅游市场的宠儿。赫哲族特色旅游开发也应该顺应旅游发展潮流,针对游客多样化的旅游文化需求,促进赫哲族地区旅游资源与赫哲族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内涵与地域文化元素的特色旅游产品。

再次,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服务业通常视顾客为“上帝”,对消费者的重视可谓无以复加。诚然,旅游者是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服务是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但这并不是说旅游开发仅仅“取悦”旅游者就万事大吉。赫哲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并不是孤立的,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兼顾当地群众与当地社区利益,既要考虑到赫哲族群众和赫哲族社区发展利益,还要考虑到当地其他民族,包括满族、朝鲜族、汉族等民族群众的发展利益,让他们共享赫哲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成果。仅仅依靠人口数量较少,分布区域较窄,旅游资源数量有限的赫哲族单打独斗发展旅游业是不可想象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赫哲族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要在三江平原的发展中谋划、推动和实现赫哲族的发展”[13]。赫哲族特色旅游开发的目的是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弘扬赫哲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赫哲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在开展赫哲族特色旅游开发时,应该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中,应坚持旅游规划的科学化,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人性化、本土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与旅游规划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用,避免重复规划与重复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首先,坚持人性化。游客是旅游的主体,一切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是为游客与社区居民服务的。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游客与社区居民为中心的原则,不仅要满足游客基本的旅游需求,还要兼顾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细微之处见精神,比如残障人士、老人、儿童、哺乳期妇女等人士因其特殊需要,需要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实现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赫哲族地区水网密布,生态优良,在濒水景区要做好贴心的提醒,通过专门的标志牌提示游客小心落水,自觉不采摘花卉,不捕捉蝴蝶、蜻蜓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元素对许多旅游者而言十分新奇、神秘。如果缺乏导游服务,游客对于某些民俗文化事象的了解将非常有限,而在展示这些民俗文化事象的显眼处设置二维码标识,提供语音导览服务,或在游客中心提供自助讲解设备,游客只需二维码支付即可完成,不仅降低了景区劳动力成本,而且增加了游客的便利,加深游客对赫哲族历史文化的了解,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其次,坚持本土化。乡土建筑与乡土设施是前人对人地关系进行长期的实践与科学总结的结晶,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与气象气候环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展现当地人居环境,张扬民族特色的地方建筑是其重要的旅游名片,对于游客来说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赫哲族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展现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就赫哲族特色村寨而言,大到一座房屋等单体建筑,小到景区的垃圾箱、指示标牌的设计,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不仅是景区吸引力的体现,而且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富有地方特色与民族文化内涵的乡土建筑群往往成为游客打卡的首选之地。

最后,坚持旅游规划科学化。一方面,旅游规划要高瞻远瞩,立足长远。缺乏远见,规划反复变化,旧规未落实,新规又上台,终将劳民伤财,劳而无功。另一方面,旅游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与特色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出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特色旅游开发两张皮的现象,“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要‘翻烧饼’”[14],从而实现规划的科学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课题组在东北边疆赫哲族地区调研时发现,个别赫哲族乡存在重复规划的现象,有的规划纸面上看起来印刷十分精美,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从“纸上”落实到“地上”的这段距离往往因为可行性问题、资金问题等原因而无法实施,束之高阁。一些规划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民族地区宝贵的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殊为可惜。

(三)加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作为吸引游客旅游的基本要素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而特色旅游资源更是旅游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中,应注重从旅游资源特色彰显、旅游精品塑造、旅游资源整合诸方面着力。首先,突出边疆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特色则是旅游资源的卖点。旅游资源缺乏特色、平淡无奇,注定不会吸引游客持久的注意力,也不会受到旅游市场的追捧。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资源的遴选应着眼于最具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就东北边疆赫哲族地区而言,独特的北方渔猎民族村落风貌,神奇的鱼皮制作技艺,赫哲人繁衍生息生态优良的三江平原,有“天下粮仓”之美誉的广袤农场,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风情,这些均为特色旅游资源。前文述及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主要包括边疆民族地区村寨风情游、工艺研学游、生态度假游、农业观光游、节庆休闲游,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特色旅游开发可着眼于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凸显各自的特色。

其次,注重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旅游精品。所谓旅游精品即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把特色旅游资源转变为特色旅游产品乃至旅游精品,才能形成持久的旅游吸引力,产生持久的旅游收益,从而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开发与创意策划。就边疆民族地区而言,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必须区分该旅游产品与其他地方旅游产品的区别,提高可辨识度,彰显自身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产品。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应拒绝同质化、“脸谱化”,提倡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一村一品”,比如彰显东北边疆民族地区赫哲族“三乡五村”自身特色,打造旅游精品时应做好统筹安排与策划。敖其赫哲族村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距佳木斯市区较近,约19公里。可以利用其区位优势,以佳木斯城郊休闲旅游地为定位,以赫哲新村民宿、赫哲水寨、敖其湾影视城、赫哲族文博馆、赫哲雪村、卧佛山滑雪场等进行旅游产品策划与旅游精品线路设计。街津口与八岔两个赫哲族村均属于佳木斯市所属的同江市管辖,街津口“壁画小镇”、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民族文化村、呼日堪文化节、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八岔岛、天赐湖、赫哲族渔猎文化馆、赫哲族渔猎文化节、大马哈洄游节、赫哲冬捕文化节等均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符号,可以赫哲族渔猎文化为其旅游产品定位,塑造旅游精品。四排赫哲族村属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管辖,地处乌苏里江畔,以桦树皮制作技艺、赫哲风情园、大顶子山、乌苏里江捕鱼习俗、《乌苏里船歌》诞生地、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小南山遗址等为其亮点,可以此为重点进行旅游产品策划。抓吉赫哲族村濒临乌苏里江,属于佳木斯市所属的抚远市管辖,虽然旅游业相对于其他四个赫哲族村开展较晚,但发展后劲很足,先后入选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生态优美的三江平原湿地、乌苏里江界江风光、赫哲渔舟唱晚、赫哲民俗展示馆、“华夏东极”中国最早迎接大阳升起的地方等是其旅游亮点,可以休闲度假生态康养旅游地为其旅游产品定位,进行旅游精品打造。

最后,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如果把单个的旅游精品称之为零散的珍珠,那么串联这些精品的旅游线路则是一串璀璨的项链,而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正在于此。结合课题组成员多年的教学、科研与边疆民族地区调研实践,东北边疆赫哲族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其一,实现赫哲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单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吸引力有限,如果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往往会增强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可持续性,起到“1+1>2”的效果,如三江平原湿地景观、抓吉赫哲族村乌苏里江景观与赫哲人江上捕鱼的组合,黑瞎子岛、东极宝塔与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江汇流,以及远眺俄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城市景观的组合等。其二,实现赫哲族地区观光旅游资源与体验旅游资源的整合。当今游客出游早已不满足“看山看水看庙宇”形式的单纯观光旅游,适应旅游者亲身参与和体验需求的旅游产品更加受人青睐。把赫哲族民间手工艺制作、垂钓、捕鱼、划船、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水上旅游项目、三江平原农场农产品采摘等与观光旅游资源组合,可以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深度。其三,实现赫哲族地区天空、水域、大地立体旅游资源的整合。把滑翔伞、热气球、通用航空旅游等“飞‘阅’赫乡”旅游项目与畅游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平原湿地,以及天赐湖、莲花河、敖其湾游船旅游、界江风光组合,以此增加旅游资源的层次,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提高游客旅游体验。其四,实现赫哲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整合。赫哲族地区“三乡五村”地理位置相近,民族文化相同,旅游资源相似。一方面要站在整个三江平原地区旅游全面发展的角度谈赫哲族地区旅游的发展,实现域内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另一方面,要凸显赫哲族地区“三乡五村”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各自旅游产品的特色与优势,旅游产品开发应避免雷同化倾向,彰显各自的地域特色。敖其、街津口、八岔、四排、抓吉分别濒临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均处于三江平原内,旅游资源共性较多,而要避免旅游资源的同质化与恶性竞争,唯有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差异,实现旅游资源的创意开发,突出各自的特色方为根本出路。

(四)拓展旅游市场开发

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商机,伴随而来的是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平淡无奇的旅游资源固然市场有限,但特色旅游资源如果宣传促销不力,也会面临“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局面。因此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资源而言“酒好也怕巷子深”,宣传促销才是根本。在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中,应精准定位旅游市场、突出事件营销与多元化营销。首先,精准定位旅游市场。通常人们把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一级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三类。就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区域旅游开发而言,其一级客源市场主要为与赫哲族旅游景区毗邻的周边地区,如伊春、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等地;二级客源市场为省内,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地;三级客源市场为国内其他地区,其中东北近邻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东部是其重要的客源地。一般而言,旅游景区的区位条件是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赫哲族聚居区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位置偏远,过去对于国内旅游市场的辐射极为有限,知名度不高。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及全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黑龙江省出省高铁京哈高速铁路、哈大高速铁路、沈佳高速铁路,以及黑龙江省内哈齐高速铁路、哈牡高速铁路、哈佳快速铁路、牡佳高速铁路的建设与通车运营,黑龙江省铁路交通网络大为改善,再加上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以及佳木斯东郊国际机场、抚远东极机场、建三江湿地机场、鸡西兴凯湖机场等空中走廊的支撑,为三江平原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保障,赫哲族地区“三乡五村”的交通环境焕然一新,游客的可进入性大为改善。在此情况下,赫哲族地区旅游市场开始由以往的本地为主、省内为辅、兼顾国内,向本地与省内为主、国内为辅、兼顾国际转变,旅游接待人数逐年递增。当前赫哲族地区旅游市场应进一步巩固本地与省内旅游客源,深入拓展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开拓面向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游客的国际旅游市场。

其次,突出事件营销。旅游地重要事件是影响游客出行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通信不发达的传统社会中,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是一个最主要的资讯传播方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好事”“坏事”不仅都会传播千里,甚至会远播全国乃至全球。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应通过一些良性事件或与之相关的人物,促进旅游地的对外宣传促销,扩大事件的传播范围,增强相关景区的知名度。就东北边疆赫哲族地区而言,《乌苏里船歌》是最为知名的少数民族歌曲之一,因歌唱家郭颂的演唱而使得赫哲族名闻天下,这首歌曲因此而入选UNESCO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围绕《乌苏里船歌》开发赫哲族旅游及其周边产品,提升赫哲族旅游的附加值,是赫哲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这样一个旅游者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进行市场推广,更容易激发游客的兴趣与共鸣。再比如以赫哲节庆休闲游为促销对象,可以突出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做强节庆文化品牌。赫哲族的民间节日很丰富,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乌日贡大会,乌日贡大会是赫哲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四年一届。截止到2017年6月,赫哲族地区已举办了十届大会,通过整合节日、演艺、会展等多样化活动,打造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文化品牌,同时要跳出就节庆办节庆的老套做法,发挥节庆的辐射作用,拉动赫哲族聚居地旅游文化产业、会展业、演艺业、娱乐业、动漫、新媒体、文化艺术产业、体育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再次,营销方式多元化。在信息技术与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游客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对于纸媒、平面媒体、广播与电视广告等传统方式而言,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数字媒体的传播在时效性、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效果等方面要更为突出,而营销成本则要低得多,除了微博、微信等早期自媒体营销方式以外,近几年兴起的抖音、快手等小视频传播速度与范围更是异常惊人,互联网在线直播促销的效果一再刷新纪录,令人叹为观止。就东北边疆赫哲族地区而言,除了传统营销方式以外,利用自媒体营销与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宣传促销是开拓赫哲族旅游市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不仅有利于通过促销信息的饱和宣传增强游客对赫哲族旅游地的感知,使游客克服地理位置偏远的印象,而且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新疆昭苏女县长代言家乡旅游、丁真珍珠为四川理塘旅游代言,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网红”,因为来自基层,充满乡土气息,所以更为纯粹而真实,为家乡的宣传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此外,赫哲族地区“三乡五村”协作进行旅游市场推广与宣传促销,形成合力,有利于避免单打独斗的局面,从而产生倍增的宣传效果。特别是赫哲族全民族共有的一些民族文化符号,更应该进行集约化宣传促销。比如赫哲族鱼皮、桦树皮等民族手工艺,通过网络直播便于观众直观了解赫哲族手工艺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从而加深了解,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与赫哲族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鉴于东北边疆赫哲族地区旅游半年忙、半年闲的情况,增强淡季营销力度,开展“欢乐渔家年”,激活淡季旅游市场;通过“赫哲手工艺制作季”,旅游淡季集中开展赫哲族手工艺品的生产,为旅游旺季旅游产品销售做好物资储备。

四、结语

2021年伊始,我国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理念及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旅游基础设施的人性化、本土化与旅游规划的科学化,应注重彰显边疆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特色,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塑造旅游精品,精准定位旅游客源市场,突出事件营销与多元化营销。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赫哲族作为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的重要成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赫哲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这对于实现赫哲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目标,促进赫哲族地区乡村振兴与边疆地区繁荣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鲜活案例,对于其他人口较少民族特色旅游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特色旅游赫哲族
论新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困境与机遇: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的城市外交
浅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价值引领和践行方法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党史教育实效路径探析
地域文化下的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研究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再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