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安七体文创作时间再考

2023-01-06李丰山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安曹植曹操

李丰山

(安徽大学 历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曹植《七启·序》:“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骃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启》,并命王粲等并作焉。”[1]134傅玄《七谟序》:“自大魏英贤迭作,有陈王七启、王氏七释、杨氏七训、刘氏七华、从父侍中七诲,并陵前而邈后,扬清风于儒林,亦数篇焉。”[2]475建安七体文是由曹植发起的同时期、同文体的群体创作。它包括曹植《七启》(完篇)、王粲《七释》(完篇)、徐幹《七喻》(残缺)、杨修《七训》(存目)、刘劭《七华》(残缺)、傅巽《七诲》(残缺)。建安七体文创作时间的考定是探讨建安七体文创作背景、思想主旨等的基础。迄今学界已对建安七体文的创作时间多有探讨,然而这些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并且存有考证粗疏、立论轻率、有违史实、以讹传讹等问题,不足令人信服。本文将在梳理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史互证的方法,对建安七体文的创作时间予以重新考订,揭示建安七体文的史料价值。

一、建安七体文创作时间的八种观点

建安七体文的创作时间,学界现存有八种观点:

(一)建安十五年(210年)

黄燕平《王粲<七释>考论》考证指出:“王粲《七释》应创作于建安十五年(210)。”[3]

(二)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发布《求贤令》后

朱秀敏《建安七体文论析》:“此文作于曹操任丞相时,大约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发布《求贤令》之后。”[4]持此观点的还有王筱云[5]。

(三)建安十五年(210年)之后数年间

龚克昌评注《全三国赋评注》认为曹植《七启》:“大约应该作于曹操为汉相发布《求贤令》,即建安十五(210)之后数年间。”[6]385

(四)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植《登台赋》之后至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策封魏公加九锡之前

徐明《曹植<七启>作于建安十五年质疑》:“曹植《七启》似作于建安十七年曹植《登台赋》之后至建安十八年曹操策封魏公加九锡之前的这段时间。”[7]不仅如此,他还在《詹锳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所收的《曹植<七启>辨析》[8]一文中,对此观点予以了较为详实论证。

(五)建安十八年(213年)或稍后

张蕾校注《王粲集校注》认为王粲《七释》“作于建安十八年或稍后”[7]93。

(六)建安十九年(214年)后

林家骊、邓成林《建安七体文创作考论》认为王粲《七释》的创作时间,“极有可能在曹操封公即建安十九年后”[10]。

(七)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一月之间

王德华《唐前七体文讽谏功能发微》认为,建安七体文“应作于建安十九年七月至建安二十一年十一月之间”[11]。吴承学在《中国文体学与文体史研究》[12]一书中亦持此观点。

(八)建安二十年(215年)

学者江建俊认为徐幹《七喻》创作之时为“建安二十年乙未(西元二一五年)幹四十五岁”[13]115。

二、建安七体文创作时间的再探究

(一)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之后

曹植《七启》、王粲《七释》中对曹操的颂美之词,多源自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册魏公九锡文》。曹植《七启》颂美曹操:“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玄化参神,与灵合契。惠泽播于黎苗,威灵震乎无外。超隆平于殷周,踵羲皇而齐泰。显朝惟清,王道遐均。民望如草,我泽如春。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是以俊乂来仕,观国之光。举不遗才,进各异方。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正流俗之华说,综孔氏之旧章。散乐移风,国富民康。”[1]138王粲《七释》颂美曹操:“圣人在位,时迈其德。先天弗违,稽若古则。睿哲文明,允恭玄塞。旁施业业,勤厘万机。阐幽扬陋,博采畴咨。登俊乂于垄亩,举贤才于仄微。置彼周行,列于邦畿。九德咸事,百僚师师。乃建雍宫,立明堂。考宪度,修旧章。缀故训之纪,综六艺之纲。下理九土,上步三光。制礼作乐,班叙等分。明恤庶狱,详刑淑问。百揆无废,五品克顺。形中情於俎豆,宣德教於四邦。布休风以偃物,驰淳化而玄通。于是四海之内,咸变时雍。仁泽洽於心,义气荡其匈。父慈子孝,长惠幼恭。推畔让路,重信贵公。五辟偃措,囹圉阒空。普天率土,比屋可封。声暨海外,和充天宇。越裳重译而来献,肃慎纳贡於王府。日月重光,五徵时叙。”[14]218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的《册魏公九锡文》:“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于箄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敦崇帝族,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答天命,导扬弘烈,缓爰九域,莫不率俾,功高於伊、周,而赏卑於齐、晋……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少长有礼,上下咸和……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革面,华夏充实……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于朕思……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15]818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均为个人创作,而《册魏公九锡文》属于朝廷诏令,只可能是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取源于《册魏公九锡文》。

曹植《七启》中关于魏公曹操“九旒之冕”“金华之舄”的描写,源自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汉献帝赐予魏公曹操的“衮冕之服”“赤舄”。曹植《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纭。佩则结绿悬黎,宝之妙微。符采照烂,流景扬煇。黼黻之服,纱縠之裳。金华之舄,动趾遗光。”[1]136汉献帝颁发的《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15]818汉末蔡邕《独断》:“汉明帝采《尚书·皋繇》及《周官礼记》以定冕制,皆广七寸,长尺二寸,系白珠于其端十二旒,三公及诸侯九旒,卿七旒。”[16]378曹植《七启》中“九旒之冕”,即魏公曹操受赐的“九旒冕”。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受封魏王,改用“十二旒冕”。曹植《七启》中的“金华之舄”,即“金舄(赤舄)”。《毛诗后笺》:“此云‘金舄’者,即礼之‘赤舄’也……笺云:‘黄朱色加金为饰,故谓之“金舄”。’”[17]874

王粲《七释》中存有关于“邺都”的描述。王粲《七释》:“名都之会,土势敞丽。乃营显宇,极兹弘侈……尔乃层台特起,隆崇嵯峨,戴甗反宇,参差相加。属延阁以承梠,表曲观於四阿。”[14]215《七释》中的“层台特起”,即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建造的铜雀台。东晋陆翙《邺中记》:“铜爵(铜雀)、金凤、冰井、三台,皆在邺都北城西北隅,因城为基址。建安十五年,铜爵台成……三台崇举,其高若山云。”[18]2《七释》中的“名都之会”即邺都。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曹操受封魏公,以丞相领冀州牧,“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15]818,冀州治所邺城遂改称邺都。

因此,王粲《七释》等建安七体文,作于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之后。

(二)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之前

曹植《七启》、王粲《七释》中关于曹操“采英奇于仄陋”等相关内容,源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颁布的《求贤令》,而非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曹操颁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建安十五年(210年)春的《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19]157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19]191曹植《七启》中关于曹操“采英奇于仄陋”的记述:“然主上犹以沈恩之未广,惧声教之未厉。采英奇于仄陋,宣皇明于岩穴。此宁子商歌之秋,而吕望所以投纶而逝也。”[1]138王粲《七释》关于曹操“举贤才于仄微”的记述:“圣人在位……阐幽扬陋,博采畴咨。登俊乂于垄亩,举贤才于仄微。”[14]217《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是对《求贤令》中“唯才是举”政策的强调。曹植《七启》中“采英奇于仄陋”与王粲《七释》中“举贤才于仄微”语意相同。

曹植、王粲均拥护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曹植《赠丁廙诗》:“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君子义休偫,小人德无储。积善有余庆,荣枯立可须。滔荡固大节,时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19]584王粲《仿连珠》:“臣闻明主之举也,不待近习,圣君用人,不拘毁誉,故吕尚一见而为师,陈平乌集而为辅。”[14]319如果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创作时,曹操《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业已颁布,那么曹植、王粲殊无理由公然抵制曹操的这一政令,在七体文中宣扬旧的《求贤令》,而拒绝新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因此,曹植《七启》、王粲《七释》等建安七体文,均作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之前。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之间,建安七体文具备群体聚集创作的条件。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受封临菑侯。同年七月至十月,曹操远征孙权期间,曹植奉命留守邺都;徐幹此时担任临淄侯文学。《晋书·郑袤传》:“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幹俱为临淄侯文学。”[20]823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王粲被魏公曹操任命为侍中,在邺都兴建典章制度;杨修此时担任曹操主簿,总理内外军国大事,颇受曹操宠信。“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又是时临菑侯植以才捷爱幸,来意投修。”[21]417

综上所述,建安七体文作于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之间。学界认为建安七体文作于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之前,忽视了曹植《七启》、王粲《七释》与建安十八年五月《册魏公九锡文》的渊源,将建安七体文的创作时间提前了;学者林家骊认为建安七体文作于“建安十九年后”,缺乏时间末限,过于笼统;学者王德华、吴承学主张的建安七体文作于“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一月之间”,与学者江建俊主张的建安七体文作于“建安二十年(215年)”,其共同疏谬在于:忽视了曹植《七启》、王粲《七释》中采用建安十五年(210年)《求贤令》中内容,却未涉及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内容。除此之外,学者王德华、吴承学主张的建安七体文作于“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一月之间”,还忽视了《七释》作者王粲已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月随同曹操远征孙权,建安七体文不具备群体聚集创作的条件。

猜你喜欢

建安曹植曹操
心动杀人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七步成诗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山鸡舞镜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卑鄙的圣人:曹操》——一代牛人的炼成史
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与运载火箭对接后合罩
曹植辩鹿死谁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