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菌素对猫耳螨病的诊治
2023-01-05韩胜楠郭文洁
韩胜楠,郭文洁
(沈阳工学院 113000)
猫耳螨,又名耳疥虫,是疥螨的一种,是犬猫最易感的耳道寄生虫之一[1]。是因耳螨寄生于猫的外耳道引起的体外寄生虫病。耳螨通常被分为雌雄两种:雄虫体长通常在0.35 ~0.38 nm,其中第三对足的端部长出两根细长的毛;雌虫体长通常在0.46~0.53 nm,其中第四对足较不发达,不能伸出边缘,常见寄生于猫的外耳道内,感染耳螨的概率较高,任何年龄段的猫都有可能被感染,但幼龄猫更易被感染。感染后的猫会出现:频繁甩头,耳道内皮肤增厚,抓挠容易造成继发感染。可能会造成耳道发炎、严重会引起耳血肿等。如果有细菌继发感染时,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1]。
据目前研究成果发现,临床上猫耳螨病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通过对感染患猫的直接接触,饲养环境脏乱差,以及畜主的不及时护理清洁。治愈周期长但易于复发。如长期不接受治疗则会引起继发感染,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
1 症状及诊断
1.1 症状
患耳螨的猫耳道内有大量的红褐色或黑褐色分泌物附着于外耳道,患猫抓耳次数频繁,或者用力甩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甩头和局部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少量红肿,但一般都会集中在耳道附近,极少数会出现全身反应。瘙痒一般表现为用后肢用力的抓挠耳部及周围皮肤,一般抓痕会出现在外耳廓以及周围皮肤,还会出现在颈部、肩部甚至是尾部。身体会有不同程度上的脱毛。甚至会有一些抓挠造成的外耳廓出血或者渗血,造成耳血肿的现象。宠物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造成耳内化脓[2]。病发严重时会造成耳部的听力受损。更有甚者会表现为平衡能力失调、痉挛、麻痹等神经症状。检查时会出现疼痛感觉,甚至抗拒于接受检查治疗,靠近耳部可能会传出阵阵异味,甚至是臭味。
1.2 诊断方法
燃烧法:刮取猫耳道内的红褐色分泌物,将耳分泌物其置于黑色的纸上均匀铺开,经过酒精灯灼烧黑纸的底部,可以明显见到白色小点在移动,则表明猫耳道内有耳螨。
显微镜检查:刮取耳道内的红褐色分泌物,将耳分泌物至于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甘油,将耳分泌物充分捣碎,与甘油混合均匀,保证病料不要过于厚重,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见成虫及虫卵,则表明患猫耳中是耳螨。
染色法:将耳分泌物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进行吹风固定,然后用迪夫染液进行染色,进行镜检,可以见到被固定的成虫、幼虫或虫卵
2 治疗
2.1 清洗耳道
将猫装进保定包进行保定,将耳道暴露在外边。先使猫咪耳道充分暴露出来,往耳道内倒入洗耳水,用带有棉球的止血钳清理,将耳道内污物结痂清理干净[3]。注意要使用专用的宠物耳道清理剂[4]。
2.2 给药治疗
将猫咪耳道如上述清洗办法清洗干净,如果有耳毛则拔除多余的耳毛,将塞拉菌素按体重均匀涂抹在靠近耳道且猫咪不易接触到的皮肤上。
2.3 治疗效果
在经过4周的治疗效果跟踪,患猫有明显的好转,以及在停药后的一周内并未见到复发的现象。
3 预防
猫耳螨病如果进行不当治疗,可能会产生耳血肿、中耳炎、神经症状甚至是神经麻痹等。耳螨病主要是通过与患猫直接接触感染,或使用患有耳螨猫污染的玩具和圈舍,此外,主人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交叉感染。猫耳螨病的发病与年龄、品种、自身免疫情况、季节密切相关。脏乱的生活环境,环境阴暗,动物的毛发过长,厩舍潮湿非常适宜耳螨的繁殖和发育要求。春秋季节耳螨病的发病率很高,夏季阳光充足,干燥的环境不宜于耳螨的繁殖生长。并且具有治疗时间长,治愈慢且容易复发等特点[4]。定期进行阳光照射,紫外线可以起到杀菌和抑菌的作用,并且要保护好自身,在给猫咪清洁玩耳道之后,要洗好手,做好消毒[5]。避免间接接触感染[6]。
4 结语
目前宠物医院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使用塞拉菌素治疗猫耳螨病还是很少的,没有明确的治疗猫耳螨病的合理剂量,所以经过实验研究,得出合理的有效治疗量。为临床使用塞拉菌素对猫耳螨病的诊治提供合理且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