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放养模式鸡蛔虫病的防控

2023-01-05沈妍妏梁畅兴段龙川简永利韩青松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抵抗力

沈妍妏,程 妃,洪 淼,梁畅兴,田 心,段龙川,简永利,韩青松★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325000;2.新昌县养殖业技术推广中心 312500)

目前普遍认为生态放养鸡是将雏鸡经过1~2个月的育雏后,放养于庭院、林下、果园、山地、田地等的一种饲养方式。通常选择土地开阔平坦的地域,以便搭建鸡舍。白天鸡可在放养区域自由觅食,早晨和傍晚进行人工补料,晚上鸡回归鸡舍过夜休息。生态放养一般在南方气候比较温暖的地区或北方的夏秋季进行。生态放养鸡,一方面可以使鸡采食到一些昆虫和草籽,从而节约部分饲料;另一方面鸡产生的生物肥料可以被植被直接利用,从而建立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此外,生态放养鸡比笼养鸡得到更多的生活空间和锻炼,口感较好,市场价格高。因此生态放养鸡可使乡村经济多元化,使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生态放养模式下,鸡的饲养对场地条件要求较低,而且放养鸡可以将乡村一些无用的土地利用于养殖,提高乡村的经济收入,为推动地域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新鲜活力,是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1]。

生态放养鸡人为管理困难、长期接触地面以及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导致鸡群极易受到病原的侵袭。鸡蛔虫病就是一种传染性极高,也极易在这种缺少人工管理的鸡群下快速蔓延的家禽疫病。生态放养模式鸡蛔虫病的防控已成为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和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普遍关注的话题[2]。

1 鸡蛔虫的病原特性

鸡蛔虫属于线虫科、禽蛔虫属成员,成年雌虫长60~110 mm,雄虫长50~76 mm,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鸡蛔虫卵呈椭圆形,对消毒药和自然因素具有较强抵抗力,虫卵具有卵膜的保护,其发育在卵壳内进行,可保护其发育过程不受各种化学物质和紫外线等的威胁。虫卵可在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存活[3]。鸡蛔虫卵对干燥的环境较为敏感,50℃以上的高温容易将其杀死。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虫卵不发育,但可存活几个月之久。在自然环境中,约17~18d内会发育成含有第2阶段幼虫的虫卵,此种虫卵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常称为感染性虫卵或侵袭性虫卵。虫卵常通过污染饮水、饲料等使疾病迅速扩散[4]。在土壤中,鸡蛔虫卵经6个月仍可保持其感染性。鸡蛔虫卵在土壤中若被蚯蚓所食,蚯蚓即成为其宿主,从而大大增加其成活机率。当鸡食入带有感染虫卵的蚯蚓后,虫卵在鸡禽腺胃中破壳并进入十二指肠,钻入肠黏膜中,一周左右后,幼虫钻出黏膜,在十二指肠肠腔内随意移动。幼虫经3次蜕皮发育后成长为成虫[5]。鸡蛔虫成虫主要寄生于鸡小肠中,感染严重时偶见于嗉囊、肌胃、盲肠和结直肠。总之,鸡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性线虫病,对任何阶段的鸡都具有有感染性,尤其是对小于3个月龄的鸡感染率更高[6]。

2 鸡蛔虫病的感染特点

虫卵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当鸡啄食受虫卵污染的水和饲料,或者是带有受感染性虫卵的蚯蚓,造成鸡群感染。随着鸡龄的增加,其感染性逐渐降低,成年鸡抵抗力较强,一般不发病,但可携带虫卵。虫卵从卵到成体大约需要35~58d。雏鸡感染常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当鸡受到严重感染时,会表现出较明显的症状:幼虫侵入肠黏膜后,肠绒毛受损,肠腺受损,引起黏膜炎症和出血,引起急性出血性肠炎。当大量的成虫聚集在肠道时,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肠道阻塞甚至破裂。同时,虫体内产生的代谢物会引起慢性中毒。鸡感染较轻时,主要表现为嗜睡、食欲不振、贫血、腹泻、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减轻,有时出现肠破裂。成年鸡对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只有当感染严重时才会发生腹泻和产蛋量减少[3]。任何年龄段鸡均可被感染,而且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易感性最高的是小于3个月龄的鸡,尤其采用平养、放养模式的鸡有较高的发病率,症状也比较严重。成年鸡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通常不会发展成疾病,但会成为带虫者[6]。

3 鸡蛔虫病的危害

鸡蛔虫病传染速度极快,对鸡群健康产生巨大危害。首先,感染鸡蛔虫的鸡群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愿走动、食欲不振、鸡冠苍白、羽毛蓬乱、腹泻甚至血便、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其次,鸡蛔虫肠道破坏鸡群肠道后,降低了饲料转化率,鸡缺乏营养,鸡群消瘦,抵抗力降低,容易继发其他常见病的感染,从而提高死亡的风险。再次,鸡蛔虫存在于胃肠中,大量繁殖的蛔虫容易使肠道发生阻塞,使鸡进食困难,生理状态失衡,同时蛔虫产生的代谢产物会造成慢性中毒。再次,鸡蛔虫病发生后,虫卵随鸡粪排出,还会给生态环境效益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鸡蛔虫卵污染环境和农作物[7]。

4 鸡蛔虫病的诊断

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需结合临结合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4.1 临床症状

雏鸡肠道内有少量蛔虫寄生时看不出明显的症状,到了中后期鸡群开始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和翅膀下垂,冠髯、可视黏膜和腿脚苍白,生长缓慢,消瘦衰弱,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现,有时粪便中混有带血的黏液。成年鸡严重感染时出现腹泻、贫血和产蛋量减少等症状。

4.2 剖检病变

解剖尸体时发现机体消瘦,小肠肿胀,肠腔内有红色聚集物,虫体寄生时可以观察到虫体之间会相互缠绕呈发辫状,小肠壁增厚,有条状的出血斑,明显时虫体呈“豆芽状”,两条盲肠肿胀,扁桃体肿胀出血。

4.3 实验室检查

采集鸡群新鲜粪便或剖检鸡肠道内容物,经过富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若发现椭圆形虫卵,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即可确诊[8,9]。

4.4 若不能进行实验室诊断,可进行治疗性诊断

怀疑鸡群感染鸡蛔虫后,使用抗蛔虫药物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说明诊断正确。这也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

4.5 驱虫药物的选择

由于鸡蛔虫生活史具有多个明显的不同节段,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药物预防和治疗是防控鸡蛔虫病最有效的手段。

阿苯达唑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驱鸡蛔虫药物,拌料饲喂3~5d即可得到较好的驱虫效果[10,11]。此外左旋咪唑、苯并咪唑、四咪唑、丙硫苯咪唑、吩噻嗪、伊维菌素等都具有较好的驱鸡蛔虫作用[12,13]。海兴鹏报道,可使用驱虫散、苦楝根皮汤、生南瓜等重要方剂子进行鸡蛔虫病的驱虫[14]。此外,在驱虫的同时应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鸡群的继发感染;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以帮助肠黏膜的回复;添加维生素K,帮助肠道止血,已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5 鸡蛔虫病的综合防控

5.1 加强场内生物安全控制

首先,严格控制外来生物进入场内,特别是能被蛔虫感染的禽类。其次,严格控制不同生产阶段鸡在场区内的流动,特别注重控制雏鸡和成年鸡的相互接触,杜绝鸡蛔虫病在场内的交叉感染。再次控制生产工具和物资在场内不同区域的流动,防止因生产工具或物资流动造成的虫卵传播。

5.2 定期驱虫

在鸡蛔虫影响严重的地区,必须根据鸡的生产阶段进行定期驱虫。首先,雏鸡在1月龄左右(即雏鸡育雏后即将进入放养场地)进行第一次驱虫,以后每月进行一次驱虫,直至鸡成年为止;其次,成年鸡在每年春季进行2~3次驱虫,为确保鸡在不同区域流动的安全性,成年鸡更换饲养场地时需再次进行驱虫一次。在受蛔虫病影响较小的地区,可根据该病在场内的流行特点,在每年的4~5月和9~10月发病高峰来临之前,提前1个月进行驱虫[15]。

5.3 做好精细化管理

鸡群活动区域的管理:由于鸡蛔虫繁殖能力强,传播快,虫卵具有坚强抵抗力,因此对不同生产阶段鸡进行分区饲养,可大大减少鸡蛔虫病的感染与传播。成鸡和雏鸡尽量分区域饲养,如果必须在一个场地,要对大鸡进行驱虫,并严格消毒后才可以混群。定期更换垫草,换下来的旧垫草应焚烧,定期铲去鸡舍运动场的表面土壤,换成新土。

鸡群的营养管理:若鸡群营养摄入量不足、饲料配合单一时,会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导致鸡群抵抗力减弱,从而增加鸡蛔虫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因此要对生态放养鸡群给予全面营养,提高鸡群抵抗力。在喂养的过程成中注意饲料的营养搭配,保证鸡在恢复期间有足够的营养,同时要保证它们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充足,来提高鸡群抵抗力。此外,在进行鸡蛔虫病的治疗过程中要积极做好饲料的调整,以使鸡群能够快速恢复生产性能,减少经济损失。

鸡舍鸡粪的管理:首先,驱虫药物投喂通常是在傍晚,次日早晨虫体会随粪便排出,应及时清除干净。其次,将清除的鸡粪及残余饲料集中堆肥发酵,以杀死虫卵。再次,将鸡粪远离蚯蚓之类的生物,防止鸡再次误食虫卵[16]。

做好消毒:使用消毒药进行场地和工具消毒是防控鸡球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践证明,使用生石灰、草木灰以及百毒杀等消毒药进行消毒具有减少鸡蛔虫病以及其他常见疾病的效果[18]。

其他重点疾病的预防:首先,做好国家规定家禽疫病以及场内流行疾病的防控,有利于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减少鸡蛔虫病的发生。其次,在进行鸡蛔虫病治疗的同时,应注重防治场内常见病原的继发感染,通常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鸡蛔虫病是由禽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生态放养鸡蛔虫感染尤为严重。只有在做好场内生物安全防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驱虫,同时加强场内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防止生态放养鸡蛔虫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抵抗力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蛔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当动物画上眼睛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桶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