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2023-01-05杨鸽宽王苏宏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鸡雏鸡鸡舍

杨鸽宽,王苏宏

(1.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朱坝街道畜牧兽医站 223100;2.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畜牧兽医站 223100)

禽养殖在我国的养殖业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每年有巨大的出栏量,但因为疾病淘汰的鸡也非常多。鸡大肠杆菌病对鸡群的危害极强,通常与鸡支原体病,鸡白痢,新城疫,马立克病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继发或者并发,该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可达30%~60%,且死亡率极高,几乎为100%。每年因该病死亡的鸡在3100多万只左右,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可达3亿多元。因此,对鸡大肠杆菌病做出科学合理的诊断与预防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对该病的发病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做了相关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菌

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含量约为106个/g粪便,其中只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约占10%~15%)会引起发病,鸡大肠杆菌病即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该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带有鞭毛。大肠杆菌病具有表面抗原O、K以及鞭毛和菌毛抗原,并且血清型复杂多样,各地流行菌株也各不相同,这给免疫防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空气、饲舍环境、饲料、垫料、水源、饲槽、水槽等使用工具中均有大肠杆菌存在,鸡的体表也存在着大肠杆菌。其中,粪便中的大肠杆菌会污染环境,垫料和灰尘中也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其中垫料中的细菌数为104个/g以上,灰尘中有5.3~104个/g以上,空气中含有38个/m3,在干燥的环境中,垫料和灰尘中的大肠杆菌存活时间很长,一般可存活三周以上,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之一。鸡的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夏季阴雨、潮湿较热的季节或者冬末、春初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多发。并且和养殖密度关系很大,饲养时间过长,环境污染严重,均易引发该病。

1.2 发病日龄

研究发现,鸡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刚孵化的雏鸡中,一般在4d、7d或者9~10d前后。通常幼龄鸡的发病最为严重,尤以1月龄左右的雏鸡病情严重。随日龄的逐渐增加,仍会有发病风险,若防治不及时会造成大量死亡。

1.3 传播途径

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鸡的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种蛋进行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舍用具、环境等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中种蛋主要以垂直传染的方式进行,当蛋壳被带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后,致病菌会侵入蛋内导致70%的鸡胚卵黄发生感染,大多鸡胚孵化前就已经死亡了。可孵化雏鸡则成为带病鸡,多数呈大肚脐,卵黄吸收不良,摸起来绵软无力等状况,大多情况下在7日龄前死亡。

当鸡接触到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环境及用具时则会发生接触感染,也称为水平感染。随着鸡群日龄的增加鸡舍空气中的大肠杆菌也会增多,当鸡舍通风散热不良,空气氨浓度和灰尘量较大的时候会对鸡的呼吸道黏膜等造成损伤,此时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即会侵入鸡的呼吸系统,造成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气囊炎。随着病程的加重,还会引起心包炎、败血症等,最终导致鸡死亡。当鸡食用或者引用了被粪便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时,会出现大肠杆菌感染消化道的情况,一般来说雏鸡越小其抵抗病原菌侵袭的能力越差,发病率则越高[1]。1~4周龄的雏鸡发病率分别为24%,10%,3%,0%。

1.4 发病原因

导致该病流行的重要原因是一般都需要一定的诱导因素。如环境温度等的突然改变,通风条件差导致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升高,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等造成鸡的自身免疫力下降则容易继发大肠杆菌病。当鸡群发生沙门氏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时容易发生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混合感染,造成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呈急性型。用药不合理,如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大肠杆菌的突变加快,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使得一些药物不再具有治疗效果,一旦爆发疾病无法有效控制。免疫程序不合理,或者有免疫应激发生时均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降低机体自身免疫力,导致发生细菌感染。另外,在人工授精是,若使用的输精器具消毒不彻底,或者再输精过程中被带菌的粪便等污染则会造成鸡和受精卵的感染,还可能引起泄殖腔、卵巢炎等症状[1]。

2 临床症状及诊断

2.1 临床表现

感染大肠杆菌的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羽毛蓬松无光泽,畏寒;张嘴呼吸,鼻内分泌物增多;粪便呈白绿色蛋清样的稀粪;产蛋率急速下降,由75.8%下降到32.4%。蛋小壳糙;雏鸡感染后腹水严重,腹下皮肤呈暗紫色。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6种类型:

脐炎型在刚出壳不久的雏鸡中常见,表现为脐环闭合不全,周围皮肤破损红肿;还有的脐孔周围红肿呈紫黑色,然后腹部肿大;严重的呈紫青色,不愿走动,无食欲,闭眼,最终全身衰竭而亡,出壳后的前几天死亡率高。

急型败血型发病急,病程较短,一般在1~3d,死亡率较高,可达50%~80%,常见于4月龄以下的鸡,以肉仔鸡发病率最高。多为腹水、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慢性呼吸道等病的混合感染。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呆立垂翅紧缩,眼半闭,腹式呼吸。拉灰白、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病鸡死前会出现神经症状等。

气囊炎型多发于5~12周龄的鸡,其中以6~9周最多。常因慢性呼吸道病、非典型新城疫等病导致鸡的自身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感染。

眼炎型病鸡表现为食欲下降或食欲废绝,无神呆滞,眼结膜潮红、眼睑肿胀,并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严重时可致上下眼睑发生粘连,最终分泌物穿孔角膜致使失明,因采食等困难最终死亡。

滑膜炎型多发于雏鸡以及青年鸡,发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的肿胀,行走困难等。肝出现明显病变,肿大,质脆,色淡,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有的病鸡血管黏膜等出现弥漫性针尖状的出血点。肠壁会变厚,分泌粘液增多。该类型发病率较低或呈少数的零星发病。

卵巢输卵管炎型主要发生于种鸡的产蛋期,产蛋量下降,壳易破,表现粗糙不平,畸形蛋多,蛋壳颜色发白或发灰,有针尖或米粒大小的褐色斑点。多呈慢性经过,与沙门氏菌等发生混合感染,病鸡拉黄白或黄绿色的稀粪。鸡冠萎缩,发白或发紫,无光泽。

2.2 诊断

可根据病鸡症状以及剖检的病理变化,初步做出诊断。但应注意与禽副伤寒、禽链球菌、禽结核病、禽衣原体、溃疡性肠炎以及六鞭原虫病的鉴别区分。若要确诊该病还应在无菌操作下采取病鸡心、肝、脾等组织,匀浆后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油镜下观察。若镜检发现大量两端红染,单个的小杆菌。将病料或分离到的细菌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中培养24h,长出圆形中间隆起的红色致病菌,而接种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中则长出金属光泽的菌落,则可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2]。

3 防治措施

3.1 鸡大肠杆菌的预防

首先,要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鸡舍的消毒、清扫与通风等工作,保证鸡舍的环境卫生。做好鸡舍的定期消毒,可使用2%的石灰乳粉消毒处理墙壁,用高锰酸钾熏蒸鸡舍,用烧碱浸泡水槽、饲槽消毒,对车辆和人员也应进行定期的消毒管理;做好鸡舍的温度与湿度的控制管理,在夏冬季节注意放暑和保暖,以及加湿和除湿的控制,防止应激反应造成鸡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袭。其次,还应注意饲料营养管理,保证日粮提供鸡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还可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和一些抗应激的物质,提高鸡的免疫力,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第三,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我国目前主要使用油乳剂灭活菌苗、亚单位疫苗和活菌苗,因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尽量选择国内新研发的疫苗,通常在10~14日龄时给雏鸡颈部或者胸部注射0.2mL的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油乳二联灭活苗,在20~30日龄时对健康鸡进行多价大肠杆菌油乳灭活苗的首免,110~120日龄时加强免疫。最后,除接种疫苗外,平时还应进行药物防治,根据不同日龄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刚破壳的雏鸡使用0.01%的高锰酸钾,饮用2~3d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3]。

3.2 鸡大肠杆菌的药物治疗

饲喂浓度为200mg/kg体重的土霉素,连续用药3~4d,均可有效缓解疾病。其他的如林可霉素、硫酸新霉素等抗菌消炎的药物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注意选则通过药敏试验的高敏药物,使用复合药物,以减少细菌的抗药性和耐药性的范围[3]。

为响应减抗、替抗的规定,目前使用益生菌制剂和中药制剂治疗大肠杆菌疾病也是当下流行的治疗方法。益生菌制剂可以调整鸡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肠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对于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中草药则集聚了杀菌、清热解毒、提升免疫等多种治疗作用于一体,实现了标本兼治,选择好合适的中药剂方可以有效治疗大肠杆菌病。

4 结语

综上所述,鸡大肠杆菌病是鸡养殖中常见的、流行广泛的传染性疾病,通常会继发或者并发多种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会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了解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鉴别诊断可以更好的做好日常养殖的饲养管理工作,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发现诊断病症,给予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病鸡雏鸡鸡舍
夏季鸡舍通风管理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夏天养鸡如何防暑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呼吸道病治疗注意事项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药物治疗效果
别请狐狸建鸡舍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