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债券融资管理思考
2023-01-05郭杰华
□文/郭杰华
(东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提要]在供给侧改革中,传统依靠政府信用背书、以银行融资为主的融资手段有限,出现融资需求大和融资渠道狭窄的矛盾。随着国企的直接融资需求不断增大,国企在融资管理中有必要把握债券融资的优势。根据当前的债券融资情况,着重从深化治理改革、改善企业管理、利用永续债券和重视后期管理等方面有效加强债券融资管理,更好地满足融资需求。
国企是兼具商业类与公益类特征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商业性主要体现在对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追求,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家经济调节目标,发挥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随着国企改革的日益深入,很多国企都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理应充分利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促成资本结构的最优化。然而,现阶段国企融资方式对股权融资依赖较大,在利用债券融资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企业融资成本较大,影响盈利能力及经营稳定性,急需加强债券融资管理。
一、债券融资的优势
债券融资指的是利用举债的方式融资,它和股票融资都属于直接融资。国企融资决策是复杂的过程,既要了解企业自身情况、资本市场信息,又要在理论指导下制定决策。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均是国企直接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国企根据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做出选择,旨在控制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风险。和股权融资相比,债券融资的优势主要包括:第一,国企使用债券融资方式,企业控制权不会被削弱。股票融资让投资者拥有对企业的股份,稀释股权之后削弱原有股东的企业控制权,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债券融资则能避免。第二,国企选用债券融资能够减轻代理成本,即股东与委托代理人之间发生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第三,债券融资有助于国企节税。从国家税法规定来看,债券融资形成的利息进入成本,对企业节省税收有好处;股权融资的股息支付则在税收进行,不能起到节税的作用。第四,债券融资可以形成财务杠杆效应。债券发行利息是在事前约定好的,国企获取的大多数利润都归股东所有,可以形成杠杆效应。尽管国企利用股票融资也能筹集所需资金,但得到的利润要面向更多受益主体,所以债券融资更能让所有者满足需求。
二、当前国企债券融资情况
债券融资有显著的优势,但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例如,债券融资的额度有限,当国企提高财务杠杆时,债券融资成本也会增大,增加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有固定到期日,务必按时还本付息,若无法兑现承诺,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存在限制性条款,本质在于取得部分控制权,削弱股东控制权、经理控制权,不利于企业进一步筹资和正常发展等。
股票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的三大基本证券。在美国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占据的比例超过60%,在欧洲资本市场的占比超过80%,但在国内资本市场只占据大约2%的比例,呈现出企业债券融资不发达的状态。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证券类型之一,应当起到更大的作用。不过企业债券匮乏导致资本市场不完善。在外源融资中,国企主要使用关键性的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方式,较少使用债券融资,这与国情息息相关。一方面国内很多银行都是国有性质,在提供国企贷款业务时出现软约束情况;另一方面国内股票市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国企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债券融资的硬约束标准却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局限性比较突出,融资要求更高,导致国企使用债券融资的概率较低。
若国企依旧只使用传统的银行借贷融资模式,银行就要承担风险。当经济环境出现明显的变化,国企破产清算之后银行将面临巨大资产损失,引发银行挤兑情况,严重时造成经济衰退。为了减少国企在融资方面过度依赖银行的现象,改进融资模式势在必行,债券融资凭借诸多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国企较好地调整金融资产结构,满足更多层面的需求,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尤其是当下企业债券融资占比较低,资本市场风险较大,国企更要扩大债券融资比例,进一步分散风险,帮助化解资本市场的各种经济风险。
三、加强国企债券融资管理的建议
(一)深化治理改革,完善制度保障。目前,一部分国企依旧存在股份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尽管经历了改革,经营机制却未有真正的转换。国企股份制改革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重组重大资产、建设重大项目方面应积极使用债券融资方式,引入更多非公有资本,致力于探究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面向内部员工执行股份激励制度。
同时,针对国企经营效率不高的现象,体制固然是降低国企经营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但经理人和股东效用不一致是根本因素。所以,股份制改革不彻底造成国企治理结构出现问题,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国企要继续深化股份制改革,彻底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让更多非公资本参与,提高管理层素质,改变企业领导方向。例如,国企主动参与当下的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债券就是专门把所筹资金用于资助和规定条件相符的绿色项目,或是为绿色项目再融资的一种债券工具。和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在资金用途、项目的评估和选择程序、资金的跟踪管理、出具年度报告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产业升级目标,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同时备受投资者青睐,前景广阔。因而,国企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积极实施绿色环保项目建设,使用绿色债券优化融资服务,树立企业绿色环保的形象,提高绿色声誉,进而提高软实力,促成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实现,增强长远发展能力、行业竞争能力。而且国企要加快改进混合所有制的步伐,明晰产权,快速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提供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力、高效参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制度保障。
(二)改善企业管理,强化信用建设。如果国企的经营管理较为完善,盈利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企业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随之提升对外信誉。国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既有助于企业减少经营难题,提高盈利水平,又有助于在债券融资上做贡献。为此,国企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如上所述,改变企业领导方向,例如国企领导者要正确树立用人理念,依托市场选择机制引进专业的高水平人才;注重现金流管理,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均要大力探索资金成本控制方式,提升资金利用率;加快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和银行的密切合作,保持双方利益共通,借鉴银行的先进资金管理经验提高资金管理质量,夯实顺利进行债券融资的基础,提升整体竞争力。
特别要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信用意识,从而提高信用水平,优化债券融资管理。信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优良的信用评价是投资者筛选合格投资品的硬性指标,国企要增强信用建设理念,在债券市场善于使用增信合约等工具进行债券的发行。例如,国企在融资管理中要优化资本结构,设计科学的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比例。债券融资适度不仅不会导致企业控制权被稀释,还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帮助降低融资成本。只是资产负债率过高会增加国企信用风险,由此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尽可能选择声誉更高的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保证其提供的评级报告、审计报告更加真实,也可以采取审计费用提升方式,激励审计师披露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提高国企在资本市场的信誉度。
(三)利用永续债券,加大管控力度。除了使用绿色债券,国企还可以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利用永续债券。随着近年来宏观政策“去杠杆、降负债”的有力支持,市场持续扩容,国企在现有资本市场环境、融资条件之下利用永续债券引进权益融资,能够实现对到期债务的置换,降低带息负债。永续债券是当下国企使用较多、操作较简单的债券融资方式之一,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资金,降杠杆。不过国企在永续债券的使用中要加大管控力度,降低债券融资风险。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分工,进行专业管控。国企财务管理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牵头协同,联动各权属单位,在年度融资预算的指导下综合考虑永续债券融资利用规模,科学研判引进权益融资的比例,落实永续债券到期以后的偿还处理;结合永续债券税后利息支付特征进行税收筹划,节省永续债券融资成本。第二,延续对带息负债管理的使用,进行集中管控。根据国企带息负债规模,在使用永续债券时将其纳入负债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管控。可以立足融资渠道,帮助权属单位积极引进成本低、效率高的优质权益融资;在调拨资金、控制预算方面考虑永续债券分红要求和到期赎回预期,保证债务不违约,严格控制资金链风险,维护资信水平。第三,与减负债、降杠杆的工作融合,进行闭环管控。为了发挥出永续债券降低国企负债率的优势,国企在目标资产负债率的指引下,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做好前端发行筹划、券商询价,并主动用永续债券所获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减小国企带息负债规模;在后端按照市场利率变动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主动调剂永续债券储备额度,稳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第四,做好资金与投资管控,落实降杠杆工作。国企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成本对标与精细化管理,控制好资金占用规模,清收应收账款,快速将各类存货变现;针对新增投资,将项目效益的价值导向凸显出来,倾斜到盈利能力强、回报水平高的新兴产业领域;借助资产证券化和定向增发、配股、共建战略合作项目等,持续增加股权融资比例;去产能、调结构,快速处置亏损,强化资源整合,以优化资本配置,大力发展规模经济。
(四)重视后期管理,完善应急机制。一般而言,债券融资后期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就是针对财务状况的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在国企债券融资管理中,后期管理不可或缺,企业在发行债券之前要准备充足的资金,避免在发生财务状况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弥补损失,保证企业减少损失,可以正常运行。同时,建立国企风险档案,及时将新风险资料归档,让管理者、财务人员可以及时预测、评估即将发生的风险,制定预防策略、解决方案,促使风险能够最小化;借助债务重组工具减轻还债压力,增强资金融通能力,走稳健经营道路。
对国企来说,重大突发事件往往难以避免,例如债券违约和企业担保、重大资产损失、重大诉讼等。这属于国企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只是过去因为存在刚性兑付,在债券融资后期管理中不重视应急机制。随着当下债券市场违约案例的增多,刚性兑付现象有所纠正,发行人、投资人都在积极而深刻地转变观念。国企在债券融资管理中必须构建完善的、有效的应急机制,应对债券融资突发事件。具体而言,每一个重大的突发事件均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国企要做好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分析、研究,进行分级整理;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保证妥善解决债券融资突发事件;针对对应内容详细制定工作计划。例如,预警提示,要建立针对性的监测系统,及时评估不良反应;信息传达,构建信息及时传递系统,让国企内外部信息都能及时传递;应急响应,做好程度不同事件的分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解决办法、策略,及时处理好债券融资的重大突发事件。
综上,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国企债券融资并非一帆风顺。国企稳扎稳打,基于传统融资结构和债券融资情况,把握时机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改进债券融资管理,优化了债券融资结构,提高了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展望未来,国家的证券化市场监管必定越来越完善,国企要进一步强化债券融资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更有效地改善融资结构,控制好融资风险。如此,国企致力于争取更大的融资成功率,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保障自身稳健发展,成为持续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更强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