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协同发展浅议
2023-01-05□文/龚丽
□文/龚 丽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慈善是缩小差距、实现第三次分配的关键出口。如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主要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以及继续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意义,从而更好地解决不平衡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为适应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发挥第三次分配市场经济的作用,慈善事业发展之路显得格外有意义。第三次分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公益慈善不仅对社会起到辅助作用,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在自愿的基础上以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活动等方式,进行扶贫济困、关怀弱势群体等,是对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汤敏提出用好慈善新木桶理论,即把每一个机构组织看成是一块木板,把一块一块的木板有机拼装在一起,就能成为一个木桶。他所提出的理论就是进一步扩大慈善事业的发展规模,将其联合起来。宫蒲光提出,我国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总体较大,发展慈善事业,培育慈善组织,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意义非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已是发展治理的重中之重,各方力量都应该采取相应的实施政策加以助力。但如何让各方力量结合慈善事业当前呈现的特点扮演好角色、谁应该在这场发展赛上获得出场权,都值得进一步探究。
一、文献综述
对于第三次分配的探讨,学者以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发展理念提出第三次分配就是一种社会自主、自发、自由、自觉和自愿的分配形式。市场价值是市场分配的依据,公共价值是政府分配的依据,而社会价值则是社会分配的主要依据,从而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分配形式。在开展对收入分配的认知研究上,提出第三次分配体系主要指使用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类社会捐赠所开展的公益慈善和社会救助活动,因此第三次分配的基础是慈善捐赠。在研讨共同富裕问题上,也有学者提出了对于高质量发展中关于分配问题的看法,即生产力和平均收入水平普遍而持续提升的同时形成合理的分配关系,兼顾好“保障最底层、提低扩中层、激励较高层”的需要,这也进一步阐述了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实现第三次分配,当前的重点是在公益、慈善。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更好地推进第三次分配,慈善事业则是当前工作的一个突破口。那么,如何让慈善、公益发挥好作用,从而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针对我国相对滞后的慈善事业,提出要明确对慈善事业的定位,完善慈善法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慈善组织健康发展并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通过慈善事业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有助于践行第三次分配方式。随着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扩大,慈善也跻身于网络的浪潮。有学者曾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在网络时代的变局下,官办和民办慈善需要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这能使慈善事业回归到自主、自愿、自强的面貌。当前,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诸多学者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现在慈善观念下,还是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具体包含两层关系,第一层是政社嵌入合作,政府通过职能的转变来购买慈善服务;第二层是企社嵌入合作,借助企业运作模式。这也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构建了主体多元化的慈善治理。新时代需要对于慈善事业进行整体性改革,从而解决当前出现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纵观民间慈善的发展,从慈善事业萌芽、发展、复兴的全过程看得出要建立共享合作的新发展格局,应重拾人民对慈善治理的信任,明确与政府、企业的关系等多种举措并行集中发力慈善共同体的搭建。在对比传统慈善与现代慈善时发现,原来的慈善参与主体单一,而现代慈善已经发展到人人可为的多主体,并且针对现代慈善涉及到的相关者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即要搭建合作-收益的慈善合作。涉及主体上主要集中在慈善组织、政府组织、公众传媒。在合作的路径探索中,在这些主体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企业、社区的参与,尤其在社区的参与上致力于发挥社区本身具有的群体性,实现1+1>2的效果。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市场在参与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社会组织在参与中是有职能优势的。尽管慈善组织当前面临着一些困境,但它所具有的优势能够在慈善的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根据国家现在的慈善主要来源,企业慈善占了较大部分。通过案例分析,企业慈善这种方式也应该从政府向社会转移。希望透过企业实现与更多主体的合作,呈现多元参与的模式,但是文章没有在这个方面进行细化的阐述,所以本文将各参与主体以及各主体关系进行具体说明。
二、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2021年8月财经委第十次会议再次讨论共同富裕的目标与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安排,第三次分配与中国特色的慈善道路如何开展引起了关注。第三次分配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后盾,也是新机遇。问题总是与发展相伴而生,慈善事业发展也初步具有了相应的时代特征。
(一)慈善参与的方式多样化。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慈善业态应运而生。“互联网+慈善”的方式被社会更多的认可,并搭建了慈善事业发展的线上平台,确保募捐信息进行透明化的披露。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多有关慈善的信息,网络慈善平台直接通过网络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端的对接,并且慈善与金融机构协同,推行慈善信托的方式。这实现了在慈善发展中的重要转型,也将制度优势注入到了慈善事业,为慈善提供了别样的选择方式。
(二)慈善的功能扩大。第三次分配中明确说明慈善已成为调节、共享的社会稳压器,它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慈善在基层治理、抑制不均衡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巩固扶贫成果、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它已经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多层次多领域转化成为实质性的功能性方式。慈善与社会政策已经开始了密切的对接,无论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灾救灾等方面,还是在对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补充上,慈善事业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慈善事业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三)依法治善的意识更深刻。以慈善法为核心,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税法、相关捐赠法案等为补充力量,以志愿者服务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慈善参与规范为保障,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律作为准绳,以法律作为行为的规范,接受公共监督,坚持信息透明化,流程公开化,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民政部也应继续明确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关规定,相关政策也应尽快出台,确保慈善事业能够在法律的保证下推进发展。
三、慈善事业协同发展角色的定位与发展路径
(一)政府与党。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寄予了诸多期望。首先,政府是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量,慈善不是独立于政府外的运作。并随着发展趋向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职能是有所融合的。慈善本就不与政府成对立状态,很多慈善是政府统一调度的,但政府不控制慈善,给慈善事业自己发展的空间。在突发事件下,政府能够有效发挥统筹与监督的作用。同时,慈善事业的实践基地要重视党建工作,发挥好党组织在慈善工作中的战斗壁垒作用。以党建带领群建,提高全员意识,培育慈善意识和功能。在社区中也相应开展党建与社区的合作模式,为基层的工作提供健康有序的环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形成慈善与党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
(二)企业。对企业而言,慈善已不是选项而是必备项。国内企业在慈善发展中贡献的力量,远不止在抗疫救灾上,还有在实现价值链路、保民生促增长、稳就业等多方面,企业应该在角色定位上为慈善发展注入发展活力。例如,企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基金项目,将慈善事业纳入公司的运营中。企业和政府一样,要做的是助推慈善事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企业在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中坚力量。只有具有慈善基因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也能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强造血能力。大企业与小企业的探索路径是有差异的,大企业应着力于利用科学技术与创新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永久的活力。而小企业应该针对性地发挥自主优势,精准解决基层难题。慈善事业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契机。企业应该担任好在慈善事业中展现风采、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助力分好蛋糕的角色。
(三)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始终扮演着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桥梁,它应具备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和落实到真正需要群体的能力。所以,慈善组织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二是要保证慈善的公开、及时、准确性。慈善组织要清晰地做好定位,首先就要与政府实现分离,但不是摆脱监管。在发展路径上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提升运作能力,也就是要将组织经营起来,保证组织自身具有持续的生存发展能力。也需要适时地同企业进行一定的合作和学习。所以,对慈善组织而言,首先要学会自我“造血”,其次是不断“开源”。
(四)公众。在基层力量上,要利用本身的群体效应、基层性等特点。公众很容易产生蝴蝶效应,也更易在实践中直接地探索道路,促进慈善事业与个人进行深度的互动合作。但社区的力量发挥是需要政府引导,社会组织的支持来推进社区慈善公益。赋予慈善事业与基层治理、社区参与等更多政治内涵结合,扩大慈善工作影响力。同时,广大的群众基础也能够反向监督慈善信息、工作等。基层力量的发挥需要整个国家及社会来共同努力,这也将是实现发展所要重点突破的力量。利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实现爱心资源的补充,发挥好对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推进。
四、结论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已迈向了增速的关键阶段。慈善事业自身的发展伴随着鲜明的特点与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在砥砺前行,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引导,实现慈善事业向高质量发展也正在进行中。实现慈善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第三次分配,离不开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企业、慈善组织、公众,都需要进一步深化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发挥好作用。这其中蕴含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慈善组织、企业与慈善组织、企业与个人、个人与慈善组织等多重关系。从国家发展的整个步调来讲,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时代必然的选择,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多方力量齐头并进的有益补充。协同治理已经深入到国家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发展好慈善事业,才能稳步推进第三次分配,从而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