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德育的分析

2023-01-05廉洪斌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互联网+德育

廉洪斌

立德树人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已成为和智育、体育、劳育、美育等同等重要的部分,对育人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小学德育工作不仅要体现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德育活动中,还应体现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即利用不同课程的特点与优势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德育路径,营造良好德育环境的同时真正实现“三全育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互联网+”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德育的重要性

(一)引导小学生正确处理互联网信息

进入“互联网+”时代,小学生实际上也能轻松获取海量信息,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乃至电话手表等均能成为小学生获取互联网信息的渠道。互联网信息本身较为繁杂,其中不乏一些虚假信息、错误信息与有害信息,而小学生本身思想不够成熟、辨识能力较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可能会在接触互联网信息的过程中受到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基于“互联网+”视角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能引导小学生正确辨别、处理互联网信息,强化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以免学生被互联网中的虚假、有害信息等影响,强化对学生思想的塑造、品德的培养。

(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内涵

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能为语文教学内容及内涵注入活力、提供支持,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一作用更为明显,海量互联网信息及资源能够成为拓展与丰富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语文教学特点与需求,合理筛选与整合互联网资源,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支持,也能让语文教学从单纯的知识教学向更为复杂的综合育人方向转变。

(三)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发挥各学科德育价值自然成为强化德育的有效手段。“互联网+”视角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无疑是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可以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明确具体德育主题,在落实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德育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整合更多符合语文教学需要的德育资源和素材,进一步凸显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

(四)打破传统教育思想桎梏

传统教育观念中,师生面对面进行口耳相传是基本乃至唯一的教学方式,而进入“互联网+”时代,教师可基于互联网通过不同平台、渠道、工具等开展线上教学,无需再受限于时间与空间,能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进行教育。譬如微课资源、线上教学乃至电影、小说、歌曲等,都能成为开展德育的工具,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德育,还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德育转变为主动思考与探究,推动德育效果的切实改善。

二、“互联网+”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

德育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入,应以不影响正常课程教学为基础。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与核心,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并适度延伸与拓展,无疑能从内容层面深化语文教学和德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应全面深化对教材的研究,既要从整体上综合分析所有教材内容,也要从具体的课文切入展开深度剖解,为德育的融入提供必要支持。教师要以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为基础,既要掌握德育知识和方法,也要学会从教材内容中提炼相应的德育元素,并通过互联网进行适当延伸,在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同时强化德育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影响和熏陶。挖掘德育元素时,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提炼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再根据整体德育需要以及学生成长发展需求,选定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元素进行拓展,切实强化德育的针对性。这样既能根据学生身心特征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和正确教育,又能避免长期出现某些德育元素而令学生感到乏味或者部分德育元素缺失的情况。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挖掘与提炼教材内容,明确了以“同情弱者”为主题的德育要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从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故事情节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指导学生讨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与她的悲惨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他们遇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怎样帮助她。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拓展内容,这些拓展内容包含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悲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理,让学生能在过上美好生活的同时学会同情他人的悲惨遭遇,起到良好的德育作用。

(二)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社会时事热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让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更具实践性,也能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分析与探究,对改善德育效果意义重大。教师应学会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结合社会时事热点,通过时事热点强化德育,引导学生在分析时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强化道德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时事热点、从时事热点中挖掘思想道德的良好意识及习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时事热点在语文课程中的融入一定要充分贴合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也要形成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的习惯,主动在社会新闻中挖掘可利用的德育元素,并根据教学需要、德育需求尝试将社会新闻融入课堂教学,构建具有互动性、思考性的德育模式。

例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分析与提炼课文主题,明确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相关的社会时事热点。教师根据中国在国际形势中面临的挑战,搜集与整合了最近的热点新闻,并形成了相应的拓展资料。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期的博大胸怀与远大志向,培养学生为国家繁荣与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完成课文教学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提前准备好的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最近的国际热点新闻,包括“将中兴通讯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进行出口限制”“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拘押”“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114 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美国将华为和中兴公司列为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企业”“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要求采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芯片必须经美方批准才能出售给华为”“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外委会审议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美国企图以国内法方式插手干预香港事务制度化、常态化”“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称美国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抗议中国在南海的非法主权声索”“美国国会众议院审议通过‘2019 年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美国将所谓‘2020 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签署成法,对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措施和人权状况肆意污蔑、无端指责”“2020 年美国将所谓‘台北法案’签署成法,扬言要支持台湾巩固‘邦交’”。了解这些国际新闻热点后,学生意识到中国目前在国际中面临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挑战,并在不知不觉间强化了像周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

(三)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口头、理论层面,更要强调实践。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要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需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深化理实结合,既要从理论层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也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会和深化。而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教师往往能更为轻松地设计、组织与开展各种新颖且契合学生需求的德育活动,助力德育效果的切实改善。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尽量考虑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因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价值,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路径,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德育缺乏兴趣乃至厌恶德育的问题。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多样化的互联网呈现方式、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尝试构建更加新颖有趣的德育活动,吸引学生在快乐活动中获得丰富而充足的体验,切实改善德育效果。

例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时,教师便采取了传统的情境法进行德育。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意思,弄清楚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培养遇事要多想、多思考、不盲从的思想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现代德育需要,将“不取道旁李”变为“不摘道旁花”“不毁道旁牌”“不动道旁物”,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构建相应的生动情境。在多媒体课件的支持下,学生认真观察多媒体图片、动画等,并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下构建起了相应的情境。这种更为生动的情境构建方式,能使学生更为轻松地将自身带入到具体情境之中,有效避免了仅依靠语言构建情境可能导致学生难以融入情境的情况。在生动的情境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情境故事,让不同学生到讲台上扮演不同情境中的人物,并展示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随意摘花”“随意破坏标志牌”“随意拿取他人物品”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在参与情境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能亲身体会到这些不文明、不道德行为的坏处,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合理协调集体德育和个体德育

教师既要从整体上对整个班集体的所有学生进行德育,也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加强引导。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既要面向全班所有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又要兼顾知识传授和德育,自然可能在实践中面临难以有效协调集体德育和个体德育的情况。教师应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尽可能关注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协调集体德育和个体德育在精力方面的矛盾。其中较为常见而有效的方法为分层教育和管理,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他们划分为多个层组,针对不同层组采取不同的德育策略与措施,尽量协调好集体德育和个体德育的关系。

例如教学《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将学生分为了两个层组,其中甲层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刻,并且准确把握了“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真正内涵;乙层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对而言较弱,在理解课文主题与思想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针对乙层组学生,教师着重从教材内容出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赏析句子,感受课文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凸显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并培养学生树立“像一棵树”一样做个“挺脱”的人的思想意识。针对甲层组学生,教师则在引导学生立志做一名“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人这一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群文阅读,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感受“小草”“爬山虎”等植物蕴藏的精神与品质,全面强化德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和影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综上可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入提供了有力支持。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提高自身德育意识,又要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与信息技术探索德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方式与融入价值,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育和德育体验,引导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全面成长、综合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互联网+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