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班会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2023-01-05牟国栋况永夫
牟国栋 况永夫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重要任务。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五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会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科学设计班会教育内容,合理设计班会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班主任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切实可行的班会教育形式,使学生在班会教育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班会活动,接受班会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五育并举视域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班会教育活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提问题、说看法,进行讨论探究,让学生融入活动中,而不是置身于教育情境之外,这样学生才能对班会教育内容产生切身体验,有效提高道德认知和思想品质。然而,目前有的小学班主任在班会前没有科学合理地设计班会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的确立、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的选择等都由班主任一锤定音,学生在班会中处于被动听讲地位。学校通常会发布一些政治思想教育主题,让班主任在班级中组织开展相应教育,这需要班主任结合班级特点进行整合与融入,但有的班主任的班会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班会教育过程中缺乏学生活动环节,许多同学在班会上一言不发,不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不能通过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的转化和思维的发展,对班会也失去了应有的兴趣,班会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班会教育形式单一
班会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采用辩论式、小组探究式、成果展示式、角色扮演式、总结归纳式等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活动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教育活动。然而,目前在班会中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忽视了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育形式,通常采用讲解灌输的模式让学生消化所讲内容,还有的班主任在班会中只是安排班务工作,而不注重落实德智体美劳等思想品德内容的教育,使班会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相对单一。在教育场所上,只局限于教室中,没有引导学生实践,学生无法产生切身体验。有的班主任不注重整合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没有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育内容过于零碎,没有系统性,学生缺乏参与班会的积极性。这种班会缺乏教育目标及有效的教育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方向相背离,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也很难得到提高。
(三)不能充分发挥班会教育价值
在思想品德教育班会中,班主任没有注重班会内容的选择与形式的设计,也不注重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班会内容所体现的重要思想。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班会对他们的教育作用不大,学生对主题班会不感兴趣;学生很少思考班会内容,有的班会只是理论说教,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问题都需要班主任了解和及时解决。有的班主任不关心学生在班会教育中是否有所收获,只是根据学校安排的班会教育时间开展活动,至于活动效果如何,也不曾跟踪调查,班会的教育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班会教育流于形式。班主任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更谈不上改革与完善教育形式。学生失去了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思想品德教育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正确的引领。实际上,主题班会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因为教育是在不断潜移默化中产生作用的,班主任在班会教育活动中和活动后都要深入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有效达成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五育并举视域下发挥班会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策略
(一)把握住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充分发挥班会的作用,在班会上抓住教育契机,使学生产生切身体验。首先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成性。班会教育活动中有一些内容是不可预设的,是动态生成的,班主任要注意用敏锐的头脑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把握思想品德教育契机,抓住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并进行梳理和整合,使学生切身感受教育,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例如,班级中个别同学的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学生的家庭成员受到意外伤害,给家庭造成困难,这时班主任就可以结合学生家庭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开展以“献出爱心,守护希望”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当事人隐私及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向学生概要讲述受伤害学生家庭的情况及遭受伤害的经过,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到该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轮流上台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鼓励同学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爱。学生也可以自觉捐款捐物,帮助困难的同学,表达自己的心意。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这种以生活为教育资源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把握思想品德教育契机,还要注重德育的时效性。德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时效性越强,教育情境就越真实,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不抓住时效性,那么学生可能会因为时间久远而产生感情上的淡漠,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有很强时效性的节日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如三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主题班会,在班会后引导学生到社区及工厂做好事、参加义务劳动等;五月份“端午节”到来时,在班会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心系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激发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及学校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等,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班会形式及内容的新颖性
在小学班会上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要确保教育形式及内容的新颖多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保持参与热情,学生在活动中才会产生真切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1.实现组织形式的新颖化
要提高班会的教育效能,班主任就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班会的组织形式。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僵化形式,让学生从这种僵化的传统教育形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能主动发现与思考,主动探究和讨论。班主任是班会的策划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班会活动的中心和主体。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提出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民主决策或商定活动的内容、主持等环节,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环保主题、生命教育主题、爱国主题、诚信主题等。再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比较懈怠,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内容设计班会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同学们可以交流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交流学习的方法、计划等,这样学生可以集思广益,更加深入地认识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更大的提升。
2.实现活动内容的新颖化
思想品德教育班会活动不应该局限于讨论、交流以及互动发言,不应该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讨论。班主任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如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体育是“副课”,有的学生把体育课当作休闲娱乐的时间,不重视体育训练。班主任可以此设计体育教育内容的班会,在班会上用视频向学生展示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比赛场面,让学生理解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通过掌握体育技能为国争光,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强健体魄,实现全面发展。
(三)班会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学生在班会上学习到的理论和形成的观点才可以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升华,同时实践活动也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如果班主任只重视班会理论教育,虽然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认知,但这种理论认知往往很浅显,不能得到巩固与提高,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薄,更不能促进学生将理论层面的观念落实到实践中,学生不能化理论认知为实践行为,也就失去了班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例如,在开展“庆春节、说感恩”主题班会时,班主任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与布置春节庆祝现场,学生用花朵、剪纸等布置教室,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学生在布置与设计节日场景时,无形中增强了自身的审美体验,能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将美育有机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再如,有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喜欢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对劳动的认知较浅。为此,教师在班会中进行“劳动光荣”主题教育后,又组织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教师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学生看到自己打扫干净的地面和房间,心里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知,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不断发展。
五育并举视域下发挥班会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会的教育作用,通过内容的丰富及形式的改革,激发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班主任要反思与总结传统教育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可行性策略改革小学思想品德班会的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在班会教育中把握思想品德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育班会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班会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班会中所形成的思想品德观念有充分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巩固理论观念,提升思想品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会思想品德教育载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班会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及思想品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