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电影资源的应用思考

2023-01-05关义凤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资源

关义凤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新颖性。同其他教学资源相比,电影资源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电影资源,巧妙融合教学内容与电影片段,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电影资源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

小学生不具备较高的道德认知能力,无法深度理解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有的教师采用单调的课堂形式,学生无法感受到乐趣,在知识学习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减弱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电影资源融合了图、文、音、视等元素,与“视频时代”学生的接受特征相适应。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筛选和应用电影资源,能以立体丰富的画面转化枯燥单调的文字内容,有效冲击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吸引力。

(二)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综合运用情境体验等一系列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深刻体验中感悟和建构知识。因此,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现实生活,创设真实、生动、趣味的体验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影资源,能营造真实的体验情境,帮助学生连接已有认知和新知识,拓展学生的感悟深度,优化学习体验。同时,电影资源能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积极引入新型生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影资源,能为其他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良好条件。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后,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电影中呈现的问题,或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检验电影资源传递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电影资源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筛选电影资源

1.依据课程目标选择资源

电影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要紧密依据教学目的选择相应的电影资源,保证电影资源的道德事例、价值表达与教材内容相统一。如学习“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时,为顺利实现教学目的,深化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可引入《让爱传出去》《爱心驿站》等电影片段,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代入电影情境中,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2.依据学生特点选择资源

为发挥电影资源的育人价值,教师在选取电影资源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生活。一方面电影资源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的电影资源具有差异化的受众群体,小学生在认知结构、思维特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筛选、应用适合的电影资源,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动画电影的生动性、趣味性、夸张性较强,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教师可优先选择与教学主题相符合的动画电影资源。另一方面,电影资源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直接影响其道德品质以及社会性发展,只有选择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电影资源,才能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建构道德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如学习“同学相伴”一课时,教师结合班级学情,引入《野百合女孩》电影资源。此电影完全契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可帮助学生高效内化、吸收助人为乐的品德。需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提前剖析电影资源的隐含价值观,保证与我国主流价值观一致,以便发挥电影资源的价值引领作用。为降低电影资源的筛选难度,教师可从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影片中筛选符合教学主题的片段,灵活引入不同类型的电影题材,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实施。

(二)嵌入课堂教学过程

1.依托电影资源优化课堂导入

电影资源具备视听兼具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兴趣喜好相符合,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结合教学主题,选择相应的电影资源素材,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之后,教师灵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课程主要目标、重点内容,为后续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学习“生命最宝贵”一课时,小学生尚未理解生命的意义,没有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如果直接开展新知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鹭世界》电影片段内容,让学生了解鹭妈妈孕育宝宝的辛苦。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将会充分认知生命的坚毅和母爱的伟大。

2.依托电影资源加深道德认识

过去一些教师往往让学生机械记忆教材内容,没有让学生真正内化和吸收道德理论,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面对这种情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电影资源,让学生在生动情境中理解道德内容,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学习方法。如学习“我学习,我快乐”一课时,为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依托《旋风女队》电影片段讲解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该电影中,女老师先带领学生制作简易足球场,然后让学生开展足球技能训练活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学生要立即停止活动,女教师则让学生回到足球场中,勇敢面对恶劣的天气。之后这些学生与其他球队比赛,虽然拼尽全力却未能取胜。学生观看这一视频片段,将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日常学习。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有过与这些学生相似的经历?当你遇到困难、失败时,你会怎样做?”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对比自身与影片人物,学习、汲取影片人物具备的优良品质。

3.依托电影资源升华道德情感

小学生缺乏良好的总结概括能力,无法在知识学习中自主形成抽象经验,影响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而电影资源中的显性符号较为丰富,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利用电影资源的直观性、生动性等优势,带领学生总结、梳理课程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如学习“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时,学生结合教师讲解及教材描述,可以掌握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知识,但一些学生并未深刻感受到家乡交通的巨大变化,很难产生自豪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在课堂末尾为学生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中的交通成就片段,让学生跟随航拍镜头直观了解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优化电影应用方式

1.组织活动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深入贯彻知行合一的方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品德认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品德行为。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用电影资源时,要科学设计与开展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内化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素养,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如学习“安全记心上”一课时,为顺利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妈妈你真棒》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火灾的危害,掌握电影中的逃生知识。教师应深入分析影片内容,以分段形式为学生播放电影。先带领学生观看火灾发生初期的内容,让学生思考面对火灾应该如何自救,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之后,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片段中的自救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逃生细节最重要。在观看和讲解后,教师适时组织演习活动,利用警笛音乐等创设逼真的火灾发生情境,让学生体验火灾自救过程。为保证演习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先为学生讲解演练规则,让学生有序开展演练活动。演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做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

2.开展故事教学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采用故事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电影资源与生动故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倾听、体验过程中建构道德知识,升华情感认识。同时,教师利用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转化抽象的理论知识,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主动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如学习“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时,为帮助学生养成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野百合女孩》这一德育题材电影。此电影具有真实的故事原型,生动讲述了新邵县初二学生何芹姣帮助残疾女孩上下学的事迹,能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否有过帮助他人或被别人帮助的经历,之后带领学生观看电影的精彩片段,为学生生动讲解这部影片的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

(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密结合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精选电影资源,依据教学目的及学习内容二次加工电影片段,科学调整电影资源的时长、画面与播放形式,以便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如学习“我很诚实”一课时,教师可引入《守信少年》电影片段,结合教学计划与学生情况,分别裁剪林秋菊捉弄他人的多件事情,之后有序拼接与整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事件中蕴含的道德知识。此外,每个学生都具备独立的人格,教师为学生播放电影片段后,要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深入交流,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小学生的认知尚未成熟,教师在交还学生学习权利的基础上,要同步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结合影片内容详细讲解教材知识,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学生顺利获取观察经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应用电影资源时,需与学生密切交流和沟通,利用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高效、深入地理解影片内容与教材知识。课前,教师综合采用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观影倾向,依据学生的兴趣喜好筛选电影资源。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依托电影资源学习抽象知识,科学设计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逐步解决复杂问题;带领学生开展协作学习、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深入理解电影片段蕴含的深层次内容。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同时,鼓励学生向教师反馈个人意见,从电影资源的类型、时长、内涵等方面评价教师应用的电影资源,帮助教师持续优化电影资源的应用思路。为消除学生的顾忌,教师可引入无记名反馈形式,让学生采用匿名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影资源,既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又能优化抽象知识的呈现方式,拓展学生的理解深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情况与教学目的,精心筛选和应用电影资源,在教学全过程中灵活嵌入,结合采用实践教学、故事教学等其他教学形式,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