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3-01-05胡可卫
胡可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发展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授课阶段,应将“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于社会实践、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等教育环节,构建契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体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授课阶段,也要与时俱进,了解教育领域最新的文件精神,立足学科实际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思想。但部分教师在将立德树人思想渗透于学科教学时,受多重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本文对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具体融合策略进行探析。
一、立德树人思想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必要性
一方面,将立德树人思想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可提升教育活动的激励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引导学生走正确的发展道路,真正减轻其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同时,从教师角度来看,在教学中以立德树人思想为导向,也可深入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道德文化和传统元素,进而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整合不同时代和领域的德育资源,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科道德品质培养效率。另外,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授课阶段,也会更加关注学生本身,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指导学生,使学生形成正向的道德理念和积极的生活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将立德树人思想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可推动初中学生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授课阶段,应巧妙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控制不良情绪的技巧,提升学生判断复杂事件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教材为依托,组织富有教育和实践意义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该学科的基础性原理,感悟学科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客观联系。
二、立德树人思想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关系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关键渠道,而立德树人思想与该学科教学的融合,则为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基础。严格来说,立德树人理念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既存在一定的区别,也存在共通之处,即二者皆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给予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为目标。由此可见,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立德树人是学科重要的核心教育观,而对于立德树人理念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则为其提供了具体的实践途径,因此,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进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工作阶段,应始终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始终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学科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德育工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具有滞后性
相比于高中、大学而言,初中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尚不成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行为深受教师的影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岗位责任和义务,扮演好学生引路人的重要角色。第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教育领域最新的文件精神,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确保自身教学理念契合时代发展要求。但现阶段,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期间仍然沿用错误的教学理念,如仍然认为自身是课堂的主宰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习惯长篇大论,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录笔记,久而久之,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第二,有的教师仍然沿用错误的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学科重点内容时,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并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未考虑到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在教学时也并未将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发展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教育发展观的要求。
(二)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匮乏
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习得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科学把控课堂时间,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成效。现阶段,虽然有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尝试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但因其并未深入研究理念内容,导致在运用新理念开展教学时情况并不理想。同时,虽然有一些教师明确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并立足学生层面制订教学方案,为学生讲解新的知识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位置,教师习惯按照所制订的教案内容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并未关注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失去了吸引力,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抵触心理,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师生互动丰富教学活动,塑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评价缺失全面性
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广大教师在授课阶段,普遍会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以帮助学生自我反省,完善其学习体系。同时,从教师角度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能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由此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科发展。然而现阶段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设计的课程评价体系内容尚不完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并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也并未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而是仍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仅根据学生的学科分数评价学生的学科表现,此种评价形式明显违背当下教育改革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视角,渗透立德树人思想,尊重学生的差异,科学运用教学评价手段,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取得学科进步。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立德树人思想的教学原则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以立德树人思想为引领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遵循如下两方面原则:
第一,教师要秉持“基于教材,培固基础”的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也越发关注各学科教材的编撰,广大教材编著人员在编写教材时,既会考虑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也会结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毫无疑问,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需以具体的教材内容为载体,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务必要以教材为依托,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要立足学生实际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成育人目标。另外,为深入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教师还须全面、系统地分析教材内容,掌握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熟悉的元素为切入点,燃起学生的思考热情。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想真正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就要遵循“基于教材,培固基础”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分析教材知识点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同时,还要有机融合课堂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使学生成长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第二,教师要秉持“有效引导,契合目标”的原则。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指引,组织符合学生认知条件的教学活动,根据教材内容,科学设计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色彩的教学环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受应试教育理念和长期教学习惯的影响,有些教师已经习惯说教式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说教式教学模式亟待改变。同时,从学生角度来看,初中生普遍心理尚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也局限于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层面,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也开始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潮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采取引导式的教育,科学调控学生的逆反心理,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
五、立德树人思想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德育资源,重视理论实践结合
目前有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阶段,过于重视对教材中“易考点”的讲解,忽略了教材内德育知识的讲解,学生会主观地认为教材内的德育知识并不重要,在学习中也不会主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影响了德育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教学形式,重视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元素,并系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内有助于学生思想品质发展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细致讲解,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同时,教师要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与时事政治相联系,在教学时为学生引进最新的、真实的案例,提升学生参与感。例如,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进真实的校园霸凌案件,为学生讲解情绪失控的危害,使学生意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走向现实生活,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具体表现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明确评价的重要作用。当前某些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并且多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和教师的主观思想为标准,此种评价形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构建德育评价体系时,要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结合立德树人理念,将德育评价条件纳入标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拓宽评价主体范畴,引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等方式,多角度完善评价体系内容。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反思自身的不足,给予他人鼓励性的建议,此种评价形式可以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理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评价过程加以把控,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对学生每一次的优秀表现和进步都要给予肯定,真正落实教育的实质。
(三)关心关爱初中生,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初中生普遍年龄较小,而这一时期也是其心理状态尤为敏感的阶段,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关爱学生,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不同的引导,使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同时,教师也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责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学生误入歧途。例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调皮、胆大的学生,此时教师则可以适当引入青少年犯罪案例,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主动约束自身行为,与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怀,并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学生健康、乐观地成长。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契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将立德树人思想与具体教学活动相融合,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学科,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