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师将思政教育和德育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分析

2023-01-05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德育中职

魏 立

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精神要求,在中职教学中促进职业素养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德育、职业素养与“大国工匠”精神融合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势在必行。

2021 年10 月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在教学环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党史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人文情怀、职业素养、个人素养、创新创业思维、德育等内容有效地输送、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持之以恒的意志、忠诚敬业的精神。

一、中职教师教学中思政教育和德育融合的问题聚焦

(一)对思政教育和德育重视不够

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价值引领”是思政课和班主任的事,文化课和专业课程主要传授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无须渗透思政和德育知识。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中职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好知识技能,这样将来踏入社会才能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教师只顾将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政和德育,让学生用大量时间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增强自身技术技能。这是典型的缺乏思政思想和育德意识。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德育工作也不能放松。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指令被动地学习与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容易产生厌倦及抵触心理,甚至会出现消极学习的现象,使课堂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进而影响学风建设,使课堂教学处于松散状态。学生的思想水平无法提高,道德意识得不到培养,也会失去学习动力,影响知识技能的提高。

(二)思政教育和德育的“快餐式”教育

首先,教师思政教育和德育能力不足。有些教师对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和德育毫无头绪,不会挖掘思政元素,思政目标牵强附会,引用案例不符合生活实际,依旧采取灌输式教育,通常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理论说教,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不感兴趣,也不能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这种 “快餐式”的渗透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思想动向与状况相结合,脱离现实,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受到思政教育和德育的熏陶与感染,也无法真正提升自身德育认知和职业素养,更谈不上提升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

其次,思政教育和德育的“快餐式”教育还表现在不注重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学生缺乏职业和道德实践机会,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进行说教式教育,学生也很少拥有讨论与交流的机会,不能很好地分辨一些感到疑惑的思想与观点,不能有效共享观点,不能集思广益地讨论,难以确立正确观点,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

(三)学校领导对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和德育渗透重视不足

首先,个别学校将思政教育和德育作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并没有形成“价值引领、能力渗透、多维合力、常态激励”的机制,不能很好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新时代“闪亮德育”价值引领及目标。其次,德育与文化课和专业课程融合促进研究不多,实施工作表面化,效果不佳。例如,有的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授课前五分钟专门讲思政和德育相关知识,如党史精神、红色教育、“闪亮德育”、“三全育人”、如何远离手机等主题,这种说教难以收到实实在在的育人效果。此类现象的存在,是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民主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主人翁精神也难以形成,使得思政和德育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二、中职教师将思政教育和德育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言传身教,以学生为本,开展针对性的思政和德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极易受到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出现叛逆等现象。因此,中职一线教师要针对中职生的这一特点,以生为本,言传身教,运用有针对性的策略渗透思政教育,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及认知问题。中职学生同在一个班集体中学习与生活,但性格及认知能力不同,这与其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结交的朋友等因素有关,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了解班级中的消极因素及消极团体,在课堂中采取相应的思政和德育措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还要准确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对于学生的优点,可以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学生的缺点,也要委婉指出,引发学生反思,让学生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一线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引导与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树立远大理想,弥补自身的不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才。例如,笔者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上课时总是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通过课下与该同学、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其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种学生有学习动机,如果当众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势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辅导课和课间将其叫到办公室进行交流。通过谈话得知,这名学生对小说阅读感兴趣,最近沉迷一本小说,熬夜阅读,所以上课表现得无精打采。我没有对其进行过度批评,而是帮助其分析不合理分配时间和不能控制自己的危害,并且与其约法三章,小说暂由我保管,本周课堂表现良好、作业完成认真,周末归还学生。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上课打瞌睡,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精神状态变好,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所以,一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十分重要,有针对性的教育,会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与生活,让学生明白更多道理。

(二)与学生生活相贴近,促进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中职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以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还要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促进学生向阳生长。一线教师应让思政思想和德育渗透与学生实际相贴近、与生活相贴近、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贴近,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和德育,让教学主题与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的转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例如,中职语文课本中的古文、近现代文都融德育于美文,能从不同视角、不同方向展示课本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和美德,这种展示效果能广泛地向课堂外、课本外辐射。通过中职语文教师浅显易懂的语言和饱含激情的讲解,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知识和理论的讲解和熏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受到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洗礼,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真正激发中职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

再如,历史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教育契机,通过播放与讲解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理解作为一名学生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和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德育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制度的理解、掌握程度是决定其能否高质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中职教师还应该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认真学习、研读每日推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每日金句、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内容,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豪感、感恩心以及“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关注和学习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就业方向、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如讲到市场营销“产品的整体概念”一节时可引入汉中仙毫茶叶的广告,让学生在学会分析汉中仙毫茶三个产品层次的同时学习汉家文化,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强化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提高教学针对性

教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如在“市场营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给学生讲述产品供需演变史。教师还可以将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史用于产品品牌发展讲授中,将量变与质变思想渗透进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和思维、辩证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科学的消费观等。

(五)创新教学方式,将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学生德育相融合

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尝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英语教学中,学习“speak,say,talk 和tell 的辨析”时,通过举例:

1.President Xi Jinping spoke in the meeting held on November 8,2021.(习近平主席在2021 11 月8 日举行的会议上讲话。)

2.The Master said: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论语中,孔子说:三思而后行。)

3.Our Premier Zhou said:“We love peace,but are never afraid of war”(周总理曾说过:“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

4.English people like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

5.I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ords.(我不能区别这两个词。)

让学生讨论《论语》、中国人民待客之道、十九届六中全会、台湾问题等。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学习中国优秀国学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坚定中国国土与主权完全统一的愿望与决心。举例中涉及周总理对待战争的观点及西方人见面的问候方式,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积极了解西方礼仪文化,同时忆古惜今,让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国家强大赋予我们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课后作业延伸为新时代的中职生都应争做“四讲”好青年:讲汉语,坚定文化自信;讲爱国,立正价值操守;讲故事,锤炼担当精神;讲信仰,补足精神之钙。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四讲”进行实践练习。

中职教师,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该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与新时期中职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融会贯通思政和德育,强化政治能力、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协同育人。使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后,成为社会与时代的推动者与促进者,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思政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