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维谷:北魏孝庄帝的“困兽斗”及其他
2023-01-05蒋青林
蒋青林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主要是依靠权臣尔朱荣的力量。当他准备按照最高当权者的惯例选用人才、励精图治之时,发现根本行不通,因为他说了不算,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尔朱荣手里。孝庄帝日思夜想,力求摆脱“影子皇帝”身份:他想除去尔朱荣,扫除遮蔽在其头上的巨大阴影。与此同时,他又担心行动失败,或在事成之后遭到尔朱氏势力的报复,以至于苟且偷生尚不可得。于是,孝庄帝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事实上,历史上类似孝庄帝的情形一再出现,“困兽斗”也是政治生态中的世界性难题。孝庄帝的挣扎与沉浮颇具典型性,引人遐想和沉思。
事情还得从北魏孝明帝元诩说起。元诩年幼之时,由其母胡太后行使朝廷权力。胡太后管理不当,宠幸徐纥、郑俨等人,国内盗贼四起。元诩一天天长大了,开始明理担责。可是胡太后不乐意,她不想将权柄交还给儿子。明着干不太好,胡太后就玩阴招,凡是被孝明帝宠信的人都会遭到打击与陷害。时间一长,胡太后与元诩之间的关系就慢慢恶化了。孝明帝斗不过胡太后,就想借助外力,于是下密诏让尔朱荣带兵进京。尔朱荣的部队正在行进途中,孝明帝又后悔了,再次下诏停止了这次行动。徐纥、郑俨等人害怕起来,与胡太后密谋,想毒死孝明帝。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孝明帝突然死掉了,时年十九岁。胡太后准备继续独揽大权,就立了当时只有三岁的元钊当皇帝。听闻消息后,尔朱荣非常生气,准备带兵进京,严查皇帝死因。同时,尔朱荣想废掉幼帝,另选一位年龄大一点的即位。到底立谁呢?尔朱荣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后来,尔朱荣圈定了五位人选,按照他们的样子制造铜像,谁的塑像成了就推选谁当皇帝。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只有长乐王元子攸的铜像铸造成功。就这样,元子攸走上北魏政治舞台中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帝。
尔朱荣何许人也?此人大有来头。尔朱荣是契胡人,出生于北秀容,世代为部落的军事首领。尔朱家族依靠畜牧业发家,牛羊驼马等多得数不过来,以至于需要用“山谷”为单位来进行计算。每次碰到北魏打仗时,尔朱氏就慷慨捐赠马匹、粮草与钱财,朝廷也屡屡进行嘉奖。通过几代积累,尔朱氏已经发展成为北魏最为强大的地方势力。尔朱荣自幼聪明过人,能谋善断。长大以后,他喜欢狩猎,不管天冷天热都要举行,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次围猎都按照军阵进行布置,纪律严明,部众都不敢违抗。如果一只鹿冲出了包围圈,就会有好几个部众被处死。尔朱荣通过经常性围猎,硬是带出了一支虎狼之师。尔朱荣生性比较残暴,随时都携带弓箭刀槊,稍不如意就会刀箭相加。某次他在打猎,有人前来告知事情,啰里巴嗦说个没完,尔朱荣张手一箭就将汇报人射死了。还有更离谱的,尔朱荣看见两个和尚同乘一匹马经过,就强令他俩用头对顶角力。和尚们实在顶不动了,瘫倒在地,尔朱荣就让旁人推着两人的头对撞,直到把他们撞死才算完事。
再回到尔朱荣力挺元子攸的话题。元子攸听说有人要帮助他上位,当然很高兴,表示同意。元子攸跟随尔朱荣的使者逃离洛阳,在河阳会见了尔朱荣,随后即皇帝位。尔朱荣的军队没费多大劲就进入了京城,骑兵追赶并抓获了胡太后与小皇帝。胡太后向尔朱荣苦苦求情,尔朱荣压根就不买账,命令将胡太后与小皇帝沉入黄河。事情至此似乎该告一段落了,但尔朱荣及其部下的心思起了变化,他们想将事情进一步做大。武卫将军费穆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他建议尔朱荣将原有大臣诛杀一批,再培植自己的亲信。而慕容绍宗表示反对,认为本次出兵的目的是肃清朝廷不正之风,而不是无故杀戮群臣。尔朱荣觉得直接开杀更好,效果也会更明显。尔朱荣陪同孝庄帝来到河阴,要求在朝官员前往指定地点。百官认为要去拜见新皇帝,也未加怀疑,都按期到达。尔朱荣派契胡骑兵包围了他们,指责官员们种种罪行,然后大开杀戒,将丞相元雍等两千多人全部杀死。还有一百多官员来晚了,尔朱荣再次命令骑兵将其围住,不过没有再杀,而是命令他们起草一篇禅让文书,将元氏皇位交给尔朱氏。被围官员当中,有不少人是作文高手,如李神俊、李谐、温子升等。他们还有文人的傲骨,都一言不吭。御史赵元则怕死,主动站出来揽下这活。禅位诏书既成,尔朱荣马上向士兵们宣布:元魏王朝已灭,尔朱氏将取而代之。该事件就是北魏历史上的“河阴之难”。
元子攸刚刚当上皇帝,新鲜劲还没退,却突然发现朝廷官员已被尔朱荣差不多杀光了。元子攸虽然伤心气愤,但是拿尔朱荣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别说继续当皇帝,能够保住一条命就算不错了,于是元子攸就直截了当向尔朱荣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本就没有即位的奢望,是您逼我做的;您如果觉得我不合适,就请另选高明;如果您自己想干,就选个好日子登基。尔朱荣听到元子攸的意见之后,又去听取下属建议。部属大多表示赞同,尤其是都督高欢力劝尔朱荣上位。而贺拔岳则表示反对,认为太过着急,弄不好会招来杀身之祸。尔朱荣一时拿不定主意,用铜来给自己铸像,看看事情是否符合天意。一连四次,无一成功。他手下有个叫刘灵助的人,善于占卜,尔朱荣很是信任他。刘灵助占过之后,也认为称帝不吉利,还是元子攸更适合坐在皇位上。尔朱荣接连遭受精神打击,神志变得恍惚,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当天夜里四更左右,尔朱荣将元子攸迎接回来,对其叩头请罪。一场惊天大变算是告一段落,元子攸与尔朱荣的君臣关系仍然保持不变。接下去该到哪里去呢?大家又产生了分歧。尔朱荣的部众担心遭到报复,想挟持孝庄帝北还,迁都到自己的势力中心晋阳。武卫将军泛礼反对,态度非常坚决。尔朱荣率领军队磨磨蹭蹭到了洛阳,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想迁都,都官尚书元谌与其争辩。尔朱荣威胁要杀了元谌,但元谌毫不畏惧,尔朱荣最后作了让步。孝庄帝同尔朱荣一起安抚被杀朝官家属,慰问百姓,北魏又慢慢回复到了正轨。此时的北魏并不太平,不同势力起来叛乱。孝庄帝一方面必须依靠尔朱荣去稳定时局,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牵制尔朱荣。而尔朱荣的确非等闲之辈,先后平定葛荣、元颢、韩娄等作乱力量,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北魏恢复到太平无事状态。
孝庄帝好歹暂时坐稳了皇位,而日子并不好过,尔朱荣像是其头顶上一块巨大的乌云,挥之不去。孝庄帝能给的基本上都给了,封尔朱荣为天柱大将军,行使宰相职事,封户达二十万户之多。尔朱荣还不满足,故意向孝庄帝上奏:参军许周劝我取得九锡之礼,我厌恶这样的话,并将他骂走了。孝庄帝听出了弦外之音,但故装糊涂,只是嘉许其忠心。让孝庄帝烦心之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国事与家事。当然,两者皆源于尔朱荣。在政务上,孝庄帝几乎被架空,尤其是人事权被尔朱荣牢牢把持。尔朱荣在各个重要部门安插自己的亲戚与心腹,让其担任显要职务,他们都听命于尔朱荣。一次尔朱荣打算委派曲阳县令,吏部尚书李神俊认为此人不够格,另拟了人选。尔朱荣大怒,直接让指定之人去曲阳强夺了县令之位。而在内务上,也同样如此。孝庄帝还没有皇后,尔朱荣就推荐了自己的女儿尔朱英娥。尔朱荣当上了皇帝的老丈人,大为高兴。尔朱英娥当上了皇后,借助老爸的势力,对孝庄帝相当不客气。同时,她对孝庄帝又聘娶其他妃嫔不满,经常打翻醋坛子。孝庄帝在外在内都找不到当家作主的感觉,经常闷闷不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孝庄帝不是平庸之辈,事实上他在即位之前就享有很高的声望。自河阴之难后,孝庄帝就不大可能完全信任尔朱荣了。返回洛阳之后,孝庄帝也是处于下风,无力驾驭尔朱荣。因为在僭越一事上心存畏惧,尔朱荣再三向孝庄帝谢罪。一次,尔朱荣向皇帝发誓,说自己绝无二心,孝庄帝也以誓言表示自己并无疑心。尔朱荣听了之后很高兴,提议君臣之间喝顿大酒。很显然,尔朱荣属于性情中人,一阵痛饮之后就醉了,直接睡过去了。面对毫无反抗之力的醉汉,孝庄帝起了杀念。但左右之人认为杀不得,极力劝阻,孝庄帝只好作罢。
孝庄帝不断受到尔朱荣的挤压,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越来越感觉到难以忍受。而孝庄帝本人也很想有一番作为,他勤于理政,乐此不疲,自审理冤案到选人用人等事都经常过问。在非常艰难的形势下,孝庄帝小心翼翼地培植着自己的势力。那些亲信则希望孝庄帝除掉尔朱荣,以便扫清升迁途中的障碍。孝庄帝考虑得更为全面与周到:既要铲除气焰熏天的权臣,又要稳定局势和消除后患。他特意找来中书舍人温子升,了解历史上王允刺杀董卓的前后经过。孝庄帝认为:王允之所以在杀掉董卓之后引发内乱,主要是因为没有立马赦免董卓的部下即凉州帮;对自身而言,倘若在刺杀尔朱荣等人之后免于追究其党羽,应该不会发生叛乱。
永安三年,即公元530 年,孝庄帝与尔朱荣算总账的时候终于到了。尔朱荣进京探望当皇后的女儿,孝庄帝决心对老丈人下手。尔朱荣也听到了女婿准备动手的传言,于是将听闻如实上奏。孝庄帝回复说:外面也有人说您要图谋我,难道这类话都可以相信吗?尔朱荣不再怀疑,同时也认定孝庄帝不敢将自己怎么样,每次入宫也只是带上几十人。九月十八日,杨侃等十余人在明光殿东面埋伏,伺机行动。尔朱荣进来吃东西,一会儿就出去了。杨侃等上殿之后,发现尔朱荣已经走出殿外了。二十五日,尔朱荣再次来到明光殿。进殿不久,尔朱荣看见有人持刀冲了进来,于是赶忙跑到孝庄帝座位旁求救。孝庄帝拔出千牛刀迎面刺去,亲手结果了尔朱荣。按照既定计划,孝庄帝宣布赦免尔朱荣的下属。
可事件并没有朝着孝庄帝预想的那样向前发展,形势反而急转直下。尔朱荣的大侄子、汾州刺史尔朱兆带头挑起叛乱,他模仿尔朱荣当年的做法,另立广元王元晔为皇帝,直接与孝庄帝对抗。尔朱兆带兵向京城进攻,很快逼近皇宫。皇室中原先依附于尔朱氏的元鸷等人作为内应,积极配合,洛阳失陷了。孝庄帝被俘,最后被尔朱兆缢杀于晋阳。
孝庄帝与尔朱荣的历史悲剧耐人寻味。尔朱荣逆潮流而动,其惨死的命运可以说是自找的。孝庄帝竭尽个人所能,力图扶大厦之将倾,然而独力难支,终于被压死了。孝庄帝失败了,但他努力过,给后世留下了并非毫无意义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