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点与有效控制方式分析
2023-01-05白铭云
白铭云
(中央储备粮辽阳直属库有限公司,辽宁 辽阳 111000)
良好的税务风险防控策略是助力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应当深刻认知税务风险防控的积极作用,深入解读国家税务政策法规,严格遵循政策规定,推动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落实,提升内部管理质量,维持健康稳定运营。
一、税务风险及管理界定概述
就本质而言,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各项涉税行为是引发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并未严格遵循国家政策规定,依法按时缴纳税款,或存在少缴税款的偷税漏税行为,一经查出企业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处罚,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还有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进程中,所应用的税法不标准,并未充分展现税务管理工作的价值,导致企业税务负担上升。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基于战略规划指引及自身管理需求,严格遵循国家政策规定推动税务风险管理的全面落实,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稳定运营,避免遭受法律制裁或精神财产损失等,还能准确预测、识别、评估、管控各项经济活动中涌现的风险问题。针对近年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落实状况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税务筹划符合企业商业目标及国家税法要求,同时在经营发展进程中思考税收因素带来的影响。在强化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的同时,应当确保各项涉税行为合法合规,严格遵循国家政策规定,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及企业的义务,税务缴纳具备普遍性、持续性与依法性特征,在实际的税务工作落实过程中,各项涉税行为还具备诱发性、累积性和无形性等特点。因此,部分企业受当前市场经济形式及自身管理状况影响,面临较为严峻的税务风险。基于企业管理角度,无论规模大小,税务风险普遍存在。就企业内部因素分析来看,主要原因在于财税人员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工作落实要求。此外,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税务政策法规的规范性也对企业税务风险产生较大影响。就企业外部因素而言,现行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与国家税务政策法规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发展进程,基于自身需求实现政府会计准则、税务政策法规的有效衔接,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涉税业务的不确定性。例如,税务政策法规中部分表述较为笼统或模糊,导致企业在实际的理解过程中易存在偏差,应用至涉税业务中会产生分歧,进而引发税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我国税务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并未及时实现自身知识储备的更新优化,深入解读当前政策法规,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规范性不足,易出现违规操作,使得税务风险产生概率增加;其次,国家或地方税务机关,在革新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裁量自由化、执行不标准等问题。部分企业与税务机关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国家或地方税务机关在税务裁量权和税务执法期间出现违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税务风险产生概率,影响企业正当权益。
(二)内部因素
1.对企业而言,尤其是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未形成正确的纳税意识,同时未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强化涉税行为管理质量。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需遵循法律规定依法缴纳税款,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为减少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会根据企业经营现状规划纳税税额,存在偷税漏税等违规行为,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现状而言,部分企业管理层将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全权交由财务部门处理,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消耗,但也增大了税务风险产生概率。就实际情况而言,企业税务管理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进程中,对于税务事项认知不够充分,并未充分理解企业税额与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
2.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难以为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程度不足,导致企业资金链和融资盘易产生不可控风险。就近年来市场经济形势变化状况而言,企业倘若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将会导致税务风险产生概率大大提升。
3.企业在经营发挥进程中所积累的财务信息,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实际运营状况,财务部门核算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涉税业务处理的实效性、科学性,最终反映于企业税务管理落实成效之中。现阶段,部分企业面临财务基础信息数据收集问题,其完善程度、及时性等不满足工作开展要求,导致税额计算环节准确性不足,给税务活动带来安全隐患,影响企业稳定经营。
4.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各行各业均迎来了较为激烈的行业竞争,部分企业严格遵循遵循市场竞争平等性原则开展管理活动,但受发展规模存在差异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资金匮乏,经营规模较小,人力成本不足,在财务人员分配上易存在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员工通常身兼数职,并未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在实际的工作推进过程中,缺乏充足的税务管理能力,对于税务风险防控重要性认知不足,同时并未全面掌握税制要素、涉税业务等内容,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概率增加[1]。
三、企业关键税务风险点及其防控
(一)企业未能及时根据政策法规变动如期执行新政策的风险
企业在面对税务政策法规变化时,应当按照专业人员进行税务法规解读工作,财税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进程中,应当重点关注自身岗位岗位所涉及税务政策变化,及时实现自身知识储备的优化更新;通过定期浏览税务局、财经网站,关注税务、财经类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关注政策变化,并具备应有的政策解读能力,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传递,避免企业内部产生税务政策法规识别不到位,无法合理应用新政策的风险。
(二)财税人员对新税法、税收政策认知偏差的风险
现阶段,为了更好地支撑企业运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税收政策变化尤其较快,导致财税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进程中易存在理解偏差,运用环节易产生涉税风险。财税部门在面对税收政策变化时,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习,通过会议、公开展示、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新税收政策进行充分研究,形成如何有效执行的结论。避免个体在理解过程中存在偏差,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针对复杂程度高、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的税收政策变化,应当开展培训学习工作。
(三)企业和执法人员认知不一致风险
认知不一致风险通常存在于涉税金额大、政策规定明确度不足的涉税事项之中,企业在业务开展进程中,倘若面临某项税务法规明确程度不足,应当谨慎处理,避免理解失误造成税务风险。税务部门在实际的工作推进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并实现及时留档,倘若不确定偏大,应当及时在事前与企业所辖税务机关进行沟通,针对不明确之处进行问询,确保理解一致,避免信息不对称[2]。
(四)操作不合规的风险
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涉税事项广泛,因此实际的操作层面,极易产生业务认知不足、分析清晰程度尚待提升等问题,使得缴税范围界定不当、缴税类别适用错误等风险产生,针对此类税务风险,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强化税务人员专业素养,提升税务管理知识技能,确保其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工作开展需求。税务人员综合素质对于税务风险的规避而言至关重。企业应当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鼓励税务人员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知识储备的提升。在日常工作开展进程中,税务人员应当多学习、多探讨,全面把控企业各项涉税流程,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税务知识理念,及时处理,保障税务操作环境的合规性,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面临异常业务、重大涉税事项,及时进行上报,由管理层进行讨论研究,不得主观臆断处理问题。切实保障纳税申报数据来源的规范性,税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进程中,通常依据财务核算数据,因此需对不同科目涉及纳税事项、纳税类别进行准确分析。建立合理的不同会计科目与缴税类别之间的关联,税务人员依据财务核算信息,形成企业初步月度纳税申报数据,避免势必不充分导致的漏缴税现象的产生。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确保数据传输口径一致,降低税务风险产生概率。此外,企业还应当充分结合各税种特殊性以及业务信息,充分考量形成完整的纳税信息[3]。建立科学详细的纳税核算统计表,充分包含缴税类别、日账时间等内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基于自身需求,设置相应需要填报信息。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复查机制,定期核算纳税信息。此外,企业为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的产生,还可建立二级复核管控机制,税务人员完成纳税申报核算工作后,部门经理或主管再落实复核工作,进一步强化管控力度。
四、企业加强涉税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优化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为实现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落实,企业首先应当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自上而下为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优化改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无论是股东大会还是董事会,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进程中,需严格遵循既定规章制度,充分履行自身职责,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现状,构建完善规范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企业董事会首先应当明确税务风险防控的总体目标,全面掌控企业近年来产生税务风险的主要环节及原因,制定科学的优化改进策略,编制科学的监督管理报告;2.企业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经营现状,对可能存在的各项税务风险进行明确,在企业内部设置独立税务管理机构,实现员工岗位的合理划分,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保障工作落实流程的规范性,降低员工操作失误概率,减少税务风险;3.结合企业近年来税务风险识别状况,构建科学有效的职责分配及制衡机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相互约束相互制衡,为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二)基于需求构建信息系统,强化员工综合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当落实好以下几点:首先,整理汇总与企业发展现状相符合的相关税收政策法规,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管理目标实现自身管理模式创新;其次,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发展需求实现信息系统的更新迭代,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各项数据和技术要求都与规定相一致,更为直观的展现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状况;再次,基于企业业务流程,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税务风险管理内容优化,构建符合企业当前经营现状的风险管理系统;最后,基于税务风险落实需求,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切实提升税务信息处理效率及质量,保障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落实。此外,企业还应充分明确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对于税务管理质量强化的积极作用,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确保员工具备专业税务知识理念与良好的信息化手段应用能力,充分满足现代化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工作落实需求,实现税务管理质量充分提升,保障企业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维持稳定运营。
(三)明确税务风险控制区域
基于国家政策法规指引可以明确,税务风险防控工作落实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合理管控税务风险,充分应用税收优化政策,降低税务负担,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严格遵循政策规定,履行自身纳税义务,保障自身经营的合法合规,避免企业遭受经济损失。随着市场经济形势变化,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开展重点不仅要全面识别税务风险,此外还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落实税务风险防控工作,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需基于企业运营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税务风险防控措施。明确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的重点内容,实现人工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企业税务风险预防管控目的的充分实现,助力企业健康发展[5]。
(四)明确税务风险应对标准和措施
企业应当对现阶段税务风险产生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威胁进行充分分析,企业管理人员通常将常见税务风险处理划分为以下几类:1.发生概率较小,然而影响范围深远,此类税务风险企业应当及时规避;2.影响水平较小,发生概率较高,此类风险企业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转移处理,减少税务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3.在面对影响范围较广,发生概率较低的税务风险时,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将风险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4.在面对影响范围较小,发生概率也较小的税务风险时,企业需基于自身经营现状,提出合理的可承担的解决对策,规避税务风险的产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质量。
(五)加强事后税务稽查、评估及控制力度,做好税务分析
就企业现阶段经营现状而言,事后税务风险产生通常来源于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及检查环节。针对税务机关在实际检查工作落实过程中所反馈的问题,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并及时基于税务机关要求提供所需数据资料。企业税务部门在实际的工作执行过程中,首先应当准确核实涉税业务是否存在税务风险点,是否合法合规。当通过判断得出结论为没有相关争议或疑问时,应及时提交资料至税务机关,接受其审核[6]。倘若自查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争议或疑问的涉税业务,企业应当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及时查找相关政策是否可以解释清楚,积极应对。税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进程中,定期落实税务分析对比工作,明确 税种增加减少原因,对异常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制定完善改进措施,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五、结束语
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任务。企业应当总结自身经营,正确认知税务风险防控工作落实的积极作用,深入 解读税务政策法规,确保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落实的合法合规,强化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企业稳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