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抗疫精神视域下优化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3-01-04张晓薇汤紫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抗疫育人

张晓薇,汤紫媛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904726390@qq.com)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对伟大抗疫精神作出深刻阐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有效降低发病率、转重率和病亡率,提高治愈率,为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疫情催生了新科技与新业态蓬勃发展,网上办公、网络经济等“互联网+”项目以及包括中医在内的医学与生命科学也在如火如荼发展。中医药服务因“简、便、验、廉”,在基层仍有充分发展空间,需要一代代中医药人深度挖掘。因此,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迎来转型契机,然而,目前高校对于“思创融合”模式推进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且“思创融合”相关文献研究较少。在伟大抗疫精神视域下,研究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理论价值、特点、现状、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1 伟大抗疫精神视域下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的必要性

伟大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丰富了时代精神内涵。且伟大抗疫精神作为“思创融合”育人元素,需充分挖掘其所承载的教育价值[1]。因此,伟大抗疫精神视域下开展“思创融合”,是实现双创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训练中医药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丰富中医药院校思政元素。认真学习领会“伟大抗疫精神”内涵,将其融入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进程,助推中医药院校实现文化育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

1.1 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树立正确创业价值观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人对自身关切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医疗行业兴起的初志。当前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存在功利主义、“赚快钱”等不良风气,违背医者以人为本的初衷。在此情况下,探索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思创融合”新模式,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导向作用,促使广大中医药学子精准理解医者仁心与生命至上的概念,提高专业认同感。此外,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引导中医药学子不断感受时代脉搏与国家需要,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2]。

1.2 创新中医药思政元素,助推创新创业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究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新模式,需要充分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引领作用,切实讲好抗疫故事,为开展“思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宝贵素材,且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各方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依托开展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可拓宽创新创业教育渠道,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特色优势学科。还有助于锻造中医药学子坚强意志与健全人格,激发其创新创业意识,逐渐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政治素质过硬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铸就中医药事业新辉煌。

1.3 发挥精神传承引领功效,筑牢铸魂育人体系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受到社会的关注度较高。伟大抗疫精神凝聚着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体现着中国人民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极具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3]。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将伟大抗疫精神中的思政元素融入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和谐的大爱文化、卓越的学术文化、精致的品牌文化、大气的发展文化”,能够厚植中医药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大医精诚的医学信仰,塑造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精神传承引领功效。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伟大抗疫精神,强化内涵提升,有助于推动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大批具备自觉社会责任意识的中医药生力军,筑牢铸魂育人体系。

2 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2020年11月,教育部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各高校响应号召,积极开展“思创融合”工作。为全国中医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增强中医院校学子的社会责任感,本研究于2021年10月,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深入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现状及原因。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2份,回收率98.4%。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六个专业,再在各个专业中选取2019级、2020级、2021级三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再从中随机抽取20名本科生,开展关于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现状的小组座谈会以及一对一深度访谈。调查内容为,“思创融合”的意义,对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的理解,对中医院校“思创融合”的相关建议等。本研究基于调查分析结果、座谈访谈结果并结合目前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进程,发现当前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存在融合目的不清晰、融合内容不充分、融合方式两张皮、融合路径较单一等问题。

2.1 融合目的不清晰:注重经济效益,社会关怀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国家培育具备双创意识的社会主义拥护者和实践者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到高质量转型的推动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良好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辩证统一,其目标均指向立德树人。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价值引领[4]。调查发现,75.44%的中医药院校在校生们表示,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相关课程,但54.39%的中医药院校在校生们指出,并不了解“思创融合”的概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部分中医药院校在“思创融合”过程中,未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充分融合,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忽视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德性培育,则会呈现急功近利倾向,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与利益盈亏,社会关怀不足。

2.2 融合内容不充分:各成体系,协同育人成效甚微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存在融合的必然性,两者在内容上相容相兼。创新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工具性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价值引领[5],但调查发现,因缺乏系统的现状研究,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研究尚未形成新机制,目前对其探索也只从某一切入点展开,例如,87.72%的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表示授课教师习惯从“国内外形势分析”方面展开探究,87.72%的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表示授课教师经常从“文化自信”方面展开分析,融合内容浮于表面,未深入学科深层内核。同时复合型教师人才的缺乏、传统单一学科培养模式的局限以及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等原因,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各成体系,未能真正发挥“1+1>2”的教育影响力,协同育人成效甚微。

2.3 融合方式“两张皮”:多为纸上谈兵,缺乏系统调研

中医药院校在实践中忽视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急于进行创新创业技能实践训练而忽视创新创业基本人文素质的提高,呈现出明显的结果导向模式。学界集中研究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较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且极少运用文化元素并结合时代精神为开展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工作提供鲜活素材和引入典型案例。由此可知,19.67%的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表示,思创融合课程对其帮助并不大,只为获取课时学分。20.18%的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表示,思创融合课程理论性太强,对实际生活无多大帮助。由此可知,部分中医药院校对于“思创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系统调研,未深入了解本校学生创业需求以及对“思创融合”课程建设的真实想法,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两张皮”,未达成“有效融合”目标。

2.4 融合路径较单一:思维待创新,平台队伍待提升

目前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的融合路径较单一,融合元素较少,缺乏灵活系统的模式机制。调查发现,69.30%的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认为,毕业后不会选择自主创业。25.44%的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认为,医学专业课业压力重、学习难度大,没有创新创业的必要性。这些数据表明中医药院校师生思维观念有待创新,且受传统医学就业观念影响较大。此外,中医药院校多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类课程多为选修课,学生对其关注度并不高,导致中医药院校学子创新创业意识偏弱。多数学生认为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创新较难,以自己有限的创新能力难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很少学生愿意主动尝试创新[6]。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元素较少,可充分运用时代精神资源,例如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探究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育人体系。此外,相较于综合性大学,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优质创业实践平台和教育基地数量较少,平台队伍有待提升。

3 伟大抗疫精神视域下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的优化路径

将以伟大抗疫精神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7],加速优化“思创融合”,建立集“人文精神”“思政素养”“创新素质”“中医特色”等于一体的层级式“思创融合”体系。

3.1 创新思维方式,注重社会责任

伟大抗疫精神,是抗疫斗争最闪亮的精神标识[1]。伟大抗疫精神视域下,创新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模式,更新思维方式,使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以德为先,传承创新。“思创融合”并非只为经济效益,更要增强人文关怀,强调社会责任。例如,中医药院校可将抗击疫情中涌现的校友先进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创新创业课程,讲述“抗疫故事”,分享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经济转型的“人物、企业群像”,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串联;引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经济恢复发展中出现的高科技、“互联网+”应用等案例,鼓励中医药院校学子促进中医药创新性成果转化,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意落地,并通过推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需创新思维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将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理想信念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赓续绵延。

3.2 借力资源优势,打造特色载体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究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模式,需充分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以文化引领“思创融合”改革,借力各类资源,打造特色载体,为我们开展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工作提供宝贵素材,助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首先,借力中医药院校各附属医院、企业及科研机构资源,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协同创新,完善创新模式,巩固中医药产业联盟;其次,开发中医药院校特色创业链,融入中医药特色文化,借助网络新媒体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信息化,形成“一站化”学习服务,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再次,中医药院校立足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如挑战杯、职规赛等,以赛促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引导学生理解创新创业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时代发展的价值,实现高质量育人;最后,将相关学习资源融入大学生娱乐载体,如开设精品微课,拍摄中医药文化vlog、动漫作品等,挖掘“思创融合”中的育人因子,提升学生使命驱动。综上具体举措均可有效激发中医药学子的思想认同与行为效仿,发挥价值引领与育人效能,为中医药“思创融合”研究注入活力。

3.3 构建多元平台,提升队伍质量

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关乎中医学发展及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仍存在短板,单一课堂教学未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构建多元平台,提升队伍质量以促进“思创融合”[8]。例如,针对当前“思创融合”教育工作热点、难点,积极探索新模式,组织“思创融合”讲座、专题报告、工作论坛等活动,实现资源联动、成果共享、共赢共利,“思创融合”方向坚定;其次,培育“抗击疫情,中医力量显真格”等“思创融合”项目,举办“弘扬抗疫精神,助力医路成长”就业创业先锋营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校内校外资源,孵化培育精品项目,总结项目指导经验,打造项目成果转化实践平台,“思创融合”形式多元;最后,重视优秀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构建“校友+”模式,聘任实践和理论指导顾问,培育一批具有中医特色、思政素质、创业能力多方面复合型教师团队,通过校内外专家联动,提升队伍能力,“思创融合”持续造血,进一步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战疫必胜信心。

3.4 推进课程思政,创新育人成效

“思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既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也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瞄准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9]。第一,中医药院校教师团队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依托课堂主阵地,针对性地深入挖掘抗疫精神育人价值,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引导广大中医药学子将小我融入大我,树立仁心济世、大医精诚的精神品质;第二,课程建设方面,中医药院校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探究学习伟大抗疫精神,深刻领会其价值意蕴,将伟大抗疫精神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推动伟大抗疫精神进教材,形成完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并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思创融合”特色化建设,有效实现思政素质提高与创业能力提升的统一;第三,中医药院校需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思创融合”教学方法,除课堂理论教学外,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联系企业、创业园、社区等实践基地、民政单位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业务培训、外出调研等,实现课上课下、课内课外双向联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学习有热度、医路有温度、人生有高度”的新时代青年。

猜你喜欢

中医药抗疫育人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画”说抗疫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