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2023-01-03梁敬敬王新宇
梁敬敬 王新宇
摘要:目的 分析宿州市立医院儿童呼吸科支气管哮喘复治患儿治疗失败原因,为宿州市支气管哮喘儿童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宿州市立医院儿童呼吸专科门诊及住院的哮喘患儿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哮喘初次发作超过1年及1年以上才得以确诊者占63.3%;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呼吸道感染,占83.3%,因接触过敏原而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占13.3%,哮喘急性发作病因不明者占3.4%;56.6%的哮喘患儿同时合并有过敏性鼻炎;平喘药物的储雾器辅助吸入方法完全正确掌握者仅占20%;21.6%的患儿家长对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不了解,不能正确认识该病。结论 造成宿州市儿童哮喘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诊断不及时、预防工作不到位、储雾器使用方法不当及激素使用不规范。相关部门应推广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最大化地减少哮喘发作,减轻患儿痛苦,并追踪治疗效果,保障患儿身健康。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失败;原因
支气管哮喘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当前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及诊治虽已取得较大进展[1],但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2~3],并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根据全球及我国哮喘防治指南资料分析,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95%以上的患儿可达到临床控制。如哮喘反复发作或加重,可转为成人期哮喘,甚至出现气道重构,并发肺源性心脏病,严重者可致死亡[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不断重视,GINA方案的提出和不断更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得到飞速发展,我市大型三甲医院也都建立儿童哮喘专病门诊。
早期诊断、规范化管理和预防,以及早期干预都是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哮喘复治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相关高危因素,为积极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宿州市立医院儿童呼吸专科门诊及住院的哮喘患儿6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曾接受过支气管扩张剂和(或)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近1年均有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次的就诊经历。全部病例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9版)》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患儿家长进行详细病史及诊疗经过问诊、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建立每个患儿支气管哮喘的专门病例。由患儿家长自行微信扫码,填写自制的《宿州市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失败原因调查表》。所有调查表收集完毕后,进行统一分析研究。
1.3 调查内容
(1)患儿什么时候在哪家医院哪个科室得以确诊?确诊时距初次发病多长时间?(2)患儿每次支气管哮喘发作是否有明确原因,原因是什么?(3)是否做过过敏原检测?在哪家医疗机构或检验机构做的,结果如何?(4)既往是否诊断过过敏性皮炎或变应性鼻炎?在哪家医院诊断的?(5)是否做过肺功能检测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6)治疗药物、方案、剂量、疗程等情况及哮喘控制情况;(7)现场演示储雾器使用方法,并打分;(8)是否坚持用药及停药原因;(9)听取患儿家长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的相关认识。
2结果
2.1 患儿确诊时间及就诊医院
发病6个月内确诊6例,发病6个月~1年确诊16例,发病1~2年确诊15例,发病>2年确诊23例。其中在诊所就诊12例,在乡镇医院或县医院就诊16例,在中小型市级医院就诊20例,在较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就诊12例。
2.2 患儿发作诱因及项目检测情况
呼吸道感染诱发50例,接触各类过敏原8例,不明原因发作者2例,过敏原检测10例,肺功能或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3例,过敏性皮炎或过敏性鼻炎27例,其中正规治疗5例。
2.3 患儿用药方法准确情况
患儿雾化吸入用药方法完全正确掌握的占比20.00%。见表1。
2.4 患儿按医嘱持续吸入时间
按医嘱持续吸入时间1周为5例,半个月12例,1个月为16例,半年为19例,1年6例,>1年2例。
2.5 自行停药或减量原因
自行停药或减量原因中,“自认病好了,无须继续用药”占比最高,为27.6%。见表2。
3讨论
抗炎治疗是哮喘治疗的首要原则,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或儿童哮喘指南要求,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许多轻度和所有中-重度哮喘患儿的治疗方法[5]。根据本项调查结果显示,造成我市儿童哮喘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诊断不及時
调查结果显示,发病6个月内确诊6例,发病6个月~1年确诊16例,发病1~2年确诊15例,发病>2年确诊23例。其中在诊所就诊12例,在乡镇医院或县医院就诊16例,在中小型市级医院就诊20例,在较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就诊12例。造成诊断不及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市大部分基层医生对哮喘的预防、诊断标准及规范化治疗认识不足,往往将哮喘与呼吸道感染混为一谈,错误地将哮喘做为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喘息、咳嗽等表现在儿童期表现与病毒感染较为相似,特别是低龄儿童对肺功能等检查配合度不够,造成诊断不及时。
3.2 预防工作不到位
调查显示,呼吸道感染诱发50例,接触各类过敏原8例,不明原因发作者2例,过敏原检测10例,肺功能或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3例。一方面,部分医务人员未正确认识变应原与哮喘的关系有关,预防工作不到位,不能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指导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二级预防效果,更不能按照GINA方案让患儿及时得到规范化治疗;另一方面,检测成本偏高,很多患儿家属拒绝进行相关检查。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否存在过敏因素,也无法有效避免,进而不能有效预防哮喘发作。
3.3 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不重视
本组病例中,过敏性皮炎或过敏性鼻炎27例,其中正规治疗5例。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恰当治疗可改善哮喘症状。部分家长不了解特异性皮炎、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关系,导致未及时就诊,且基层临床过敏性鼻炎误诊率较高。
3.4 吸入制剂用药方法、剂量、疗程不规范
哮喘慢性持续期未能正确根据哮喘控制水平合理用药。本组病例显示,患儿雾化吸入用药方法完全正确掌握的占比只有20.00%,很多患儿家长不会使用储雾器。例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的吸入方法为打开准纳器,推开滑杆、吸入药物、屏气、关闭准钠器及吸后漱口。但在调查时发现,仍存在患儿呼气不到位、屏气时间不足等问题,造成吸入药物强度不够。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的儿童存在面罩离口鼻过远,以及吸入后未及时清洁口面部等问题。因此,支气管哮喘的吸入剂量及疗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减量要有规律。很多患儿家长在没有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停止或减少患儿治疗剂量。有些家长认为,哮喘只在急性或加重时才需要治疗,缓解期不需要药物治疗,没有认识到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仍会反复发作。还有家长考虑激素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或减量,这类家长由于见到激素就出现恐惧,联想到激素的不良反应,对全身激素和吸入激素区别不了解。一些家长怕长期吸入激素产生依赖性,认为停药后会很快发作;甚至有些患儿家长对疗效产生怀疑,认为吸入疗法治疗哮喘无效。这类患儿多在刚开始规范治疗时由于未去除诱因,哮喘仍有发作而认为治疗无效自行停药,对医生信任度不足,对治疗方案依从性差,患儿哮喘更难控制。有些家长平常工作繁忙,经常给患儿漏吸或不吸,还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孩子患哮喘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歧视,不愿意承认患儿患有哮喘,进而导致无法规范化治疗。此外,还有一大部分农村患儿,由于哮喘吸入药价格不菲,长期用药可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且患儿父母外出务工较多,监管人员多变,特别是老人陪伴较多,缺乏对疾病的相关认知。
健康管理为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社区应加大相关疾病预防的宣传力度,使患儿家长消除治疗误区,让更多患儿能得到规范化治疗。哮喘患儿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减轻患儿家庭负担,以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哮喘预防。
(1)患儿家长方面:认识到支气管哮喘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做好长期治疗准备;患儿家属学会自我管理,如了解支气管哮喘诱发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诱发因素;熟悉哮喘发作表现及常规处理方法,正确使用储雾器,坚持记录哮喘日记、学会使用峰流速仪等。
(2)医护人员方面: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随访,与患儿家属共同制定长期防治策略,最大化地控制哮喘发作,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注意激素的规范化长期使用,确保储雾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使各级医生均能正确认识哮喘,做到哮喘的三级预防,在规范化治疗哮喘的基础上,做到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患儿家长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变应原检测,重视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建立哮喘患儿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哮喘之家”等主题活动,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普宣传;做到以人为中心,重视家庭与健康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供个性化服务,消除患儿及家长对该病的担心和对长期用药所产副作用的忧虑;与患儿家属建立长久信赖的医患关系,改善患儿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 莎莉,刘传合,邵明军,等.中国城市儿童哮喘诊治状况十年对比[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82-186.
[2] 洪建国,符州.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9):708-717.
[3] 鲍一笑,陆权,张晓波,等.儿童哮喘小氣道功能障碍评估及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21,36(23):1761-1768.
[4] 沈黎,陆敏,张晓兰,等.儿童哮喘医药综合门诊的建立及个体化用药实践[J].儿科药学杂志,2021,27(5):32-35.
[5] 王琳.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8):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