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运六气探讨消渴之诊断治疗

2023-01-03王显珍

健康之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六气吴鞠通猪苓

王显珍

糖尿病在中医中称为“消渴”。人体处于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时,会引起多种靶脏器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心肌梗死、截肢或致盲。五运六气是中医的重要内容,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人体的气血和对疾病的敏感程度。本研究从五运六气学说出发,对消渴辨证诊断与治疗进行论述。

消渴简介

中医认为,消渴主要病因是肺、胃、肾阴津虚损,湿热重生。如果长期消渴,阴气和津液受损,导致气阴两伤、阳虚证、血瘀、经络不通、血气不畅,引发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

何为五运六气

五运,由春秋战国时期的邹衍提出,即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的运动演变为例,说明宇宙天体、自然气候、物候与人的病机关系。六气,即以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天气变化特征演化的自然现象,源于《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运六气理论是一种以阴阳、五行、干支、纪年为基础的医学体系,对人体的病理、物候、气象、历法、天文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天地之气、寒暑、阴晴圆缺都遵循某种法则,以保持大自然的稳定性和恒久,阴阳交替、人体营卫、脏腑的盛衰、经脉循环都是以时间为轴,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发生着。《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言:五气之气之变化,皆有其周而复始之理。《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受天地之力而生,四时之道”,是指人受天地之力而生,一出生就具备四时之力的特性。这一特性会一直存在下去,并在“天地之动,五脏变迁”的作用下互相制约。

从五运六气探讨消渴之诊断治疗

太阳寒水司天

赵养葵《医贯》提出的消渴,盖公元一千五百七十三年至一千六百四十四年隆庆、崇祯间也。而一千五百六十四年至一千六百二十有四岁为太阳寒水上天,故其年冬化也。因此治消渴,强命门之火,为人宝之,立命之本。葵先引古人治三消常法云:“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素问·气厥论》提出:“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汤加人参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葵以消渴为本,水火得其平,何消之有?平消之法,无上中下,先治肾为急,唯六味及加减八味丸,随病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肾水,渴自止矣。白虎、承气、皆非所治也。”时则寒水司天,故人消渴,不可与白虎、承气寒凉而泻之也。诸医所用,包含木瓜、乌梅、紫苏、茯苓、人参、百药,治之愈渴,茫无功效。

阳明燥金司天

刘完素《三消论》提出的消渴,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四年至一千二百五年,是为阳明燥金司天,故河间终其一生,皆燥横化也。故所治诸病,皆从火化;其于消渴之论治,亦然。《三消論》论述消渴,上实而下虚,烦渴而多饮,下寒而小便。消渴法,燥热太甚,三焦肠胃之腠理,郁而不行,水液不泄,浸润其外,荣养百骸,故肠心之表,燥甚。虽多饮于中,终不能浸,故渴而不止。小便利者,不可以泄于肠胃之外,故数溲也。针对上消、中消者,使用猪肚丸(主要成分为猪肚、瓜蒌、麦冬、黄连、知母)治疗;下消者,使用葛根丸治疗(主要成分为葛根、瓜蒌、铅丹)。若消渴久病,身热头痛,或黄瘦,或热恶寒,及畜热寒战,若膈痰呕。烦热消渴,燥渴泄利,目疾十五疮,咽肿痛,风火昏眩,蒸热虚汗,肺痿劳嗽。一切热变,虚损糖溺。肾病者,视网膜为病,及大小便不利,诸病并发,使用河间皆散治之(主要成分为人参、寒水石、滑石、甘草、石膏),方中所用,皆滋阴清燥热药也。

少阳相火司天

吴鞠通生乾隆二十三年,其书《医医病书》以一千八百三十一年成。而一千八百四十四年至一千九百三十五年,是为少阳相火司天。故知作《医病书》之时,已值相火之运,故此时所见者消渴也,即少阳司天之消渴病也。少阳相火所病,少阴也。少阳邪中,自相火出入枢纽,寒热,枢机不利。得病理在消渴,自非饮多溺之外,必有少阳之病。故吴鞠通首论时人以凉药疗消渴,或以猪苓汤治渴。病在脏,泻其府,故以猪苓、泽泻、滑石泻膀胱,使火从水中也。独以一味阿胶补其本液,渴必多溺少也。《伤寒论》云:“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至若吴鞠通所遇之消渴,少阳气郁,水饮格,拒于心火。盖饮居心下,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肾,反来上烁咽喉,又格拒肾中真水,不得上潮于喉,故引外水求救之。水不得行者,阳气郁遏。知少阳司天所见之消渴,辛以润之也。

厥阴风木司天

公元一千六百五十二年,潘楫著《医灯续焰》。而公元一千六百二十四年至一千八百八十年,是为厥阴司天。《三消脉证第五十五》论消渴曰:一曰,燥甚,三焦肠胃之腠理,致壅。复多饮于中,终不能浸,荣养百骸,故渴不止。虚则克木,实则消渴。渴则胜金,楫结而为燥也。实则冲逆,厥阴气上撞心,心中热,饥不欲食。故楫论厥阳消渴曰:三焦肠。肾之腠理,积于肾,以致密壅。盖气不条则升降失枢,结而为逆。归结消渴,生于风木。故楫观其消渴,甚之则为肌肉之消。下甚不已,则消及肝也。外甚不已,即消除筋骨。故方药者,清肝胆之热也,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子和加减三黄丸。

太阴湿土司天

黄元御生于公元一千七百零五年,著《四圣心源》,成于乾隆十八年,乃太阴之所消渴也。论消渴之病曰,“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也”。以肾气丸、猪苓汤、桂附苓乌汤治疗。

结论

总而言之,五运六气与消渴的关联分析,是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利用中医的方法探索病因,辨证论治寻找新思路。五运六气与消渴有关理论依据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五运六气理论则是一个较大的研究空间、时间跨度,多周期叠加动态演化,研究对象必须要具体到消渴患者自身。所以,从五运六气探讨消渴之诊断治疗中,需要更多的医学支持,未来仍需要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六气吴鞠通猪苓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猪苓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养浩然“六气”强素质
猪苓微粉浸膏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五运六气对新疆克州罹患西北燥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钩吻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二)——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
钩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