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情感教育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2023-01-03罗继爱
【摘要】新时期,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站在创新和发展的角度上,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理念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以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开展知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方法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情感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式,从而确保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更为生动、直观的课堂,促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教师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实现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开展情感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与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学习动力。因此,为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情感要素,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探讨、互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情感教育的开展顺应课程改革的方向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将知识教育、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既能为语文课堂增添色彩,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欲望,也能促进学生智力、思维与情感的多方面发展,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更深刻、更细致地理解文章内涵,在写作中能够更真实地表达情感,活学活用语文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这才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落脚点。
(三)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征,文字是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认知情感的过程。在教学中,若是缺乏情感教育的渗透,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只有重视情感教育,将情感融入小學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同感受情感、陶冶情操,才能突显出语文教学的情感价值,发挥其人文性。
(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言思维能力
相关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容相通、相互协作、相互影响,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因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此外,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相互交织,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从未脱离过情感,这不仅是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中含有情感教育元素,还因为其包含了教与学两个主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产生情感互动以及实现情感共鸣的过程。同时,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简单读写的过程,还是富有情感的朗诵、阅读、交流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把情感融入教学中,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情感交流,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情感教育的现状
分析
(一)部分教师不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
在目前阶段,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多以考试内容为重点教学内容,未意识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此较少挖掘教材中的情感价值,甚至忽视情感教学,这种现象并不利于满足小学生的情感需求,还可能会造成小学生的情感缺失。
(二)部分教师开展的情感教育过于枯燥
当前阶段,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开展的情感教学过于枯燥,未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展开,这让学生们很难感受到文字中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比如《静夜思》这首古诗,大多数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未能结合古诗的内容、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历程等,引导学生对古诗抒发的情感进行详细剖析。
(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联系的,学生对教师有仰慕之情,教师对学生有关爱之情。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缺少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越来越淡薄。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导入情境教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很多时候,语文教师的口头讲述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通过生活中的人事物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打造情感化的学习平台,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升华学生的情感,把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递给学生,直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化情感认知和体验,以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枯燥、单调的文本转换成内容丰富的图文形式,还可以在其中加入音频、动画等元素,使呈现的场景更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
教学时,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平等而友好的态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包容心与亲切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情绪教育效果的目的。
教师的情感引导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情绪,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态度,以开朗的态度感染他们,让他们以积极的情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激励性话语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鼓励他们,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联系学生的情感经历,唤醒情感意识
小学生多为具象思维,单纯的文字对于学生而言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自身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经历,与语文知识产生联系,刺激学生的内部情感。
例如,在教学古诗《静夜思》时,考虑到这是一首思乡之诗,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过远离家乡的经历,自然很难体会到作者的心境。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情感教育模式,如将古诗中的内容通过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看图说话。教师还可以播放动画片《静夜思》,让学生通过声音、画面等多种感官刺激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提问:“如果有一天你们要和自己的家人分离一段时间,你们会有什么感觉?”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习借助情感的调控来理解古诗传达的情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重视技巧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需通过教授一定的技巧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技巧教学也是情感表达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技巧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声母、韵母、拼音等内容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传授给学生口语表达的相应技巧与要点。只有学生熟练掌握了口语表达技巧,他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基础技巧的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如,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开展小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在教授完汉语拼音的嘴型与发音之后,教师可让班级中的学生们两两划分为一组,互相观察彼此的嘴型是否标准。比如,在教学o这一单韵母的发音时,教师应示意学生舌头后部隆起,而且嘴唇应当略形成圆形。
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发音训练,并观察彼此的嘴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找出各个小组中发音最标准的学生,让该学生为其他同学做示范。为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在学生完成发音训练之后,教师还应当组织各小组进行互相检验,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口语发音情况,为学生后续的情感表达打好基础。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还应为学生设计口语检查表,记录学生的口语发音情况,为学生设计具有差异性的课后训练计划。
(五)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朗读可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深刻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地将文本内容以朗诵的方式呈现出来。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来看,教材所筛选的课文都是优质的课文,且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这说明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具有一个主题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诵时投入相应的感情。
例如,在教学课文《四季》时,基本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生字“尖”“锐”等,能够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了解四季的特征,最后学生要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充分感受到四季的美丽,真正热爱大自然。《四季》是一首儿歌,被分成了几个小节,读起来朗朗上口,分别体现了春夏秋冬的特点,教师可以配上生动形象的图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配合肢体语言朗诵儿歌,让学生真正通过文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
(六)在课后教学环节深化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要贯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课后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实际上,课后评价可以有效总结学生在课上学到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评价调整情感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丰富学生的情感體验。
课后作业与课后实践是课外教学环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环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与课文情感有关的作文写作任务,让学生围绕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描述自己的相同经历等,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在课外学习环节中逐渐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传授文化知识,还需要重视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情为本,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渗透,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纵深。
【参考文献】
[1]马双琴.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71-72.
[2]周淑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9(19):171-172.
[3]张如芹.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上),2018(07):228.
[4]施雪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8(12):36.
[5]臧以霞.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15-16.
作者简介:罗继爱(198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