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管理观念下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策略探究

2023-01-03邸新宇李彦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器械管理制度

邸新宇,李彦

1.辽宁省金秋医院设备科,辽宁沈阳 110016;2.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

医疗器械是医疗工作全面落实的基础,也是医疗诊断质量提高的核心设施,依据医疗器械可以为医护人员工作提供优异技术支持,让患者获取全面的医疗服务。不过由于医疗机构采取的设备和器械成熟度、精密度以及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在使用时对于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人员调试能力、维修管理能力提出更高、更加严格要求,这也进一步要求医疗机构高度关注和重视医疗器械维护技术与管理方式,正确掌握与医疗器械管理有关的现代化管理观念,不断改进医疗器械实际维护管理方案以及流程,提高维护管理信息化程度,只有这样才可让医疗器械存在的故障率能够降低,保证医疗器械各项管理工作能够稳定展开,让管理工作能够有序、顺利落实,为医疗器械使用价值和作用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1 现代化管理观念以及医疗器械维护概述

1.1 现代化管理观念概述

现代化管理观念主要就是指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引入现代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知识、社会科学以及成就,促使医院各项管理任务科学化、现代化地展开组织、计划、监督、指挥、调节等一系列行动的总称,也就是利用现代科学的组织、思想、手段以及方法等针对医院经济、医疗技术和器械设备展开管理,让其能够创作出更加优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证医院管理流程有着稳定化、科学化的特征[1]。不过,在新时代,医院现代化管理观念不仅是推动、促进医院各项管理流程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措施,还是将患者当做中心的管理手段[2]。执行现代化管理观念的最核心目的就是共享医疗数据,为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提供最大化便利。

1.2 医院医疗器械概述

医院内部医疗器械包括医疗服务工作开展中涉及到的医学、器械、电子等各个行业技术产品,医疗器械也属于医疗服务的一部分[3]。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医院日常接诊患者数量十分多,会造成医疗器械寿命降低,消耗程度提高。再加上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增强的影响,人们对于身体安全与健康更加关注,我国各个医院内部医疗器械的实际应用正在朝向现代化、先进化方向转变,产品结构也随之更新换代,功能越来越丰富,实际使用频率逐渐提高[4]。例如X 线机、麻醉机、核磁共振仪器、分析仪等。为确保医疗器械可以得到安全、正常应用,为医院优质、高效服务打牢设备基础,需要针对医院内部仪器设备展开现代化管理与维护[5]。

2 医院医疗器械维护管理遇到的问题

2.1 维护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医院对于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较为被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之后才会通知相关维修部门进行处理,缺乏高效的定期、定时维护管理意识和方案[6]。在问题出现后采取维修的方式,①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很容易造成医疗活动以及器械使用受到影响;②如果缺乏定期、定时维护手段,在故障发生之后问题十分严重,部分医疗器械甚至有可能直接失去再次使用可能性,难免会造成医疗成本投入增多,无法维护医疗器械实际利用寿命[7]。另外,医疗器械管理涉及的成本较多,为使成本能够得到节约,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维修人员意识不够充足。

2.2 缺乏完善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使用以及维修管理活动开展中对于医疗所制订的管理制度较为依赖,需要依据制度来为工作提供指导,为此,大部分医院都会针对各个部门制订完善、优异管理制度[8]。但是由于医疗器械管理工作很难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其相关管理制度存在笼统、具体指标和任务不明确的情况,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说明不够具体,导致医疗器械使用中出现的各类故障情况难以得到科学解决,让故障器械设备无法在短时间内投入利用,对于诊疗活动会产生影响[9]。并且部分医疗器械发生故障问题之后,医务人员会上报管理部门展开后期维修或者交给相关厂家和仪器生产厂商,如果维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没有针对维护管理人员构建定期维修管理制度,则很难针对先进器械设备性能进行全面把控,使得维修管理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10]。总之,与医疗器械管理有关的制度仍旧存在一些约束性问题,必须要结合问题内容改进器械制度,让维修人员全面依据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落实维修工作。

2.3 自主维修能力较为薄弱

现阶段,受到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全面影响,医疗器械功能、类型随之增多,医院内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越来越现代化、先进化,虽然为医疗诊治效果带来保障,但是随着科技含量以及类型增加,对于维修人员能力以及维修人员综合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维修管理人员拥有充沛、全面理论知识、准确地掌握各类前沿的科技,还需要维修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11]。但是,目前许多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存在自主维修能力和技术薄弱的情况。以大型精细化器械为例,对其进行维修过程中,维修难度和复杂度高,维修人员很可能会因为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维修被延误,使得医疗诊治工作受到影响,这也是大部分医院选择第三方机构和厂家来针对此类设备展开维修的关键原因。

3 现代化管理观念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

3.1 优化管理理念

在落实医疗器械相关管理工作中,医院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维修原则,贯彻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原则,及时改进过往器械维修管控理念,制订合理化、稳定化医疗器械采购与管理计划,加大对医疗器械投入力度,让工作人员维修质量得以增强[12]。在管理时期针对采购成本以及医疗器械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价值可以充分发挥,最大程度降低费用使用程度,增强医疗器械综合效益。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日常养护、维修控制、质量控制、采购等各个环节,相关人员可以结合不同环节树立一个全生命周期管控观念,让规范管理要求可以得到满足。

3.2 制订科学化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

针对医疗器械落实维修管理任务时必须要拥有一套符合实际要求的规章管理制度,这样才可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13]。对此,可以结合医院医疗器械购入、使用、维护管理情况展开统一分析,明确掌握器械维护管理工作开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不断改进与完善与之相关规章制度。在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不同医疗器械维修、养护周期,通常医疗器械保养、维修周期需要结合医疗器械设备的物理风险、使用频率、致死状态、设备属性、安全程度、性能等进行确定,对于使用频率较多、长时期连续工作或者管路较多医疗器械设备可以适当缩短维修周期。并结合维修周期来明确维修标准、维修内容以及维修要求,保证医疗器械维修有据可依、有章可循[14]。同时,管理制度不仅仅是针对器械设备维修标准管理,还需要针对维修人员工作方式和行为展开约束管理,通过执行管理制度来确保维护人员依据相关规范落实工作任务,结合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制订维修日志记录管理制度、维修人员晋升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反馈制度、奖惩制度等,将各类制度融入维修管理制度中,通过制度来约束、规范、限制维修人员,进而让维修人员对于管理工作参与积极性可以增强,确保器械可以得到高质量管理。

3.3 构建高素质维修管理团队

在医院内部落实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时,为进一步增强维修管理工作开展质量,医院需要构建一个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让相关团队肩负起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职责。专业化、现代化器械团队内部人员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医护人员、专业维修人员、职工人员,三方人员需要尽量将管理体系当作关键依托,提高沟通以及交流强度,形成一个稳定化、统一化的器械养护方案,协同进行维修养护工作,将医疗器械存在的运行问题彻底解决。维修人员作为关键、直接负责人,其不仅需要具备较高专业水平,还需要有较高软能力,①医院可以通过各类渠道针对维修人员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展开强化,邀请有关设备厂商和供应商定期前往医院针对设备展开讲座活动,让维修人员充分了解和认识设备,确保其可以稳定、高质量地落实各类维修任务。②医院还可充分与其他类型医院进行联动合作,组织不同医院维修管理人员针对维修工作进行交流,互相分享与之相关经验、互相提出相关问题,进而使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可以多元化展开。③为医院器械设备维修人员提供前往国内外进修机会,让维修人员学习和了解更多优异且先进的维修知识,明确不同自动化、智能化医疗器械的维修方式和保养流程。

3.4 积极购入先进设备管理仪器

目前,医院内部医疗设备仪器大部分都是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器械,如果仍旧采取传统手段展开设备维护,很难精准发现设备器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故障问题。为此,需要积极购入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仪器,为维修管理人员工作落实提供设备支撑。对于维修人员而言,智能维护仪器是维修工作的“手术刀”,依据维护仪器可以让工作更加顺利地落实,为设备器械维修质量增强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在维修工作开展中医院需要依据自身情况来引入国内外先进化的医疗器械维修技术,保留与医疗设备器械相符合的维修技术,充分提高新型技术的使用率。

3.5 合理使用现代化信息系统,构建器械维护管理平台

我国大部分医院为跟随时代发展要求,相继引入通信系统、影像归档、实验室信息系统等各类优异系统,为医院各类医疗活动和管理工作带来强有力的支持。如依据信息系统来开展病历管理、缴费管理、药品管理、医院挂号管理以及门诊预约管理、医院挂号管理等,进而保证现代化管控观念可以实现。可结合医院内部各项信息系统来构建一个与器械设备有关的管理系统:①结合耗材量、医疗器械属性、科室等指标展开分类管控,保证器械养护、维修、采购等一体化管理目标能够实现,确保医疗器械管理水平与质量。②需要结合医院设备定期维修管理任务以及需求,构建专属的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平台,维修人员检查检验工作以及维修工作结束后,在平台当中记录维修次数、维修内部、故障情况、设备性能等,在记录过程中发现某一器械设备出现频繁故障、相同故障以及安全隐患问题后,维修人员需针对这一故障重点关注,并向相关部门告知,针对设备展开全方位的检修,以此来避免在器械设备实际使用中发生故障情况。③可以结合过往维修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生成专属维修档案,依据数据内容来选取维修方法以及采购目标,以此来保证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能够朝向现代化方向进行转变。

综上所述,医院内部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存在较多的难点,如有关管理人员对于维修管理重视程度缺乏、维修管理制度不够优异、维修技术和能力薄弱等,基于此,为保证医疗器械能够高强度展开工作,提高器械性能以及安全程度,需要不断改进与器械管理有关的维修观念、积极制订定与器械设备相关的维修制度,构建能力高、专业素养优异维修团队,合理使用现代化维修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以此来为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提供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今后,仍需继续加大对医疗器械研究力度,明确掌握医疗器械管理对于医院医疗服务落实具有的作用,让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持续化地发展。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器械管理制度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