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军校学员“九种军事能力”

2023-01-03杨学锋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军事科技能力

杨学锋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51)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1]。一支军队要胜战打赢,人才队伍的军事能力是核心所在。从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战场战位需求上看,军事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能力、指挥能力、操作能力、协同能力、运动能力和心理能力等九个方面。军队院校(以下简称院校)是打仗人才培养的源头和主渠道,回答好习主席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2],必须紧紧围绕军事能力生成要素条件,将学员九种军事能力培养落实到办学育人全过程各领域,真正让培养的人才成为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尖兵。

1 强化智能、制胜未来

智能是方向,是准备未来战争的能力,集中体现为制胜未来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能力,决定着学员能否扛起新时代备战打仗的历史重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练就克敌制胜的硬功夫,当好强军打赢的急先锋。

1.1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获取提升其他能力的基础,是成长成才、胜战打赢的“原动力”。一是要能学,培养扎实的学习基础,让学员学得懂、学得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二是要会学,教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员学得快、学得精,博学多才、才学兼优。三是要好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员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在学习中找到方向、收获满足。四是要勤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员主动学习、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让学员切实领悟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生命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自觉把学习能力内化为终身学习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各级干部带头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坚持以学增智、以学强能、以学促干,建立健全各级军事理论学习机制,合力夯实院校学而不厌、好学不倦的根基底蕴;注重激发广大教员博学多识的热情,让其成为本领域的专家、相邻领域的行家、教书育人的大家,以教员博学带动学员好学;创新学员自主学训、自主选修、自主实践等培养机制,持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真正使课堂教学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为学员学习能力提升创造良好平台;持续加强学习资源建设,丰富图书馆藏和信息化学习资源,在加强服务保障的同时,帮助学员养成阅读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热情。

1.2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拨开战争迷雾,理解掌握战争规律和制胜机理的能力。一是作战思维能力,体现为一名军人对战争的敏锐,善于从打仗的角度认识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分析打仗的问题,时刻将工作与打仗紧密结合起来、平时与战时紧密联系起来。二是逻辑思维能力,强调思维链与胜战链的高度吻合,理念、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式顺应战争演进、契合作战进程、适应战局变化、符合胜战逻辑。三是辩证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理解军事与政治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牺牲小我与获取大胜的关系、战术行动与战役战略的关系,突破自我认识的局限,善于在矛盾与变化中探寻破敌之策。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进一步树牢“学为中心、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深化创新研讨辩论、实案推演、想定作业等教学模式,增强教研内容与作战实际、科学知识与作战知识的融合度,在战术训练、实弹演习、综合实践、毕业演练等活动任务中,持续让学员进入战位“唱主角”,促进独立思考决策,在实践锻炼和潜移默化中提升学员思维能力。

1.3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3]。一是创新的意识,始终将战斗力作为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敢于否定、勇于创新,养成不甘于四平八稳、墨守成规的好习惯,在思想深处时刻谋创新、助打赢。二是创新的技能,善于用新颖的理念、独特的视角、全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善于用非常规、非线性、非对称的思路方法,在战场上出奇制胜。三是创新的定力,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变革图新必然困难重重。只有培养学员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才能做到笃定创新、持续创新。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持续迭代更新教学内容,大力推动新理论、新战法、新训法、新技术、新装备进课程进教材,切实跳出发黄的“故纸堆”、补上缺失的“空白页”;进一步改进教学与考核方法,搞好“道”与“术”的结合,强化灌输与思辨的融合,突出传授已知与探索未知的互补[4];进一步丰富学员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强化任务牵引,充分发挥工程坊、创新实践中心等资源条件功能作用,让学员在奇思妙想中发现创新之钥,找到创新之路;充分发挥科研助教功能,将军事理论创新、高新技术突破、未来战争设计与学员的培养融合起来,以科研攻关力带动提升学员创新力。

1.4 科技能力

未来战争是高新技术手段汇聚的战争。科技素养不高就可能看不懂战争,更别说能打仗、打胜仗了。因此,必须强化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大力培养学员科技能力。一是认知科技,能够紧随科技之变,掌握信息规律,触摸科技前沿,打破感知迟钝,探寻制胜机理,提高打赢本领。二是运用科技,善于从科技的视角准备战争、从军事的视角运用科技,强化科技赋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智能化的方案,改进工作模式、创新战法训法、提升武器效能、增强打赢能力,能够将科技能力转化为实战能力。三是崇尚科学,具备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的务实精神,能够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战争,以科技的力量打赢战争,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聚力打造高水平“金课”,提升课堂教学“含金量”,丰富拓展学员科技知识;坚持科研场所向学员开放,让学员在参观学习最新科研实验成果中,不断丰富科技认知、强化科技运用;持续深化学员科技创新项目资助,培养科技能力,孵化科技成果;注重发挥俱乐部、特长班、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等育人机制效能,提升学员运用科技解决军事问题的能力;在一切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灌注科学精神,严肃“打假治虚”,切实为学员科技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2 锤炼技能、胜任战位

技能是需求,是打赢现代战争的重要能力,是第一岗位任职需要,集中体现为胜任战位的指挥能力、操作能力、协同能力,关系到学员能否聚焦制胜机理之变研析敌军对手,把手中武器练到最精,把所学专业用到极致,使自己成为谋战研战的行家里手、打赢制胜的能手强手。

2.1 指挥能力

指挥能力是军官的基本能力,关乎胜负全局。一是全局谋划能力,善于从全局看待问题,统筹把握关键问题,精准研判形势、正确理解意图,前瞻远虑、先谋先决、先发制人。二是作战指挥能力,理解战争艺术,掌握作战方法,熟悉作战组织实施流程,会定作战决心,会摆兵布阵,善于利用一切资源达成作战目的。三是行动控制能力,能够精准掌握态势变化,有效掌控行动进程,及时调整干预,临机优化作战策略,敏捷处置突发情况。四是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力领导部队、依法从严带兵、高效练兵备战,组织部队完成日常任务活动,推动单位建设发展。五是感召引领能力,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坚决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拥有一名领导者应有的形象气质和胆识魄力,能够作官兵表率,获得广泛信任与支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切实提升基层管理、领导科学、军事运筹、指挥决策、分队指挥、作战管理等课程与实战匹配度;进一步提升学员部队实习、参与演习演练深度广度和综合效益;注重强化外军作战知识传授普及,让学员了解对手、准备打仗;切实发挥基层干部模范表率作用,以基层干部的形象气质和素养风骨,作为学员领导素养培养最直接的“教科书”;注重发挥日常管理的育人作用,牢固树立学员主体地位,让学员参与管理、参与决策,为学员指挥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平台。

2.2 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学员第一岗位任职的标志性能力,是走进部队、走上战位,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能力。一是武器平台作战操作能力,能够精通装备作战运用,按指令命令完成作战操作,快速准确、克敌制胜。二是主战装备维护保障能力,能够有效完成检测检修、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任务,确保武器装备处于良好状态。三是通用装备熟练使用能力,具备军用车辆驾驶、野战设备使用、信息系统操作、各类工具运用等技能。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大力提升教员操作教学能力,理论原理要讲通、操作维护要精通,坚持名师带高徒;切实强化模拟训练,加快模拟器研制申领步伐,提升训练广度深度;不断深化实装教学改革,改进保障模式方法,积极协调新装备进院校,积极请领新装例试件用于教学,探索装备操作训练自主预约、自主实践模式,积极协调部队建立教学基地,持续走开驻训教学模式,让学员在多看多练中不断提升操作能力;探索学员多型号、多岗位操作训练模式,促进一专多能、多岗适用。

2.3 协同能力

协同能力是个体融入集体、战位融入体系的必备能力,是联合制胜的基础。一是协同合作的自觉意识,能够准确找到本职岗位在作战链条上的定位,习惯站在作战大体系中考虑问题,乐于协作、善于配合、甘于助攻。二是岗位协同的基本方法,理解协同机制,掌握协同指令,熟悉协同操作,能够正确处理本职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关系,本级与上级、下级、友邻的关系,默契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三是联合作战的基础素养,掌握联合作战基础理论,知晓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了解其他军兵种、相邻专业岗位知识,具备无战不联、无联不胜,信息支撑、体系对抗的理念。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强化军兵种知识、相邻岗位知识传授普及,加强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建设,打牢协同的认知基础;在兵种战术、分队训练、战斗操作、技术勤务等课程中,强化岗位协同课目训练,探索推广团队考核模式,切实掌握协同方法、奠定联合基础;通过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团队作业、集体任务、文体活动等渠道,强化学员合作共赢的意识和协同制胜的能力;从日常点滴培塑学员令行禁止、集体至上的品质,通过严格的共性要求,整齐划一的生活学习状态,将团结协作内化为学员稳定的行为习惯。

3 夯实体能、适应战场

体能是基础,是对军人身心素质的基本要求,集中体现为适应战场的运动能力和心理能力,决定着学员发展的持久度,时刻保持走在前列的饱满状态、干在实处的冲锋姿态和标准更高的积极心态,始终把身心投入在沙场战场上,把状态锚定在奋斗奋进上。

3.1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完成作战任务的基本保证,是生存发展、胜战打赢的先决条件。一是健康的体魄,体现的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内含着新时代革命军人扎实的军事体能基础,要求是身强体健、精力充沛,力量强、耐力好、极限高、恢复快,能够适应长时高强度连续作战。二是敏捷的行动,能够锐利洞察战情、灵敏捕捉战机、机警应对战局、迅速采取行动、高效实施转换、有力完成任务,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三是良好的战术,具备较强的敌情观念和战场生存防护技能,扎实的军事技能基础和战术执行力,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用高于考核的标准开展日常训练,坚持练在平时、用在战时,体能技能训练考核全期不断线;压实基层干部组训施教主体责任,提升训练质效,减少训练伤病;开展武装越野、紧急集合、实射实投等课目常态化训练,在综合实践、毕业演练、操作训练中增加战术科目和战斗背景,让学员在摸爬滚打中得到锻炼;完善军事基础课目训练场地,设置逼真战场环境,增强教学训练实战化程度。

3.2 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是在残酷战场上勇往直前、不惧生死的血性胆魄,永远是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刀锋,是流淌在革命军人血液里的胜战基因。一是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战场上的流血牺牲,仍然拥有强大的内心,能够正确看待暴力与生死、正确理解战争与道德,沉着冷静、心理稳定、抗压耐挫、胆大心细。二是良好的自我调适,善于自我疏导、自我干预、自我管理,能够消除负面影响,对抗心理攻击,恢复心理平衡,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三是顽强的意志品质,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果敢坚毅、不畏强敌,闻战则喜、敢于亮剑,血战到底、有我无敌,敢打必胜、虽死犹荣。四是卓越的心理工作,善于做他人心理工作,解决心理问题,鼓舞官兵士气,激发杀敌豪情,构筑部队坚实的心理防线。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在日常训练和重大活动中严格标准,多设变局、多压重任,增加任务难度强度烈度,拓展临机课目设置,打造模拟战场环境,培塑学员过硬心理素质,让血性胆魄在忧患中警醒、在履职中强化、在真打中磨炼、在传承中升华;注重学员心理工作能力培养,以学员思想工作骨干为基础,进行周期性滚动培训,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心理工作技能进基层、进一线;持续深化战斗精神培育,坚持在思政教育、教学训练、日常管理等活动中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将学员战斗精神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行为习惯、固化为终身素养。

在具体培养学员九种军事能力过程中,还应把握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是九种能力的融合关系,九种军事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体系融合、缺一不可,虽然各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但不应将任何一种能力割裂开来理解,单独进行培养,必须树牢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坚持整体推进、综合施策、体系塑造,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二是各类学员的差异关系,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多元,九种军事能力对不同层次、年级学员的要求是有差异和侧重的,这既是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教育教学规律,这就需要在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侧重等人才培养各环节中,切实把握好类型差异,区别施策、因材施教。三是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体现,没有理性认知而强调能力培养,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应坚持先学知识、再强能力,让知识在训练中转化为能力,进而让能力在运用中再升华为新的认知,如此循环往复、接续提升。四是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关系,培养学员九种军事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通过课内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和良好的环境熏陶,应科学规划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打破内容、形式、空间的限制,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连贯性、学员发展的全面性、课内课外的一体化[5]。五是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关系,九种军事能力是对学员成长成才的普适性要求,但在全面培养的过程中应摈弃平均发展的理念,要允许学员有个性有特长,有效满足个体需求,及时发现优异苗子超常培养,针对后进不足强化帮带,促进学员成长成才、胜战打赢。

猜你喜欢

军事科技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科技助我来看云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