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构建吉林省对外开放新格局

2023-01-03张倩男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吉林省一带一带一路

文/张倩男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立足国际,吉林省作为面向蒙、俄、朝、日、韩乃至欧洲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立足国内,“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不仅仅是我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环节;立足省内,吉林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形成以吉林省为主导的新雁阵模式,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吉林省对外开放优势

●自然要素禀赋优势

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区地理几何中心,东接壤于俄罗斯,东南部隔江相望于朝鲜,最东端与日本海相距仅15公里,地处边境近海。对内是哈大经济带的重要部分,对外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生态环境呈现多样性和相对整体性,东部长白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东中部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中部松辽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西部草原湿地是科尔沁草原的延伸带。吉林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成为南北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的聚集地,具有区位优势。

●科教创新优势

吉林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为69.48%,位居全国第12位;科技人力资源指数为71.71%,位居全国第1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为90.01%,位居全国第3位。①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有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高新技术盈利企业比重居全国第2位。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实现科技创新为吉林省新一轮经济发展赋能,浪潮大数据北方总部、华为长春研究院和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等创新型企业也陆续加入吉林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接下来就是解决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问题,争取吉林省科技成果优先在省内转化;充分利用省内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国家政策导向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吉林省在全国发展的战略位置和任务,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吉林省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吉林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国际大循环发展:一方面,支持吉林在全国布局发展,提升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地位;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吉林融入国际发展大循环,深度推进长吉图国家发展战略。

二、吉林省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对外开放要素禀赋的限制

一方面,吉林省的基础设施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物流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均不够健全,这直接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根据统计数据,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公路、铁路网络密度最稀疏的地区,蒙古只有一条铁路贯穿南北,铁路设备和技术老化严重,已有设备供应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这成为制约吉林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因素。

●吉林省对外开放产业升级难度大

通过与各国贸易往来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和石化产品等等,吉林省出口的产业结构始终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等,对外开放产业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水平,对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升级难度大,很多传统产业仍然处于高耗能、高排放和低能效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产业升级难度大是制约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

●吉林省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吉林省在营商环境、管理体制、法制建设和人才机制等方面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区域贸易限制和贸易壁垒依然较高,市场准入限制多,没有达到开放和公平竞争,没有实现投资贸易自由化,一些自贸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对国内企业还有多种补助和偏向政策,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壁垒尚未消除。对外开放支持力度不够,市场体系不够优化,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因素。

三、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构建吉林省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吉林省对外开放格局的构建需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对吉林省的定位和任务,以中心城市为引领,以轴带开发为手段,梯次推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利用自然要素禀赋优势,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吉林省要从全球角度来思考对外开放的格局,利用吉林省区位要素和自然资源优势,从三个路线拓宽吉林省对外开放格局。东线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深度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联通;西线与新亚欧大陆桥对接联动,开发“一带一路”新市场;南线开放面向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链布局,融入国内大循环发展。

一是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现有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通道,加强陆路口岸与港口的合作,构建连通蒙俄、日韩和欧亚的国际大通道,打造陆海空联运通道。以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区域为中心构建联运通道,向东与俄远东及中国东北地区连通,畅通物流通道,与俄罗斯加快建设“滨海 2 号”国际运输走廊,加强口岸建设,畅通与蒙古、俄罗斯陆路口岸的互联互通;向西发展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重点发展中欧国际铁路货运西向班列,延伸至欧洲,与欧洲国家连通;向南深入中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错位竞争,与中国新欧亚大陆桥连通;向北穿越俄罗斯西伯利亚或远东腹地连通俄北冰洋沿岸航线,依托冰上丝绸之路,构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二是要建设面向对外开放合作国家的科技交流中心和技术转移平台。在“中蒙俄经济走廊” 沿线重点区域节点建设国内及国外人才交流平台和技术转化平台,从而对周边区域实现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尚未形成竞争优势的高端技术产业,如先进装备制造业等进行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依托国际市场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尤其需要提高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紧跟世界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开发国外市场,从而促进国内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一带一路”平台建设。

●以主导产业为龙头,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依托,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产业链

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应着力把握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三产联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依托,多措并举打造产业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体系需求。

一是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吉林省不仅要关注“引进来”,还要强化“走出去”。吉林省的农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和医药产品等占全省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都具有产业竞争优势。所以,应建立完善的产业引导机制,运用国内和国外的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实现产业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高端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市场,对标国家需求提供国际供给。同时,中国的石油、大豆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对于吉林省而言,保证粮食和种子安全是国家整体战略布局要求,对于关乎民生、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产业要实行保护政策,保证产业链的安全发展。

二是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导向,拓展全方位开放空间。中部以长春都市圈为中心,大力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重点对标中日韩国家对外开放需求,推进大企、大校、大所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重点推进汽车产业、医药产业、光电信息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东部以长吉珲大通道为依托,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沿边开发经济带,通过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充分利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带动作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西部以白城和松原为主阵地,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致力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形成强势区域品牌效应,积极布局海外,实现与蒙古、俄罗斯的产业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国际高端生产要素,带动产业升级优化,拓展区域经济对外开放新空间。

●大力支持创新发展,培育科技竞争新动力,强化对外开放新动能

一是要充分发挥吉林省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优势。探索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培养各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并且完善各层次人才引进、跟踪服务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同时,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把握国家“双基地”建设契机,加强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统筹推进园区、基地和众创空间等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建设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推动重点研发领域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吉林省对外开放赋能。

二是必须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要,像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必须重点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更加重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所以,需要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健康、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创新突破。推动各国达成多边贸易投资协定,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改造,并且大力支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一带一路”沿线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再调整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契机和动力。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吉林省应充分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哈大经济带等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开放发展,打造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

一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同时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政府作用,真正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降低水电气热等企业经营成本,解决好融资难问题,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企业经营费用。推动跨境道路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贸易物流枢纽建设,加强国际金融服务支持,减少境内审批程序等等,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多便利条件。释放自贸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推动重点平台开放建设,为对外开放平台提供优质营商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是构建优质的对外开放市场环境,包括开放、公平的制度、规则和标准,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看齐。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财税等支持,形成产业集群与规模化效应。加强我国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物流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建立更加完善和开放的体制机制。完善图们江区域对外贸易单行条例,促进中国(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经济繁荣。完善贸易往来密切国家的双边贸易协定,落实国家《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保障中欧班列等经济干线的平稳运行,带动吉林省乃至国内与东北亚之间的贸易发展。同时也要完善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机制合理规制不公平的市场行为,防止市场失灵的“不经济”现象,促使线上和线下国际贸易快速走上规范化、规模化的优质发展轨道。同时,在深化对外开放过程中既要“放得下”,又要“管得住”,统筹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构建高效、安全的对外开放环境。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http://www.xunjk.com/xinwen/chuangxin/202 0/1127/121798.

猜你喜欢

吉林省一带一带一路
登泰山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