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研究

2023-01-03刘静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政党延安马克思主义

文/刘静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政治传播史。正是有着富有成效的政治传播,中国共产党才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变成了工农群众和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从而获得了有效的阶级基础和支撑力量。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极其恶劣的国内外环境下,冲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广泛传播党的政治主张、执政理论以及革命成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传播效果,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一、政党政治传播要素分析

关于政治传播,国内外学者按照不同标准下了不同的定义。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政治传播是有阶级性的。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认为政治传播是一定阶级或利益集团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实施的活动或手段,是政治传播者通过多通道、多媒体、多符号传播政治信息,以推动政治活动过程、影响受传者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对策。[1]任何政党无论是在夺取政权、发展政权还是维护政权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政治传播来宣传政治主张,争取民心,获取政治认同。因此政党政治传播是指政党通过自身组织体系或大众传媒传播其政治主张、执政理念获取政治认同的过程。

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 年在其论文《传播的社会职能和结构》中提出“五 W”理论,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础。拉斯韦尔将传播过程分为五种基本要素,分别是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

政党传播的主体是政党。具体来说,政党传播的主体包括:政党党首或领袖;政党成员和各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党的传播工作要由全党来做,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每一个普通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政治传播的主体力量。

政党政治传播的受众是政党传播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党员、各级党组织、社会组织及普通大众和国际人士。政党的成员和各级党组织既是传播的受众对象,也是传播的主体。政党政治传播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受众特点,采取不同的政治传播策略。

政党传播载体包括:大众传媒,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主要以新闻宣传、新闻报道、文艺作品等形式进行传播;政党自身的组织体系,称为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比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主要依靠的是党员的人际传播方式进行。在政治传播过程中,不同载体是相互借重的,比如组织传播过程中,可能通过大众传播来实现。

政党传播内容主要包括:政党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党的哲学基础,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至上”;政党的方针政策和现实举措,中国共产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都有具体的方针政策;政党执政的实际成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政党要推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党政治传播效果,是指政治传播使受众在认识、态度等方面发生的实际变化,是衡量政治传播活动成效的重要尺度。政治传播效果,包括有没有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政治主张有没有得到认同、有没有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等,从而巩固政党活动的阶级和群众基础。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实践分析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不仅高瞻远瞩指导党的政治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而且亲自为各大报刊、电台撰写评论文章,积极主动接受国内外记者采访,对内实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和解释,对外突破了国民党的信息封锁,把党的政治主张、民主政治实践真实地传播到世界,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树立了典范。

延安时期,新闻工作者在党的政治传播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宣传报道中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反映群众实践。毛泽东把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宗旨与使命概括为“为人民服务”,他指出:“新闻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做到全心全意。”[2]在宣传报道过程中,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反映群众愿意和要求,做人民群众的喉舌,学习群众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新闻宣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宣传部是中国共产党最早设立的党的重要工作部门,并号召“共产党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延安时期,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都要定期制定陕甘宁边区的宣传计划,部署组织宣传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担任各党报党刊的通讯员,帮助报刊采写新闻,收集素材,反映群众呼声,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晋绥日报》为例,地委、县委宣传部长担任特约通讯员,县、区领导干部担任基干通讯员,普通干部担任通讯员。毛泽东曾讲:“如果仅凭专业的理论队伍,没有各个群体骨干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是难以形成气候,形成整体合力,起到良好效果的。”[3]延安时期,工会、农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也成为政治传播的主要力量。针对边区群众文化层次低的实际,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文艺宣传,进行党的政策宣传。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对革命战争和现实生活素材的深入挖掘,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政治传播,如话剧、漫画、传单、标语、画报等多种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延安时期政治传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首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因为这是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最重要的理论武器。抗日根据地相继出版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列宁斯大林论中国》《新民主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解放日报》等党报也陆续刊登《恩格斯“自然界的辩证法”著作大纲》《列宁论群众观点》《纪念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的科学工作方法》等文章,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引领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论学习热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与大众化传播。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逐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政治传播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内容丰富,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军队建设和军事策略理论、政策与策略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产物,是政治传播的重中之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能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为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并把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政治传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制定了一整套“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例行逆施,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主张和口号,以政治宣传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形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完整,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理念、路线、方针和政策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宗旨理念,也是行动准则,是政治传播的核心内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宗旨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构成了政治传播的丰富内容,包括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也包括民主选举、参议会制、三三制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和经验,还包括延安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

延安时期,政治传播受众按地域划分为解放区、沦陷区和国统区。按阶级属性划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另外还有三部分特殊群众,就是知识分子、国际人士和侵华日军。根据不同受众的各自特点,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灵活的传播策略和传播方法。传播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信仰旗帜,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化大众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全党从党的领袖到每个普通党员,都非常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发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哲学奠基。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阐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全面展开,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实现,不仅统一了全党思想,也牢牢把握住了引领中国革命的主导权。

●为抗战胜利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教育对陕甘宁边区来说是进行政治宣传和文化启蒙最有影响力的战场之一,是边区建设和革命发展的起搏器”[4]。针对陕甘宁边区干部群众文化落后的现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小学教育,建立干部学校、夜校、群众教育馆等,包括党校、抗大、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一大批培育党的各条战线骨干人才的学校发展壮大,通过开设干部培训班、识字班、读报识字组等多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救国救民的真理,传递党的执政理论和政治主张,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增强了干部群众对党的政策、对革命战争、对边区建设的理解和认同,为抗战胜利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的胜利,仅仅依靠军事斗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联合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积极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通过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面目,中国共产党将工人、农民、学生、抗日救亡团体、爱国华侨、少数民族等所有爱国民众团结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民众聚集到中国共产党周围,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一批一批的知识分子怀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和拯救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奔赴延安,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极大支持

面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隔离和新闻封锁,如何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如何把党的声音送出去?争取话语权,让世界认识真实的延安,是当时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为此中国共产党精心部署,主动作为,赢得国内外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一是在办好《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原有党报党刊的同时,在国统区创办《新华日报》,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二是积极邀请外国记者来延安采访,体验生活,在国际上宣传中共的主张,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解,传播了正面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经验总结

通过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实践的分析 ,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政治传播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政治传播是政党获取政权、发展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势不同,环境不同,党的中心任务也不同。党成立之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带领中国人民重建国家、消灭剥削压迫、取得民族解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因此阶段不同,政治传播的受众、载体形态、符号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延安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就是统一全党认识,汇聚民族力量抗日救国,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坚持将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政治传播的核心任务,并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手段,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政治传播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延安时期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也是延安时期政治传播取得成功的重要密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形成了从政治领袖到普通党员多层次的传播主体;形成了从宣传部长担任的特约通讯员到在广大群众中发展起来的基层通讯员的多级通讯员队伍。普通党员干部、基层人民大众都成为传播主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了传播工作的有序运行,汇聚起了强大的传播力量。

●政治传播必须坚持受众本位理念

受众本位,就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政治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延安时期为解决政治传播脱离群众的问题,党中央提出:“党的宣传家和鼓动家要熟悉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有密切的联系,了解群众的生活和心理。”[5]在延安时期的政治传播过程中,考虑到边区民众文化落后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枯燥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转化为生动形象的、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增强了政治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政治传播要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坚持受众本位理念,不断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将党的理论传播本土化、口语化、通俗化,让普通党员和老百姓能入耳、入脑、入心。

●政治传播必须坚持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相结合

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全面封锁,中国共产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进行政治传播,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团结、坚决抗战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一是进行有效的对内传播。通过组织传播、媒体传播,使广大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优秀的政党品质、出色的执政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二是积极进行国际传播。建立延安对外交际处、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等外事机构,向海外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正面形象;借助外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基本情况,陕甘宁边区生产生活情况及民主政治建设情况,以确凿的事实批驳了诋毁党的各种谣言。

猜你喜欢

政党延安马克思主义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走进延安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