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蓝墨云”的《高等数学》云教材建设初探

2023-01-02盛晓玲毛大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材高职

盛晓玲,毛大会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0 引言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高职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思想方法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本工具,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知识的“载体”——《高等数学》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文字描述已不适应当今的碎片化学习,特别是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职学生学历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等数学》刷题频率逐步升高,纸质教材难以支持大数据分析等问题,传统的纸质教材呈现出的问题愈发明显。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关乎着高等数学课程在整个职业教育中基础性的地位,所以《高等数学》教材建设是否符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影响着高职专业课程发展的步伐,更关系到培养学生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其意义重大,不可小觑[1]。

1 传统《高等数学》教材现状

现行的《高等数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大学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或浓缩版,教材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内容偏重逻辑性、严密性与完整性,但在专业服务、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缺乏特色,在教学实际中围绕数学概念、理论及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会运用或无法运用,甚至许多学习过且被认为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都觉得除了应付考试毫无他用,学生对这种纸质教材的可读性及认同度均不高。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材建设不断贴近前沿和新兴技术,开发了大量的信息化教材,并逐步向数字化迈进,先有配套光盘、共享课程博客以及精品课程网站等资源,后有微课、慕课大量兴起,部分教材已经引入二维码扫描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在看书的过程中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动画,完成作业、进行测试,但是前提是教材还是必须在手上,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受到限制,传统纸质教材的简单数字化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2 现阶《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等技术的成熟,看教材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更喜欢通过手机看电子书、视频、图片等富媒体资源,有疑问的也习惯性地在手机上“百度搜索”查找资料,这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云教材提供了可能,教材开发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逐步打破传统的纸媒教材形式,教材轻质化、电子化、富媒体化,将数学思维、数学文化、数学精神有机地融入数学知识中。云教材将富媒体技术和数字教材结合,拓展了数字教材的功能和形式,实现学生与富媒体资源自然的交互体验,具有资源数量丰富,延伸阅读,碎片化学习的特点[2]。学生想在一个非常微小的时间节点里,比如在学校食堂、寝室、图书馆、运动场,也可以在校外等公交车、乘坐地铁、公园健身、商场购物等闲暇时间,突然想学习了,这个时候可以不用随身带着教材,只需要手里拿着手机,通过云教材进行学习、刷题,《高等数学》教材开始有移动阅读功能,脱离传统的纸质形式。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灵活、有趣。学生不再为听不懂课而苦恼。

3 基于“蓝墨云”平台《高等数学》云教材的设计与制作

基于“蓝墨云”平台的《高等数学》云教材是一种集富媒体数字出版、移动学习、云服务和大数据于一体智能教学内容,它自适应所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融合了微课、动画等数字资源辅助学习,独有的学习互动、交互测试内容让自主学习更轻松有趣,笔记、百科、朗读、字典等辅助支持功能与学习场景无缝融合,更能实现笔记社交、知识点讨论问答的社交化学习,配合云班课还可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智能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它重新定义了未来的教学资源形态和学习方式。

3.1 拟更新教材内容——适合高职类多元化学生特点

《高等数学》云教材将传统教材的章节体系打破成碎片,但不是照抄照搬、简单打散,而是遵循高职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以及高等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数学知识要点、演示案例、收集科学家故事及实际应用案例、挖掘课程思政案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文本、图片、视频、动画、气泡、外部链接等方式精心设计成短小精悍的知识点模块,融入云教材,将数学思想、典型例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促使移动化,碎片化学习的实现[3],首先根据细分模块编辑目录,编辑对应模块的文本资料,再在文本资料基础上,运用图片、画廊、视频、气泡、动画、外部链接将教学内容分解和补充。如在函数的概念知识点处,将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以扩展阅读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了解到“函数”由来从国外的莱布尼茨、伯努利、欧拉、狄利克雷,再到中国的李善兰;三个分段函数图像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分段函数中分段纳税模型,教育学生诚实纳税,遵纪守法,不偷税漏税,以纳税为荣的爱国主义热情;极限的概念以视频形式引入两个中国古代的极限思想案例,插入外部链接百度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周和刘徽,引入庄周《天下篇》古诗“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并配上动画,体现了哲学思想的有限向无限的转化,自变量不同变化导致因变量的不同结果,揭示了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通过极限概念的教学,培育学生要端正人生价值理念,让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民族复兴大业之中,培养学生凡事追求卓越与完美的“工匠精神”。云教材融入数学文化,融入思政元素,丰富鲜活教学内容,给学生直观感受,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体现数学学科及人才培养特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合目前高职类多元化学生特点。

3.2 拟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传统的教育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云教材的交互练习,笔记、讨论等,实现多层次的交流互动,改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提高互动效率。基于云班课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前先将所要讲述的《高等数学》云教材内容通过云班课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课前预习、做测一测、记笔记、留问题,老师通过云班课平台得到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及学生留下的问题反馈调整并改进课堂教学。老师利用云班课随时追踪学生学习云教材行为,该平台云同步记录学生学习笔记,阅读痕迹,交互测试结果,便于过程性评价,实现了课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可控化[4],体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魅力。

3.3 拟改变学习方式

云教材学习载体可以是手机、iPad以及电脑等移动端。实现移动式多平台使用、互动式学习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主学习。当学生某一知识点没懂时,可反复学习,直到懂为止。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己的掌握学习进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信息化教学和灵活性学习的需要。

纸质教材中章节后的练习题主要是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而云教材中的测试通过趣味化的方式进行,增强参与感,交互性测试答题完毕后可方便快捷地查看答案,并可反复测试以强化认识和理解[4]。比如导数的概念这节,导数的定义式学生很难理解,相应的习题根本不会做,在《高等数学》云教材中插入导数的概念引入案例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插入交互练习“测一测”巩固导数的定义式,特别是每节同步训练中的交互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可让学生随时随地刷题,出错——订正反复进行。

总之,新时代信息化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无论是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还是教学模式都将深受信息化的影响,基于“蓝墨云”的云教材和云班课是践行“互联网+”教育的革故鼎新之举,《高等数学》的教材将迎来新的变革,高职《高等数学》云教材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云教材建设既要考虑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高职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作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应当正视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思考、积极改进,积极探索,为能建设出既能适应时代潮流又能符合“互联网+”背景的《高等数学》教材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