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本泽根 育人育心
——构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

2022-12-31胡荣堃北京市正泽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特需心理健康心理

胡荣堃 _ 北京市正泽学校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加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学校,北京市正泽学校自2017年建校之初就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经过实践探索,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

理念与原则

正泽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心理健康是学生全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学校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让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上均展现出完全良好的状态。二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内在人性关怀的体现,蕴含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关注人发展的各方面需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深层追求与共同目标。

根据以上两个理念,学校形成了两个实践原则。一是面向全体、重点关注,预防为先。学校始终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构建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习内容、方式和环境,并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坚持预防为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二是全员参与、全学科关注、全资源整合。学校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体教师的责任,每个教师都要在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将此作为各学科教育目标落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同时需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实践和探索

1.基于课程融合的团体教育活动

基于课程融合的团体教育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团体性教育活动。“课程融合”一方面是指充分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相关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有机融入;另一方面是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校本特色实践活动中,如针对学生交往中的真实案例开展主题班会,或在各年级游学活动中融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学习内容。

2.课堂文化建设与学科渗透

学校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致力于促进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科渗透,将有助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素融入课堂教学。

构建“生本课堂”,一是通过支持性的课堂环境、鼓励性的即时评价、多样性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信表达和互动。二是设计富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三是关注学生的“心流”体验,让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打造“融合课堂”,一方面,注重发挥各学科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独特价值,注意学科内容的心理渗透点,将学科教学与心理辅导相整合。另一方面,关注情感目标的设定和达成,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所有学科都要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纳入教学设计,通过切实的教学过程逐步落实。

3.“特需”学生的“矩阵式”档案和三级支持体系

学校将“特需”学生划分为“学业特需”和“行为特需”,前者主要是指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后者是指日常行为中存在明显问题或症状。针对上述学生,学校建立起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特需生个人档案。在班级层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充分的了解,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于有明显效果的学生开展持续行动和观察,同时将无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上报为“年级特需生”;在年级层面,经过分析讨论乃至干预,仍无法解决问题的学生,可上报为“校级特需生”。

4.全员参与、因人而异的教育辅导活动

根据学校“全员参与”的实践原则,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因此,班级中很多学生问题都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主管等通力合作、共同解决的。在校务会上,校长带领全校主管讨论最多的就是针对校级特需生的具体举措。正是在学生具体问题的解决与行动中,逐步形成了“人人有责、共同关注”的工作机制。同时,学校倡导全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和个性特点,充分利用校园的多样化空间、设施和资源,灵活采取多种教育辅导方式。

5.注重学生身心体验的校园建设

学校从学生身心的发展需要出发,以“温馨、精致、开放、融合”为理念开展校园建设。其中,“温馨”强调环境设计中让人有安全、舒适的体验。比如,青龙桥校区增加了楼宇间的连廊,让师生可以更加方便地穿梭、走动。“精致”是指环境、设施要彰显较好的审美。比如,一年级校区是带有小花园的四合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建筑文化的熏陶。“开放”强调校园环境整体呈现包容、接待的开放性。比如,正泽的校园中有大量的全开放性空间和定时开放区域。“融合”是指校园环境要让学生有充分参与、体验的空间。为此,学校提出“三大空间”的理念,把整个校园作为开放的“大书吧”“大教具”“大工作坊”,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与探究。

成果与展望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独特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从目前的实践效果看,确实从整体上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扩充专业队伍,建设更具规模的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并发掘现有设施的价值,开拓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如充分利用学校屋顶平台上的“正泽百草园”,开展园艺心理的实践探索。同时,结合学校初中部的建设,持续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路径,形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九年一贯制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特需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患者眼中的“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