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儿童学会需求表达
2022-12-31白静北京市朝阳区安华学校
白静 _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学校
需求表达对于特殊儿童是最基本的沟通内容。但是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在需求表达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尤其对于无语言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而言,更是困难重重。本研究旨在通过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帮助学生建立需求表达的模式,达到自主表达与沟通的目的。
首先,在干预前准备阶段,应明确学生强化物并制作图片沟通卡。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是用图片向对方换取想要的物品。因而在干预之前,需要明确学生的强化物,寻找学生的喜好。同时,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进展到一定阶段后,还需提高学生的图片区辨能力,因而还需要调查学生最不喜欢的食物、活动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活动中选出正确表达意愿的图片,提高学生的图片区辨能力。在此之后,需要制作图片。明确学生的强化物及准备好图片后即可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的训练。根据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基本原理,该训练可分为六个阶段。但具体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及干预时间等因素。比如,笔者在对某学生实施干预中,采取了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第一到第三阶段的干预。篇幅所限,本文以第一到第三阶段的干预为例,简要阐述实施过程。
其次,分阶段实施干预。
阶段一:学生以一张图片交换想要的东西。经过强化物调查,香蕉是学生最喜欢的强化物。
实施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桌子前面对面坐好,家长坐在学生身后进行辅助。教师将香蕉放在自己面前,将香蕉图片放在学生面前。学生伸手想要去拿香蕉,家长辅助学生拿起香蕉图片,将图片放到教师张开的手上。教师接过图片,以赞美“好棒”等来奖励学生,同时给学生香蕉。学生在家长辅助下完成第一次用图片交换想要物品的兑换。
完成一次兑换后,教师需将香蕉图片再次放到学生面前。当学生再次有想要香蕉的意愿时,在家长辅助下,重复练习用图片交换香蕉的活动。家长的辅助和教师张开手的提示应逐步减少、消退,直到学生能够自己完成整个过程。
阶段二:从板子上取下图片换取物品,同时进行增加距离的练习。
实施过程:这一阶段与上一阶段的不同之处在于物品的图片不是放在学生面前的桌子上,而是被粘在学生面前的沟通本上。当学生表现出想要物品的意愿时,家长通过肢体辅助学生从沟通本上取下图片交给教师,完成兑换,教师也要给予赞美并及时将物品给学生。家长给予学生的辅助应逐渐消退。另外,在此阶段,还需加强增加距离的练习。一方面要增加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增加学生与沟通本的距离,最后同时增加这两个距离,确保学生能够自主走到沟通本处拿取图片并找到教师完成兑换。在此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辅助逐渐撤离,直至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
阶段三:图片区辨练习,当把学生喜欢的东西的图片和不喜欢的东西的图片并列在一起,学生能选出他喜欢的东西的图片。
实施过程:将两张图片放在沟通本上,其中一张是学生喜欢物品的图片,另一张是不喜欢物品的图片。当学生选择喜欢物品的图片时,就给他喜欢的物品并给予赞美;当学生选择的图片是他不喜欢物品的图片,就给他物品,但是不给予赞美。随着学生运用熟练程度的增加,教师会在沟通本上增加其他图片,包括学生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最后,干预实施的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每天0.5小时的学习,学生已能够在有需求时,通过图片表达意愿与他人进行沟通,目标行为达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需求表达主动性。通过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表达需求。学生在学校能够自主表达对于水果及零食的需求,在家中能够自主表达吃饭及如厕的需求。
提高沟通效度。学生借助图片能够向他人准确传达信息。学生的内在需求转化为外显图片。图片的信息不同于学生固有的手势语言或者行为表现,传达的信息是准确一致的,能够被他人有效理解,沟通的效度得以提升。
改善及扩大需求表达方式。学生对于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替代及扩大学生需求表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