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合理,“学”得深入
2022-12-31曹锐北京市润丰学校
曹锐 _ 北京市润丰学校
“问学课堂”本质是创造学生“问”的机会,赋予学生“问”的权利,重视学生“问”的感受与体验。通过“问”,引导学生“奇思妙想”,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中,笔者与学生演绎了一堂“问”与“学”的合作学习课堂。
第一,精设问题,启迪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单元训练要点和章节的重难点,针对学情设计思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在前置作业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三角形如何分类?之前是如何学习三角形的?通过这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学生发现之前将三角形两边位置特殊化得到直角三角形,此时容易提出“如果将两边的数量关系特殊化会怎样”的问题,这就很自然地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学习、新知识结构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
第二,梳理问题,明确任务。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等腰三角形,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等腰三角形角有什么关系、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等问题。由此,引出学习内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在筛选问题时对学生进行了聚合性的思维训练。
第三,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能够主动开展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抽象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四,拓展问题,解疑释惑。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学生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展示了三种思路,并分组完成论证。这时一名学生问:“除了能得到∠B=∠C,还能得到其他的结论吗?”问题一出,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证明过程,获得意外收获,通过分组展示,获得“三线合一”的性质2,将学习引向深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延伸问题,归纳提升。在学完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后,学生用问题串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了提升:等腰三角形是按照怎样的思路研究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指的是什么?等腰三角形性质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师生一起绘制出思维导图,整体构建问题支架,引领学生继续探究,既达到了总结知识点的目的,形成问题研究的“基本路径”。
第六,追问问题,回归单元。在课程接近尾声时,继续追问学生:“本节课你还有哪些困惑?学生回答:有没有比等腰三角形更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是否相等?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除了定义)?用相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在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学等边三角形,利用轴对称性探究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
善问会问,自解自问,学以致用后再提出新问题,这就是课堂的最高境界——问学是求知目的,求知成为问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