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好教师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2022-12-31唐河县基础教研室剧爱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思政

唐河县基础教研室 剧爱玲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 条建议》中第37 条是“向初到学校工作的教师提一些建议”,开篇这样写道——

我记得,我在学校工作的头10 年过得很慢。后来,时间飞驰得快了,而现在我觉得,一学年才刚刚开始,就好像快结束了。我谈这一点个人体验,是为给新教师提醒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不管青年时期的工作多么紧张不懈,总能找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智慧。要记住,你的20 年教龄不知不觉就会到来,你会迈进一生的第五个10年,感到时间不够用的时期就会到来,那时候,你就会忧伤地说:“唉,我要是知道该这样做,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这样做,那么,年老时工作就会轻松些了。要知道,我还得再干20 年工作哩!”

初登讲台,如何少走弯路?如何在短时间内站稳讲台并行稳致远?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诲,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出来,希望给年轻教师些许启迪。

喜欢

教师要喜欢自己的学科,明确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师的使命。青年教师首先要建立起对所教学科的浓厚兴趣,热爱自己的学科。这是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前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期望新教师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专业。要了解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同”与“不同”,通过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和理解,获得教师自身成长的特殊因素。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希望新教师用丰厚的学科知识滋养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国情意识和世界胸怀,引领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干一行,爱一行,才能专一行。记得刚入职的那几年,每接新班的时候,我都会告诉学生:我爱我的学科,也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学科。

曾经和学生有过这样的对白——

师:什么是政治老师?

生:政治老师就是教政治的老师呀!

师:不,政治老师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崇拜者、学习方法的向导、日常生活的知心朋友。我将为之努力,希望得到同学们的支持。

建议思考:学科的特性是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你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钻研

教师要钻研自己的专业,做新时代合格的思政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 条建议》第15 条“理解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阶段”里教导我们:理解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阶段。……不要害怕在每堂课上抽出尽量多的时间来掌握新教材!这将得到加倍的补偿。为理解知识而付出的脑力劳动越有成效,学生做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用于检查家庭作业的时间也越少,而留下来供讲解新教材的时间也就越多。

的确如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发现,哪怕是刚刚讲过的知识,依然有部分学生感到迷茫,致使在做作业或测试时,与这些知识相关的题目不会做。究其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对教材的初次学习没有做好。

过教材关是一个学科教师成长的初始阶段,也是必经阶段。这里的教材不仅仅是狭义的教科书,还有课标、教师教学用书等必备的教学辅助书籍。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新教师就会渐渐理解本学科教材特殊的逻辑进路和线索,梳理出单元、课、框、目之间的逻辑架构,并感悟到其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上好课奠定基础。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教师理解透彻,在课堂上通过设置适切的情景—任务—活动—感悟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在感悟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如此,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所教学科的课堂育人质量自然提升。

建议思考:初中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六本书的线索是什么?新课标来了,你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接受?把新课标的内容和教材对照一下,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走心

教师要制造教学吸引子,上走心的课,让学生爱上政治课。

什么是教学吸引子?王升老师在《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 这本书中这样阐述:“吸引子是主体参与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心理与行为,是推动主体参与发生、发展的前沿性、敏感性机制环节。”因此,我认为,教学吸引子是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热情,助长学生主体参与行为的各种诱因。它可以是教师富于激情的话语,可以是有趣的讨论话题,也可以是一种奖赏。没有这些吸引子,学生的主体参与就只能处于“冬眠”状态。

可以说,思政课是不太吸引学生的。同时,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课堂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我在教学的初期尝试运用“愉快教学法”,注意设计并运用好教学吸引子,以保障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比如,运用及时的评价鼓励,小组之间的竞赛,新鲜的素材,喜闻乐见的歌曲、对联、寓言故事等,去激活、显化学生的潜能。吸引子可以用在导入环节,也可以用在结尾环节或者课的中间。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植入。

对于新教师而言,可能我们对教材内涵的理解不那么透彻,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不那么智慧,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年龄和性格所长,与学生很快建立一种亲密关系,迅速吸引学生,从而使其生发出一种探索的欲望。

记得我刚入职的第一节课,由于是中途接班,自然会有诸多不便。因此,我在课开始时给学生讲故事,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朗读一首小诗,一语双关。30 年前的我,就是凭借这第一节课,走进了学生的心中。以后的每一节课我都变着花样吸引学生,或在启课时,创设情境让课堂引人入胜;或在中间,让学生双方争辩,欲擒故纵;或在结尾,抖个包袱“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样,节节都上出让学生和我们自己“走心”的课,自然赢得学生的认可。

我坚信,上好课是教师的立教之本,更是一个教师获得学生发自内心尊敬的专业素养。只要学生喜欢,只要我们坚定上好课的信念,我们教育教学的智慧就会不断迸发。

建议思考:你理解教学吸引子的概念了吗?你以后打算如何创设教学吸引子?开学啦,你尝试过用哪些方法来为自己的课堂增辉,效果如何?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 条建议》第37 条“向初到学校工作的教师提一些建议”里,还告诫我们:为了在进入老年时不后悔,也为了自己的加速成长,青年时期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一点一滴地积累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智慧。

我认为,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会记录自己的教学日常,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教学反思或教学日记。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许多教师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观点,我也深有体会。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在上完课的间隙,用几句话快速记下这一节课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和最遗憾的地方,并简单思考背后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告诉自己,何不坚持下来呢?就这样坚持了三年,有时也会忘记,也会懒惰,可以凭借记忆,再补上。正是这样自觉的坚持,让我能够思考自己如何提升课堂内涵和学生的成绩,思考如何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课堂改革和成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育人育分”的理念在我脑海里出现。我的课堂既要培育学生的素养,又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既要关注显能生,又要重视潜能生,我相信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梳理,在梳理中提升。闲暇时分,我把这些思考连缀成文,《微笑着开始新的一课》《走进学生的心田》《初高中政治课教材衔接的思考》《科学记忆政治概念》《复习课育人又育分》等文章,都是我早期获奖或发表的文章。这些思考的火花及获得的奖励,点燃了我教育教学的热情,也给了我不断探索课堂的动力。

传播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托举教师专业成长,是一名教研员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如今,我把自己对学科的热爱和对教育教学事业的追求化作持续对年轻教师的喜爱和期待:小荷早露尖尖角,化蛹成蝶炫课堂。

建议思考:你有积累教学素材和教学智慧的意识吗?教学反思该怎样写?你思考过自己的课堂吗?试一试,看看会有哪些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既是一位教育科学家,又是一位教育艺术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适性、先进性和丰富性。年轻的同行们,要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新时代好教师,建议大家都要像他一样葆有爱心、童心和事业心。我相信,一个年轻教师,有了这“三心”,加上对学科专业的持续钻研,就一定能早日在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站稳讲台,成为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新时代思政好教师!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10封被尘封的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译著背后的故事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