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减负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2022-12-31◎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提质教学活动评价

◎曹 鑫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双减”政策的直接要求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学活动要兼顾“减负”与“提质”两个方面.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前者是实现后者的途径.在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负担通常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现状,明确学生的学习实际,并立足于学科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逐步优化教学过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使学习活动更加高效.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提质减负理念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已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其中,以下几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第一,教学方法的使用依然比较单一.尽管教师在教学方法多样化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讲授法”依然是教师比较依赖的教学方法.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比较刻板,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枯燥的感觉.此外,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流于表面.

第二,育人目标比较片面.数学课程的育人目标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一系列转变.尽管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关注的育人重点有时仍然会比较片面,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过于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对于情感态度、数学思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比较忽视,这无疑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都处于课堂的中心位置,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进行.尽管新课改的推进使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不够突出.受此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

第四,学习活动流于表面.教师有时会将学生是否熟练记忆教材知识视为主要指标,甚至当作唯一指标,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思维发展以及学习深度的拓展受到一定抑制.

第五,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一方面,学生接触的教学内容通常局限于教材中,忽视了向外的延伸与拓展,导致学生的知识视野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多数情况下局限于课堂中,忽视了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这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第六,评价模式有待完善.一方面,教师有时会忽视评价环节的重要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将教学中的精力过多集中于课内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中,而对于评价环节作用的认识并不充分.另一方面,现有的评价方式过于简略和单一,比如,教师会简单地用“优”“良”“差”这种比较绝对的标准评价学生,导致评价环节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提质减负下初中数学教学原则

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提质减负,教师需要依据恰当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从整体来看,以下几项原则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科学性.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模式,科学性都是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符合学科特点,保障知识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二,主体性.“双减”是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的政策,所以,提质减负理念的应用也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最核心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与理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启发性.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帮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所以,将学生视为课堂中心并非意味着反对教师干预.相反,学生只有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四,开放性.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所以,开放性原则与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极为相符的.一方面,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教师要结合所学知识引入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弥补课内知识的缺陷,同时,还要在学习中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范围的开放,教师要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第五,趣味性.趣味性原则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教师只有遵循趣味性原则组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为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三、提质减负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长期以来的初中数学课程中,心理负担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所以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将创设课堂情境视为一种有效方法.借助情境,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更加活跃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结合本课内容,我利用“发明国际象棋”的故事创设了情境.这个故事讲述了国际象棋传说是古印度的一个人发明的,为了奖励他,国王让他任意说出自己想要的赏赐,但这个人却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要求:把麦粒放入国际象棋棋盘的64个格子中,从第一个格子开始,每个格子中的麦粒分别是1粒、2粒、4粒、8粒……国王想要答应他的要求,但宰相却告诉国王:“即便将整个国家的小麦全都弄来,也根本做不到.”对于这个故事的结局,学生感到十分好奇,不明白为什么看上去数字不大,但却需要这么多小麦.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出了本课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学习意愿.

(二)设计驱动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正如前文所述,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提质减负,教师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与启发性原则.在这两项原则的引导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教师要结合课堂知识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以此来为探究活动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线索.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可以使其学习活动更加高效.

比如,在教学“立方根”时,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课内容与此前所学的平方根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学生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同时,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些问题,如:(1)对比平方根,怎样描述立方根的概念?(2)0、负数、正数的立方根分别是多少?(3)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应该怎样估算其立方根的近似值?(4)“立方根”与“平方根”之间的异同点是什么?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了探究,从而对本课内容有了逐步的认识,并梳理了自己的困惑.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学习难点

从学科特点来看,很多数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增加了学习活动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滋生畏难情绪,这无疑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更加直观的演示,从而逐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并实现学习活动的减负.

比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本课主要讲述了直线和圆之间存在的相离、相切、相交三种位置关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根据三种位置关系作出或者直接出示图片.但从效果来看,若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对位置图进行静态的观察,很难使学生准确理解影响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的因素,学生只能通过比较与测量进行抽象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借助几何画板进行了演示.在几何画板的绘图界面中,我首先任意绘制了一个圆和一条直线,然后通过拖动的方式改变了直线的位置.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感知在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发生了改变.这不但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便捷,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总之,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是实现提质减负的有效方式.

(四)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这除了要求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之外,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保护学生的个性.从认知规律来看,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所以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逐渐产生明显的差异.受此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的学习负担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据此开展分层教学.

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结合本课内容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了以下两种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第一,基础任务.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这三条边和∠A,∠B,∠C这三个角是对应的.若b与c的长度分别是15和17,那么,a的长度是多少?第二,提升任务.例如,有一张长方形的纸片ABCD,小兰用这张纸玩折纸游戏.小兰在CD边上找到了E点,然后沿着AE这条线对折,长方形顶点D恰好落到了BC边的F点上.已知这张纸片的长和宽分别为10厘米和8厘米,那么,EC的长度是多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要探究的任务.通过这一过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五)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双减”政策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仅仅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入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我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与“负数”有关的数学史料.从史料来看,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正、负数的概念,并且对正负数的运算方法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负数的数学著作.同时,我还讲述了一些我国古代应用负数的案例.通过这种资料,学生了解了我国在这一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了自豪感,并且积累了更加丰富的与负数相关的知识.此外,我还介绍了一些我国数学家研究负数知识的历程.通过这些内容,学生明白了数学领域取得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研究成果,都需要数学家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也要具有恒心.我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

(六)注重变式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

学生要想在数学课程中实现学习活动的“提质”,必须以良好的思维能力作为支撑.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使教学活动停留在浅层知识的“灌输”中,而是要不断拓展学习活动的深度.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变式练习中,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数学问题.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一题多解是变式练习中的重要方法.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两个连续的奇数相乘结果为323,那么,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针对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思考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观察和总结,我发现学生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解题方式:(1)将较小的奇数设为x,另一个数字为x+2,即x(x+2)=323;(2)将较大的奇数设为x,另一个数就是323/x,所以x-323/x=2;(3)设x是任意整数,所以,这两个数分别是2x+1与2x-1,则(2x+1)(2x-1)=323,最后要求(2x+1)与(2x-1)的值;(4)设两个奇数分别是(x-1)和(x+1),(x-1)(x+1)=323,最后要求(x-1)和(x+1)的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探究了各种解法,并据此展开了交流讨论.这一过程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七)组织生活实践,促进知识应用

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将学习活动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组织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利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帮助学生“减负”.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学习活动的“提质”.

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完成课内知识的教学之后,我提供了一些课外实践任务,例如,利用本课所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要自主思考和设计具体的方案,并记录自己的活动过程.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想到了在阳光下利用木棍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我利用本次活动,不但巩固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组织生活实践是提质减负理念下的重要教学方法.

(八)完善评价方式,实现提质增效

评价作为完整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样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提质减负理念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评价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提质减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首先,教师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点评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相互评价,从不同视角,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教师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除了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外,教师还要着重评价学生在学习方法使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从而明确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因素.最后,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当中的表现,从而准确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进步情况.

综上,提质减负理念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从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要随着教学的推进及时对教学方法加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提质教学活动评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