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岗证赛”融合下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12-31刘晔

科技风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证书竞赛岗位

刘晔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南平 353000

在深化我国经济结构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社会和企业对于食品检验检测优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职教20条”提出要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养为社会服务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1-2],而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1+X”证书作为指导思路设计和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丰富学生技能,拓宽学生职业岗位适应性,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坚实基础[3-4]。“课岗证赛”融合则要求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1+X”证书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技能大赛对接评价标准,进而提升院校教学实践能力,夯实学生岗位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培养高质量人才[5]。为了贯彻职业教育文件精神,我院作为“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的基础上,探索“课岗证赛”教学模式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和实践,以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人才培养现状

1.1 岗位技能不够扎实

我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是一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专业,旨在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相关单位需求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和相关检测机构中,品管员、食品化验员为其主要的对应岗位,但根据企业调研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岗位工作中所需要的关键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够全面,不熟练大型精密仪器操作和维护,缺乏仪器与仪器间的联用知识。究其原因在于,长期处于教学岗位的现有专职教师长期脱离生产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岗位信息和需求的实时动向把握不准确,教学内容、资源相对滞后,对于岗位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任务无法形成针对性教学,同时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只注重小任务、小知识点的完成,忽视在真实岗位检测环境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实践技能的联用,导致课程、实训内容与岗位职能相分离,学生综合技能无法得到有效锻炼。也由于仪器分析课程课时较少,加之企业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但院校内大型精密仪器价格昂贵且更新不及时的状况,无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地掌握仪器操作和维护。

1.2 “1+X”证书对应的核心技能有待提高

“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点涵盖粮农食品在生产、流通、检测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理解、食品工厂质量安全管理虚拟仿真软件的操作以及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等相关技能的应用;需要在多门专业课程的架构上进行证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与实训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技能点多,内容庞杂;而学生系统学习能力较差,处于一知半解的层次上。教师在教学中仅依托传统的纸质教材和教学资源,往往会忽视与“1+X”证书标准的衔接,缺乏一体化有效的教学设计,课与证书之间难以串联,容易导致知识技能点零散,学生掌握水平有限,无法完成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学到做的流畅过渡。

1.3 竞赛能力有待加强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新的风向标,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竞赛中检验职业教育的成果,稳步职业教育的发展[6]。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竞赛共分为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检测和重金属污染检测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理论知识、预处理操作、仿真软件操作、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五个子任务,不仅考察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性,还主要考察学生的应变、抗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竞赛竞争激烈,学生仅依靠赛前突击,与课程教学相分离,耗费时间长,训练难度大,也较难实现竞赛成绩的突破。因此,教师需要以课程为支撑,将竞赛重点知识和核心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以竞赛评分标准作为考核依据来培训和选拔竞赛选手。

2 改进教学模式,实现“课岗证赛”深度融合

“课岗证赛”融合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立足于岗位需求,围绕“1+X”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评价标准,培养具备食品生产、食品检测、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食品经营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等职业能力,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课岗证赛”的深度融合[7]。

2.1 以岗定课,深化产教合一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服务食品企业和检测行业作为根本立足点,首先对辖区内食品企事业开展调研分析,积极掌握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和动态、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人才供需状况等基本信息,深度剖析职业岗位定向对接的核心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细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课程内容。同时根据绿色食品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绿色食品产业元素有目的和有方向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用“产教合一”让教学的每个环节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和新动态紧密结合,采用项目任务式教学导入,寻求完成岗位任务的新标准、新方法、新工艺,使食品检验检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绿色食品生产实际中的要求相一致,做到教育教学与职业岗位水乳交融。在讲授专业课程内容时,教师以企业食品检验检测岗位的工作内容来设置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就能准确把握检验检测岗位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培养良好的操作规范和职业意识,做到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学习导师和企业导师、仿真实验和全真实验、学生和员工”六个双线对接,通过校企协作育人,与食品行业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指导课程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推进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紧贴职业岗位需要,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推动学生零距离就业,凸显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优势。

2.2 以证设课,提高核心技能

根据“1+X”粮农食品安全等级技能证书考核内容,深度解析证书考核要点,结合证书考核以理论知识+仿真软件操作+实操技能的特点,设计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将证书内容标准融入课程实训教学当中。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规范意识淡薄等问题,采用“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实践技能”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操作规范性、完整性进行鉴定。在实操实训中,学生进行小组训练和考核,按照证书评分标准对操作要点进行过程性组间互评和组内自评,辅以学生错误点的定格示例,以及教师的纠偏、示教,学生能更深入理解证书的考评内容和过程性评价标准,最后小组成员进行归纳和反思,讨论分析疑难点、薄弱点,加强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进一步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改革课程的成绩构成,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完成学生在理论知识、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的三重提升。

2.3 以赛促学,强化竞争能力

以竞赛塑良好学风、促优良教风,根据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考核严谨细致、规范化程度高等特点,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考核机制。深入分析国赛赛项规程,以国赛赛项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和重金属污染检测为项目驱动,将每个赛项项目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解析,细化考核评价标准。教师有针对性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基础理论、仪器分析、数据分析、样品预处理核心技能和竞赛要点引入课程教学中,采用“探—导—练—赛—评—固”三阶段六阶梯递进式教学训练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强效抗压水平,同时为了贴近国赛考核目标,改革教学手段,在课堂实训中,依托传统技能实践基础上,加大大型仪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实训力度,提升学生对竞赛内容和过程的整体把握程度。在此模式下,学生能迅速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磨炼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教师再根据每个模块学生考核的总体成绩,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薄弱点,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按照“技能突出+实操特长”的模式,选拔出优秀的竞赛选手参加省赛、国赛。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得以拓宽视野,强化实操技能,展现积极求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完成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最终,学生将学历教育在竞赛与考证中转化为岗位技能,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 “课岗证赛”融合下三教改革实施路径探索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课岗证赛”融合的教师教学团队,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积极与中农粮信(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鼎检测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师资培训与企业挂职技能锻炼,在职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业学习食品加工新工艺、检测新标准以及新方法,参与企业一线工作,及时把握食品检测、食品管理岗位动向,准确掌握绿色食品发展政策和趋势,实时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策略。同时,定期聘请企业名师、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工开展专题师资培训,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根据课程构建和覆盖核心技能的需要,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进行划分协作,有所侧重,建立服务于“1+X”证书、技能竞赛、职业能力和课程建设相互融合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团队。这有助于提升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食品专业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2 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

依托于职教云、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开展多样化、信息化教学,共享优质微课、MOOC资源,通过教学平台疑难解答、课堂讨论、竞赛答题、教学评价等有效环节,教师能实时把握学生的动态学情,据此更新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手段。同时引入“学习强国”平台中最新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学生从案例解析过程中,深刻领悟职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规范和法治意识对提升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体会食品检测岗位职业职责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完善竞赛题库和课程教学资源,创建“课岗证赛”为一体的教学共享平台,进一步推进食品检测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为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服务。

3.3 开发“课岗证赛”融合活页式教材

目前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岗证赛”融合的活页式教材较为匮乏,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托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以高职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衔接“1+X”证书标准和国赛标准,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与食品检验检测项目的真实案例作为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以食品检测项目作为教学大情景,将预处理、上机检测、虚拟仿真实训、数据分析划分成小任务编制活页式教材,充分凝练食品检测技能和虚拟仿真实践能力。通过“课岗证赛”融合活页式教材的使用,进一步细化岗位任务,推行“1+X”证书制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仪器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职业技能水平,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有机融合,构建依托岗位职能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深度落实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

3.4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实践教学在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核心技能和核心岗位中至关重要,是实现食品检测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课岗证赛”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下,依据专业群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与职业证书要求,建有虚拟仿真软件实训中心,涵盖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食品工厂质量管理等虚拟仿真软件,集教学研、培训及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同时,能满足“1+X”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需求。虚拟仿真软件实训中心的建成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上机难,难上机”的困境,从虚拟仿真软件操作中学生就能提升大型精密仪器、食品工厂质量管理的实践技能,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课岗证赛”融合等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支撑。

结语

“课岗证赛”融入食品检验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以来,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整合企事业优质资源,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以及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标准,更新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培养学生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和合作竞争意识,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人才培养进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岗位和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课岗证赛”融合模式改革在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取得初步成效,学生“1+X”证书取证率大幅提升,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水平也有所提高,自2019年以来共获得3个团体一等奖、1个团体二等奖,彰显了“课岗证赛”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好地助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猜你喜欢

证书竞赛岗位
WJCI 收录证书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收录证书
创新思维竞赛(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