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证结合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22-12-31刘新明刘斯文刘书芹骆雄飞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证肝郁动物模型

刘新明,刘斯文,2,刘书芹,骆雄飞,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 物效应三级实验室,天津 30019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紊乱胃肠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1-2]。排便习惯异常可表现为便秘、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的症状[3-4],且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根据罗马Ⅳ标准,共识[1]将本病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不定型4 个分型。本病的发病率已达消化系统疾病的15.9%,且呈逐年递增趋势[5],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而且给我国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动物模型有助于探寻致病机制、研发新药,随着中医药的发展,研究者逐渐考虑到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倡导制备病证结合的证候模型[6]。IBS 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7],根据最新的专家共识[2],其辨证分型有10 种,但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以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和肝郁气滞证[8]为主,现将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肝郁脾虚型

共识提出肝郁脾虚是导致IBS 发生的重要病机,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证型[2],根据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郁脾虚型占44.5%[9],多见于腹泻型IBS。化学药物复制肝郁脾虚模型的方法与其致病因素相距甚远,不能全面系统反映病证的实质[10],模拟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特征[11]。目前该模型常用早期心理应激+物理化学刺激造模。

母婴分离法是IBS 的一种代表性造模方式,且作为情志刺激,也可导致肝郁[8];束缚应激使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也是肝郁证造模的主要方法[12];番泻叶被认为是苦寒泻下脾虚造模的首选药物[13]。研究者[12]将上述三因素复合造模的模型,从模型的疾病特征、证候特征以及生物学指标三方面论证此模型符合IBS肝郁脾虚型,并且用痛泻要方进行方药反证,证明此模型符合肝郁脾虚型。旺建伟等[14]通过观察采用乳鼠直肠扩张刺激法结合母婴分离法、乙酸肠道感染刺激法、束缚刺激法复制的三种IBS模型,通过观察体质量、便数变化、精神状态、内脏高敏性、结肠组织病理变化、5-羟色胺(5-HT)、c-fos 的表达变化,发现乳鼠直肠扩张刺激法结合母婴分离动物模型与痛泻要方效应最佳,关联性最大,为IBS 和新的药物治疗干预发展研究的优良模型。亦有母子分离8 周的复合造模方法[15],但分离时间较长,影响因素较多。

郭军雄等[16]将雌雄各半的Wistar 大鼠,通过慢性束缚+番泻叶灌胃法复制的肝郁脾虚型病证结合模型,造模后,模型组出现典型的IBS 肝郁脾虚证表现,其他症状及Th1/Th2 平衡改变也符合IBS 肝郁脾虚证表现,是一种较好的研究中医药治疗IBS 疗效机制的动物模型。此外,研究发现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此种方法建立的稳定模型,能持续2 周。郭红采用饥饱失常+番泻叶灌胃+强迫游泳2 周的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IBS 大鼠模型[17],以结肠敏感度、肠道动力学变化确立疾病,以糖水偏好指数、旷场实验、大鼠体重变化评估肝郁脾虚证型。虽然此法应用多种客观实验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但是文献中并未描述具体操作方法,复制的难度系数较大。采用乙醚麻醉后乙酸灌肠合并束缚1 周造模[18],通过观察模型一般情况、体质量、饮食量、腹部回缩反射等指标的变化证明此模型符合IBS 肝郁脾虚型,但造模时间短、因素单一,不符合IBS 的致病特点。

2 脾肾阳虚型

饮食不节、苦寒泻下、过劳等诸多因素导致脾虚,日久累及肾阳,以致脾肾阳虚,或者由肝郁脾虚逐渐转变为脾肾阳虚。根据此理论基础,目前有关脾肾阳虚IBS 模型主要有:1)复合模型法:母婴分离2 周+番泻叶灌胃4 周法和番泻叶灌胃4 周+避水应激10 d[19]。在模型评价方面,这项研究提出四维评价体系:宏观体征-理化指标-药物反证-造模因素反推,值得研究者借鉴。李依洁等[20]采用4 周番泻叶灌胃联合2 周冰醋酸灌肠+固定器束缚、2 周球囊直肠刺激+夹尾刺激制备大鼠模型,从小鼠的行为学、粪便的含水量、Bristol 分型、肠道黏膜病理组织学、药物反证等验证造模的成功。2)药物注射法: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14 d,成功复制脾阳虚大鼠模型[21]。该模型操作简单、易于重复,但容易造成胃肠道损伤,与疾病的诊断不相符,所以有效性有待验证。

3 脾胃湿热型

脾胃湿热证多因过食肥甘厚味,或肝郁脾虚、运化失常以致湿热内蕴。根据此理论基础,徐秋颖通过高糖高脂饮食+不可预知的应激干预[22],其中不可预知的干预方法为:每日随机安排禁水、夹尾、45℃环境放置、4℃冰水游泳、昼夜颠倒、禁食及水平振荡中的一种,建立脾胃湿热型IBS 模型,采用大鼠的腹泻指数、痛阈与肠道敏感性、体质量、行为/心理(敞箱实验、糖水摄取量)等指标证明此模型符合脾胃湿热表现。谭洁等[23]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脾胃湿热)、模型组(脾胃湿热+慢性应激),采用慢性应激+湿热刺激法造模,湿热刺激的方法在高糖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再加上高温高湿环境以及二锅头灌胃;慢性应激的方法同上。造模后进行对比研究,模型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及行为等方面均出现符合脾胃湿热证和脾胃湿热型IBS 症状,并且肠道组织学无明显改变,说明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腹泻型IBS(脾胃湿热型)相似。相对来说,谭洁的造模方法更全面,除了饮食因素,还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不失为一种可取的造模方法,但以上两种造模方法均缺乏方药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

4 肝郁气滞型

此类型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情志异常则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胀、便秘等症,多见于便秘型IBS。基于以上致病理论,目前肝郁气滞证模型的复制多采用:1)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法[24]:冰水游泳5 min,45℃环境5 min,断水、禁食24 h,夹尾刺激1 min,水平震荡30 min(每分钟160 次)。每种刺激3 次,刺激方法随机安排,共造模21 d。许多研究均以此法造模,个别细节有变动,但都大同小异。2)夹尾+饥饱失常+药物反证法[25]:以夹尾使大鼠保持激怒状态,同时隔天喂食,食量不限,食物为高脂饲料,共造模7 d,结合大鼠的生物学表现并用四磨汤判定造模成功。此模型还有直肠球囊扩张刺激+限水法[26],并从大鼠的行为学及腹部撤离反射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但是限水不是疾病形成的自然状态,且未提及是否符合肝郁气滞证的证候特点,故此方法尚需进一步验证。

5 小结

现有的IBS 模型,多是通过建立内脏痛觉过敏或(和)施加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建立,多数能从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角度模拟本病的变化。常用的束缚应激法作用短暂,模型稳定性欠佳,造模方法缺乏公认性和普适性[27];母婴分离法是目前常用的研究腹泻型IBS 病生理机制的一种动物模型[28],但该模型动物个体差异性较大,很多研究中常必须叠加其他形式的应激才能更全面地模拟IBS 的症状[29],所以近年的研究,多以复合应激法复制模型。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研究中医的特色理论和临床疗效,均要用现代医学方法。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环节[30],也是保证研究结果真实性、可靠性、重现 性、创新性、先进性及科学性的基本前提[31],但目前缺乏公认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中医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主要分为三类:西医病理模型、中医病因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32],但病证结合模型不应该是西医病理模型和中医病因模型简单的叠加,理想的病证结合模型,应该从病因、症状、病程上兼具本病的特点[33],复制的模型以能够用公认的方药进行反证,模型稳定、能重复为原则。对模型的判定,当以动物表征参数与人体疾病原型、临床证候的诊断依据基本相同乃至相同才能作为证候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标准[34],而实际上,模型终归是模型,无法完全复制目标疾病。为了评价模型模拟程度,现行学派主要分为动物表征和动物行为学指标评价两大体系,具体操作已有范例可循[35]。需要亟待解决的是:1)如何将中医辨证应用到动物模型中,进而评价所造模型的契合度;2)在模型的评价方面,可以加入公认的客观的实验进行验证;3)在进行药物反证时,应考虑到方药对不同证型具有重叠效果,显示出辨证施治的特异性。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从国家层面加大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投入,加强国内外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逐步构建规范化的病证结合模型体系;2)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应具有中医理论特色,将动物特有的“四诊”信息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收集动物模型的相关指标,挖掘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逐步揭示中医“证”物质基础,领悟中医本质,并灵活应用到科研工作中;3)将中医的“天人相应”“七情”“六淫”等因素考虑在内,模拟中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构建契合度更高的病证结合模型。

随着对不同造模方法进行对比,逐步优化研究方案,建立公认的重复性、稳定性好的IBS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研究IBS 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机制,而且是中医药走上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病证肝郁动物模型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膝关节滑膜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比较分析
玩具产品供求
辨证治疗内伤发热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