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州市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对策

2022-12-31□黎

桂海论丛 2022年4期
关键词:贺州市贺州先行

□黎 江

[中共贺州市委党校(贺州市行政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贺州市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前沿地带和产业外溢发展的战略腹地,是广西全力“东融”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1]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对贺州市工作提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赋予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贺州市要深刻把握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踔厉奋发,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

一、贺州市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广西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贺州市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优越,连接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部发达地区,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前沿地带和产业外溢发展的战略腹地,是广西全力“东融”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学习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探索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互利共赢、融合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体制新模式,推动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二)有利于加快构筑贺州市向东开放发展新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综合实力强、开放程度高、经济极具活力的区域,随着区域内要素流动加速、竞合有序、协同发展的共同市场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的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以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加速外源型经济和各类创新要素向周边滲透。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加大向东开放力度,充分利用贺州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坚持“无外不快、无外不大、无外不强、无外不富”的理念,着力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在交通、资源、产业、旅游、物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做大做强贺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加快实现贺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累“贺州经验”,提供“贺州方案”。

(三)有利于加快形成贺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驱动下,周边省、市将迎来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最大红利,辐射带动产业实现整体转型升级。贺州市位于广西“东融”发展的前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效应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独特优势,但目前贺州市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粗放、低端。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分工协作,有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推动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引进生物制药、数字经济、通航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贺州市产业转型升级。

二、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成效和挑战

(一)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成效

贺州市通过实施规划、交通、产业、金融、人才、服务“六个东融”行动,推动贺州社会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在广西第一方阵[2],2021年,贺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900亿元大关,达909.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9%,增速排全区第一位,两年平均增长10.3%[3]。

1.实施规划“东融”,坚持规划先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西先后出台《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支持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建设发展若干政策》《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文件,提出了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以及交通、产业等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贺州市全面“东融”发展做好谋篇布局。

2.实施交通“东融”,构建互联互通体系。贺州市按照“扩高速、建高铁、修机场、造码头”的布局,加快打造“东融”大通道。如今,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内河航道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逐渐形成,贺州市正用“加速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2021年9月29日,苍昭高速公路项目贺州段开工,项目与广东省规划的花都至封开(粤桂界)高速公路顺接,与境内贺巴高速公路衔接,是贺州市又一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便捷通道。项目建成后,将与二广高速、广昆高速、汕昆高速、包茂高速、广佛肇高速等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东融”路网格局[4]。

3.实施产业“东融”,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贺州市以产业东融为核心,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和“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和产业外溢趋势,创新招商模式,设立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组建广西东融产业园、贺州市东融新区和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成立贺州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基金,探索试点科研孵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转化在贺州市的“双飞地”经济模式。2021年,成立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深入实施“央企入贺”“民企入贺”“湾企入贺”行动。新引进云贺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等招商引资项目155个,到位资金(含续建)384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项目90个,到位资金(含续建)195亿元,占50.8%。落实“东融17条”政策,开展“四新”企业、重大贡献企业认定工作。“粤桂画廊”建设提速,出台“粤桂画廊”贺州片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出“三市市民互通互游”优惠政策[2]。

4.实施金融“东融”,积极推动金融改革。贺州市制定出台金融支持绿色高端石材碳酸钙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增强金融供给能力创建自治区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设立产业基金,助力“东融”产业项目落地并投产。贺州市联合与广西广投能源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设立规模为11.66亿元的广西贺州广贺科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子基金,支持东融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主要投向智慧浆云、天微电子、正威供应链、小鹰700、亿航无人机等“东融”产业项目[5]。

5.实施人才“东融”,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实现双促进、双提升。贺州市先后制定出台《贺州市加快人才“东融”十项政策》《贺州市关于加快建设“人才飞地”的若干措施》等41个人才政策,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实现双促进、双提升。通过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活动,柔性引进人才,共建“东融”名师工作室。发挥“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等平台作用,引进300多个新经济新业态项目落户贺州市,68名专家人才到贺州市开展柔性挂职、技术攻关、项目合作,500多名高层次人才集聚贺州共谋发展,赋能贺州产业实现强劲发展[5]。

6.实施服务“东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贺州市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我帮办”工作机制,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创新“云上易税”系统等,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党政机构、国资国企、园区等重点领域的“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多规合一”试点、国家“十三五”时期服务业改革试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等改革成果获国家部委肯定。通过设立“跨省通办”专栏、专窗,编制公布“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实现广西、广东、湖南、福建4省(区)的6个城市“跨省通办”合作,可“跨省通办”的贺州事项共计195项[5]。

(二)贺州市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挑战

1.互联互通设施有待完善,贺州市已建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客货运对外交通通道,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通达能力仍不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等航空基础设施尚未开工建设,内河航运处于起步阶段,综合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城区快速通道、城乡、县际对外交通网络不健全。

2.产业层次不高。主导产业仍以资源加工业为主,传统产业根深蒂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缺乏新业态新经济项目,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产品优势乃至经济优势。

3.政策发挥效能有待提升。贺州市是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城市、贺州“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拥有“世界长寿市”[6]称号,《关于支持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具体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贺州市产业培育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

4.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健全,金融支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亟须建立完善,高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科技创新发展动力不足,新建的研发机构和孵化创新平台创新效应还未显现。

三、贺州市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对策

当前,贺州市“东融”发展已从“先行先试”转向“先行示范”的新阶段。结合新的实践要求,贺州市应持续在实施规划、交通、产业、金融、人才、服务“六个东融”行动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以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合作,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一)强化理念“东融”

1.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贺州市的各级干部要大胆解放思想、善于解放思想,结合开展政策大学习,依靠更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潜能,积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东融发展中的问题,克服阻碍经济发展的难点,消除群众反映的痛点,疏通影响市场活力的堵点。

2.牢固树立开放思维。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新机遇,贺州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改革创新精神,大胆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创新工作举措,推出更多实践创新,做好“东融”工作。

3.强化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意识。要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服务水平,以产业“东融”为核心,培植主导产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形成“同城效应”,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和“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和产业外溢趋势,创新招商模式,推动“湾企入桂”。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开辟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绿色通道,促进贺州市优质农产品更加便利进入粤港澳市场。

4.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贺州市丰厚的自然生态禀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集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

(二)推动贺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充分挖掘政策潜能。一是学深悟透政策。建立政策常态化学习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政策,定期开展政策业务学习,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领会新出台政策的要义。二是用好用活政策。深入研究、精准把握政策,上级明确规定和要求的政策,严格落实,对于只提出原则性、方向性意见,允许和鼓励地方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结合市情实际及时提出具体化、可操作的落实措施。三是全力争取政策。密切关注国家、广西相关规划部署以及出台的重大政策,围绕贺州市已有的国家和自治区级改革试点、重大平台、产业等,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健全政策研究和政策争取工作会商、调度、督办和奖惩机制,确保政策研究和政策争取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四是全面落实政策。完善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考评体系,加强政策实施成效评估,及时修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强化进度检查和督查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落实不及时、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追责问责。

2.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高水平谋划项目。紧紧围绕国家、广西重大战略布局,建立项目库管理体系,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项目论证谋划,做大做优项目库。二是焦聚“东融”争取项目。用足用好“东融”工作机制和“东融”合作平台,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补链企业、优质项目,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三是加快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现代交通网络体系,规划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建形成纵横交汇、水陆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服务节点,推动贺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打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治环境。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监督,以清廉贺州建设为抓手,围绕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四清”目标,以机关、企业、园区、学校、医院、社区、乡村、家庭等八个单元作为清廉贺州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二是优化法治环境。弘扬法治精神,加快法治贺州、平安贺州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立法工作,发挥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职能,为各项重大决策前期工作及时提供法律意见或建议,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行政审批、减税降费、企业帮扶等领域,提升政务服务能力,高质量服务企业投资。完善政企沟通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四是优化生态环境。以创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完善生态治理体制机制,加快美丽贺州建设。五是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全民东融、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以良好社会环境留住人才、留住企业、留住市场,营造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

4.全力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思路,聚焦可降解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大区域创新合作,建立区域间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探索建立生产、加工、仓储在贺州,销售市场、品牌宣传、产品研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飞地企业”和“飞地市场”合作模式,实现贺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动的互动与创新资源的共享。三是构筑创新人才小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贺州籍人才回归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中心,积极探索“人才+项目+产业”产才融合模式。积极争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头部企业在贺州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对特殊行业、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政策、特事特办。探索推行关键科技项目招标制、揭榜制、定向委托等立项资助方式,激发科研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更多高层次人才到贺州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推行“人才绿卡”制度,落实好人才公寓配租、公共服务便利等惠才待遇,提升人才的获得感。

(三)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1.推进区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贺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毗邻、人文相亲、风俗相承、语言相通,要深入挖掘两地的人文资源,推动文明互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一是探寻贺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语言、饮食、人文历史等共同符号,培育文化共同体意识。二是进一步挖掘、弘扬瑶族刺绣、盘王节、壮族三月三、客家山歌等传统民俗文化,彰显古镇文化、瑶族文化、茶文化、客家文化、长寿文化在贺州市多元交汇融合的独特魅力。三是主动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开展青年大联欢活动,推动贺州市纳入“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实践基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贺州行活动。四是借助贺州市各级文化部门、文化企业、贺州市中华文化学院等机构,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艺术院团、文博机构、媒体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举办文化展览、展演,共创贺州文化创意孵化基地,繁荣贺州市公共文化事业。

2.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依托贺州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是全面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标准和游客需求,推动旅游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以旅游产业促进农业融合发展、大力拉长产业链条,挖掘培育特色文化、致力形成品牌效应,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子。建设一批“候鸟式”养老群落、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体和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人群的医疗康复服务项目,进一步发展无障碍旅游,加快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旅游协作体系。三是大力推动“粤桂画廊”战略的实施,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依托,以贺州黄姚古镇升级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动力,携手桂林、肇庆建设集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康养旅居、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粤桂画廊”,共建面向世界的康养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打造新发展阶段东西部合作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四)党建引领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1.创建跨省(区)党建联盟。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融、双向共赢”理念,合力打造跨省(区)党建联盟。贺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开展跨区域党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融合发展。以粤桂合作为平台,采取跨省(区)建立联合党支部,推动组织联动、党员联学、产业联推、问题联解的“一部四联”模式,提高基层党建水平,推动与广东各领域深度交流合作,带动交界地发展产业致富。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专业化能力”干部培训工程。二是在广东建立干部培训、干部挂职、干部选调、人才交流“四个基地”,引导贺州市干部向广东等发达地区看齐,对标先进、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三是贺州市出台《中共贺州市委组织部在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中护航先行的九条措施》,着力打造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引领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干部队伍。

猜你喜欢

贺州市贺州先行
游贺州紫云洞
长征
印象贺州
健康养生“手”先行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