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州市高质量推进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对策

2022-12-31□郭

桂海论丛 2022年4期
关键词:梧州市粤港澳大湾

□郭 坚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梧州市行政学院、梧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西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西视察,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总目标,为新时代广西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提出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将梧州市定位为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广西要把深化与东盟合作同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联动起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梧州市高质量打造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

一、梧州市高质量推进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发挥梧州市的区位优势,助力广西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与广西代表团共商国是,共话发展时指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1]要求广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梧州市紧靠粤港澳大湾区,毗邻北部湾,在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中,处于“东融”最前沿,高质量推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建设,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梧州力量。

(二)有利于梧州市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推动经济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梧州市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西部通道的重要节点。建设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有利于梧州市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发挥区位、资源、生态、政策叠加等多重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一是有利于梧州市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进程中,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产业加速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打造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和我国中西部地区内循环的核心节点,加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二是有利于梧州市把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化总体上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向的机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生产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式,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三是有利于梧州市把握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新基建”加大倾斜力度,新经济主体向西部地区加大投入的机遇,抢占市场发展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梧州市建设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取得的成效及挑战

(一)梧州市建设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取得显著成效

1.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合作体制。梧州市先后制定《关于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的决定》《梧州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并出台从理念、交通、产业、生态、人才、治理等领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配套政策文件,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做好谋篇布局。成立梧州市向东开放融合工作办公室、珠西经济发展办公室、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指挥部、梧州市驻广州联络处,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研究,通过顶层设计和组织架构调整,确保广西“东融”战略精准落地。

2.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梧州市积极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积极构建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网络。目前,梧州市有4条高速通道与广东地区对接,高速公路网已形成梧州市与玉林、贵港、肇庆、云浮、茂名等地市1~2小时交通圈,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梧州市高速通道可便捷入粤。2021年,梧州市加快建设苍梧至容县等5条高速公路,横向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南宁市的联系,纵向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联系。二是大力构建“南北联通、东西互济”铁路通道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2小时交通圈。目前,贯穿梧州市境内的洛湛铁路成为南北货运大通道,南广高铁成为连接广西、广东的主要交通干线。梧州市还积极推动柳梧广铁路、南深高铁、岑罗铁路等铁路项目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及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南深高铁玉林至岑溪段、柳广铁路柳州至梧州段等铁路项目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新增3条横向铁路通道,形成“一纵四横”的铁路网络。三是振兴发展西江黄金水道。2021年,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完工并正式启用,是广西内河首段3000吨级航道,成为广西内河等级最高的“水上高速公路”[3]。2021年,梧州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3.75万标准箱,继续保持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第一位[4]。2021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1.52亿吨,连续第二次超过长江三峡船闸[5]。四是构建桂东南航空枢纽网络。梧州西江机场建成以来,先后开通6条民航运输航线,4条短途运输航线,通航城市达14个,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达75万人次,成为服务广西桂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线机场。梧州市加快推进航旅、航校、应急救援等通航业务融合发展,珠海中航飞校培训飞行量行业内排名全国第五;短途运输航线飞行航班量全国排名第四,初步形成梧州通用航空的枢纽地位[6]。

3.强势推进产业联动发展。一是持续完善产业规划,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规划衔接。梧州市编制再生资源、医药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环保、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六大重点产业专项规划,研究编制重点工业产业企业补链图,深入研究上下游产业发展现状,明确精准招商方向和产业发展路径。梧州市实施“一链一个发展规划、一链一批支持政策、一链一批重点项目、一链一个承载园区、一链一支服务队伍”,形成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实施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靶向招商,吸引“湾企入桂”取得新进展。梧州市围绕产业布局,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区域、产业、企业,选派优秀干部奔赴“东融”城市,利用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寻找目标企业,精准进行招商。2021年,梧州市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靶向招商指挥部和7个招商专班,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1家,500强项目17个,投资超100亿元项目1个,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完成620亿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片区累计注册企业达603家。“三企入桂”项目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明显提高。“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新签约项目投资额超900亿元[7]。三是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首先,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构筑广西、广东再生资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2021年,梧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新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105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主要是以再生铜和再生铝为主打产业的延链强链项目[8]。目前,正威集团、香港鸿图集团、广东嘉禾、顶锋集团、毅马集团、国龙集团等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梧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其次,充分利用梧州市丰富的高岭土资源,精准招商,补足链条,培育其成为梧州市的龙头产业。目前梧州市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已入驻欧神诺、蒙娜丽莎、简一、新舵、碳歌等21家知名陶瓷企业和17家陶瓷配套企业,落户42组陶瓷生产线,建成广西建筑陶瓷产业链。再次,发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东西部政策叠加和管理机制优势,聚焦产业链招商,围绕优势产业,做大规模、做优配套,提升产业集聚度。2020年,广东省制造业协会投资150亿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广西基地项目,重点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9]。2021年,在电子产业龙头企业梧州国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有15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从粤港澳大湾区进驻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片区,全部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10],初步形成以国光梧州产业基地为龙头的智能电声产业链及产业集群。

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合竞争力逐步提升。梧州市对标广西先进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化审批服务领域改革。2021年,梧州市组织35个政务服务部门对148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改革,实现920项、62%事项审批效率达到或超过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水平[11]。梧州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压缩时间在广西内河口岸中排名第一,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跃居广西第二[12]。一是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改革。企业只需签订承诺书实现拿地即可开工建设附属工程,为企业赢得30~60天提前开工时间,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到目前,实施承诺制已累计推动4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302亿元直接落地[13]。二是深入开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专项行动。梧州市梳理优化市行政许可事项,企业开办时间由30天压缩至0.5天,登记财产时间由29天压缩至1天,办理难度最大的建筑许可指标,办理时间由348天压缩至77个工作日[14]。三是持续推进“一事一码”制度。梧州市编制完成9923个政务服务办事指南“二维码”,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和市、县两级全覆盖,做到一次性告知服务“一扫便知”[15]。四是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2021年,梧州市累计办结“跨省通办”事项6.5万余件,群众办件满意度达99.9%,走在全区前列[16]。

5.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全方位“东融”格局渐趋形成。一是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千名干部东融培训锻炼”行动,选派干部到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和交流。各单位选出两项以上的业务与深圳等全国先进城市对标,结合梧州市实际,有效借鉴全国先进城市的创新做法。二是推动开展粤桂两省区的科技协同创新交流,建立粤桂两省区的科技创新服务促进机制。引进和培育大数据应用项目、机器人项目等16个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梧州市科技“东融”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多个城市在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社会治安、城市治理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如聚焦生态环保合作,梧州市完善打击跨省非法转移联动机制,与贺州、肇庆等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突发环境事件合作机制,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梧州市建设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面临的挑战

1.梧州市面临着区域城市之间不断加剧的竞争。梧州市经济实力不够强,仍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前半阶段,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城市总体规模小,中心城区集聚和辐射能力弱,将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周边的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要素吸纳等方面的日趋激烈的竞争。

在进行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时,SME评估标准中的公开透明原则要求所提供的信息不是某个范围或模糊形式的信息,以免让使用者得出错误的理解或结论。本原则要求评估报告的预期用途和预期使用者、对重要问题的影响和结论、依靠关键假设得出的评估结论、基础的数据信息分析等内容均需要披露。此外,矿产(含石油)资源和储量评价、采矿、选矿、加工、市场,采用的评估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内容也应在评估报告中明确列出并进行披露。

2.梧州市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公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仍偏低,梧州市境内已建成运营的高速公路行车速度与相连的广东肇庆、广西玉林等周边城市的行车速度差距明显。二是铁路网缺少东西横向货运大通道、南北纵向快速客运通道。洛湛线目前主要以货运为主,南北纵向的客运无法通过铁路出行。南广铁路为客货共线铁路,目前只承担客运任务,缺乏与粤港澳大湾区直接相连的铁路大货运通道。三是西江黄金水道优势需进一步挖掘。长洲水利枢纽滞航影响大,港口码头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岸线资源利用不充分,尚未形成多种方式的集疏运体系,还不能完全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3.梧州市产业“东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陶瓷建材、林产林化和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大部分为中低端的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比如再生资源产业链上游回收体系不成熟,原料来源有限,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链下游薄弱,“高精尖”企业缺乏,潜在的成本优势和物流优势没有得到发挥,经济效益不高。二是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弱。梧州市产业承接平台规模等级偏低、数量较少。其中,国家、省级开发区的设立及建设方面,梧州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产业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支撑体系薄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待加强。

4.梧州市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务服务机构建设有待加强,比如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行政审批授权不够到位、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职能作用未充分发挥。二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在办理信用担保手续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担保费较高,且办理手续时间过长。三是生产要素保障成本高。包括项目用地落实难、企业用电贵、物流成本高、企业用工难。四是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产业链配套不够完善。

5.生态文明共建工作有待加强。一是粤桂两地区域生态文明共建尚处在初级阶段,梧州市的干部、群众在区域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方面的观念和意识不强。二是粤桂两地区域联动管理不统一。粤桂两地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数量、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技术水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不一致,广西与广东尚未形成系统管理机制,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协商机制还不完善,难以从全局上统筹推动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三、梧州市高质量推进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区域城市之间日趋剧烈的竞争

梧州市在建设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边城市的发展态势,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和潜力,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特别是借力交通、物流、商贸等手段,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撬动枢纽门户城市的发展,成为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地。一是联合贵港、肇庆等周边城市,聚焦共同利益,协调推进跨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巩固、加强、发挥梧州市作为区域枢纽的核心作用,建成区域物流、人流等集散中心。二是借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肇庆,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结合本市特色产业,发挥工业聚集中心的作用,辐射和引领广西桂东地区产业发展。三是联合贺州、玉林等城市,发展休闲生态和森林徒步等旅游。利用梧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形成区域商贸旅游中心。四是适度拓展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争取城区常住人口超100万,增强城市的中心辐射带动能力。

(二)建设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1.加快完善铁路网建设。加快开展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电气化改造(提速扩能)、加快建设柳广铁路柳州至梧州段、南深高铁玉林至岑溪段,推动岑罗铁路早日复工,补齐梧州市没有南北纵向快速客运通道、东西横向铁路货运通道短板,提升客运通道承载能力,加密梧州市开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高铁动车。

2.加快完善公路网建设。建设横向陆路大通道,全面打通省际断头路,推动省际公路互联互通。建成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昭平至蒙山段),加快推进广宁经苍梧至昭平等高速公路建设,提级改造一批连接广东省干线公路。

4.构建空中大通道。提升西江机场保障和辐射能力,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客货空运网络建设。一是提升西江机场的商务功能。增设与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的航线,满足多地居民的商务出行需求。二是提升机场物流转运功能。利用梧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等经济圈电商、快递和现代物流往来的中转站,可在机场培育物流及相应服务业,引入物流公司的货物拆分中心、结算中心等。三是增设与香港的转机联运。可联合香港国际机场,开展“国际性空港+内陆机场”模式航班服务,承担桂东南地区乃至广西境内到香港联程航班国内段的服务。

5.发展多式联运体系。加快铁路、公路、重要港口、机场、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的连接线建设,逐步实现铁路、高等级公路进港、进站、进场、进园区,解决“拐脖路”“半截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托现有的物流通道,探索建设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发展各类多式联运,研究制订有关多式联运服务标准和规则,推行“一票到底”的物流服务。加强与粤港澳沿海港口沟通,实现集装箱直达运输班轮化运营,提升梧州通江达海能力。

(三)建设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1.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强化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等产业链条建设,注重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价值链的对接和融合,不断增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配套互补。

从工业方面,一是将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通过对接—合作—融入的方式积极促成粤港澳大湾区全产业链转移。如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应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循环需求,以补全产业链条为目标,加快在粤港澳大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布局,参与其建设,打牢再生资源发展根基。积极从粤港澳大湾区引进技术先进的企业,大力发展再制造项目、高附加值再生资源产品项目、资源深加工利用项目等产业链延伸项目和技术装备研发制造项目。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较好的再生资源或循环经济园区及相关企业,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构建再生资源创新生态体系。一方面加大对梧州市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资源,构建服务于广西、广东的再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设立专项资金,以产业化为目的,开发新技术和新装备,提高再生资源产业的资源转化率和生产效率。梧州市陶瓷产业应加快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建筑陶瓷全产业链,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探索一条“资源+产品+技术+市场”的新路。加快引进建设陶瓷产业的市场交易、技术研发、产品展示、检验检测、标准体系、信息交流、物流配送、品牌营销等产业链环节,推动陶瓷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吸引更多高端化、多元化陶瓷企业转移落户至园区,实现陶瓷产业以品牌、质量、技术、服务和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内涵式、创新性发展,聚力打造“南国新陶都”。二是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辐射带动机遇,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协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优势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如在中药制剂领域的产业链中,参与原材料供应、药物制剂生产、检验等部分的分工,建设药物中试基地,走“湾区研发+梧州中试”的路线。利用梧州市低空开放试点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研发和应用工作。由于广东仍未开放低空飞行,对无人机企业的产品研发、产品调试以及产品大规模的运用有所限制,梧州市可借机参与产业分工合作,融入粤港澳空港产业发展。

从农业方面,深入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发展六堡茶、砂糖橘等优势种植业,加快发展三黄鸡、生态鱼、蚕、蜂以及稻螺综合养殖等特色养殖业。持续开展品牌创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体系,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供深、供港农产品基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输送粤港澳大湾区的效率。

从文旅产业方面,深入挖掘梧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旅游精品线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旅游平台合作,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文旅项目宣传推广,增强梧州市岭南风情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打响梧州市旅游品牌。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控制新增行业、项目产能的增量,在能效水平、碳和污染物排放效率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优化存量,对因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导致耗能过高以及能耗总量高但能效水平先进甚至领先的行业或企业,充分考虑其发展现状,实行差别化管理。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如加快人造宝石、石材、钛白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数字化合作,加快形成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转移集聚高地,重点建设京东(梧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梧州大数据产业基地等一批数字产业支撑平台。

3.大力推进平台建设。一是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破解梧州市产业发展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探索借牌整合、借地整合等园区模式,整合区位相邻、产业相似的园区,并根据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整合产业布局,如整合形成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和梧州临港经济区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广西(国家级)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基地。二是支持各产业园区平台提档升级。推动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苍梧县、岑溪市、蒙山县创建自治区级开发区。加快推进梧州综合保税区的基础建设工作。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园区专业化配套服务水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四)建设广西“东融”营商环境新高地

1.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梧州市作为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区作用,进一步降低项目准入门槛,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提高工作效率,力争更多服务事项的审批速度达到或者超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提升“跨省通办”能力,优化“一网通办”功能,推进更多事项就近办、“掌上办”、马上办。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减少企业负担。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中涉及同一类主体的抽查任务进行整合归并,减少多头重复检查,努力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智慧化、系统化,开展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赋能助力分级分类精准监管。

2.健全营商环境社会评价反馈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与创新,引入社会化专业力量,加强外部监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完善处置和回应机制,对社会评价结果反馈的问题,要制订有效的整改措施和责任清单,确保快速解决问题,以评价促改革、以评价促优化,提高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持续优化。

3.完善服务企业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推进重大项目等工作机制,聚焦企业需求,提供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四到”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加快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能源、土地等要素保障能力,增强重点园区码头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持续合理降低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用工、物流等成本,助力企业发展。

(五)打造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休闲绿色生活的先行区

1.建立完善跨区域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建立跨省际、跨区域的对话机制,共同协商解决经济带区域间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等重大问题。强化跨区域联合联动执法,联合设置区域性和流域性的执法机构,推动环境执法协作、信息共享与应急联动。

2.推进信息化区域环境监管网络覆盖。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治理标准,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以及GIS技术,并应用到梧州市环境监管的各领域,实现对企业产污、排污和治污进行全过程监管,对土壤检测、黑烟车排放、餐饮油烟排放、工地扬尘、污水处理装置等的精准监管,打造全域环境监管网络覆盖。

3.携手推进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梧州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生态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生态经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发展生态种植业、养殖业,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基地,向粤港澳大湾区供应健康的农产品。二是发展生态工业,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促进绿色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发展生态旅游,实施一批以优美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养生养老、疗养康乐、文化旅游项目,释放青山绿水价值,打造休闲绿色生活圈,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共享的“花园城市”。

猜你喜欢

梧州市粤港澳大湾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梧州市留用地工作调研报告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