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关键词句,品读伟人故事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2022-12-31文|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8期

文|单 敏

【教学目标】

1.读准“朱”“德”等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生字“扁”“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伟大精神。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朱德同志”,会写“扁担”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出示毛泽东的照片。齐读课题。)

2.图文结合,认识“朱德同志”,认识“朱”“德”“志”“泽”等字。

(出示画作《井冈山会师》)和毛泽东同志握手的这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革命领袖——朱德同志。

创境朗读:他们两位都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们——“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

3.借助图片,识“队伍会师”。

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都来到了井冈山。(师画井冈山的简笔画)两支队伍在这里会合了,就叫队伍会师。“伍”这个字在这里读轻声。(指名读、齐读。)观察图片,会师以后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开心地读)

4.板书课题。

今天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队伍会师之后,题目叫《朱德的扁担》,看老师来写一写。(板书课题)

5.图文识写“扁担”。

(出示扁担图片)这扁扁的长竹竿就是扁担。(出示字卡)看“担”这个字,放在这个词里读轻声(指名读、齐读)。它原本的读音是四声。(出示一担粮食图)像这样放满粮食就可以说“一担粮食”。我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先来观察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一看偏旁、二看结构、三看笔画的方式来观察。“扁”的书写要点:上窄下宽,撇要舒展,横折钩要向右写一写。“担”的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日”字扁扁的,横长长的。(生描红一个写一个,师指导书写,评价。)

6.导入课题。

看,这里有一根扁担,(出示扁担陈列图)上面写着“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这五个字是怎么来的,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朱德的扁担》。(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借用了两张图片。第一张是著名油画《井冈山会师》,在这幅画中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理解词语、认识伟人,在快乐中高效识字;第二张是扁担的陈列图,设置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接读课文,检查反馈。

(1)请四位同学来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也可以在心里跟着读,听听他们是不是能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生接读课文,师相机正音、指导、评价。

(3)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当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出示字卡:敌人。指名读并板贴。)可在当时,除了要粉碎敌人的围攻,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储存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的粮食不多,要到山下去挑粮。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和朗读。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指导,增强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领会伟人精神

1.借助字理创设情境,认识“陡”“难”。

(1)挑粮之路是什么样的?

预设:陡。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就叫作山高路陡。看“陡”这个字,偏旁是左耳刀,左耳刀就表示山石,脚走在这又高又险的山石上,这个字就是“陡”(指名读、齐读)。你走过或者见过陡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指名说。)山路又高又陡,我们就说山高路陡,你试着读出它的高和陡。(指名读)

(2)所以说这里的路非常难走。看“难”这个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二声,你能给它找个朋友吗?把它放到词语中读读(指名读、齐读)。把它放在句子里一起读。(出示)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2.联系生活,读出挑粮之路的辛苦。

五六十里路,从我们的学校到西城大约有三十里路,一来一回大约有五六十里路。(引导学生感受距离之远,生再读。)

3.学习动宾搭配,联系生活迁移运用“戴着”。

(1)面对这样的挑粮之路,大家不但没有退缩反而争着去,朱德同志也争着去。看,挑粮大军来了,(出示挑粮图片)走在挑粮队伍里的这位就是朱德同志。你观察一下朱德同志的装扮是怎样的。(指名说)

(2)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自己大声读一读。(出示)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3)你发现这句中词语搭配的奥秘了吗?看我把它们拿出来。(板贴字卡,指名学生上台对三组词语进行搭配。)

挑起 斗笠

穿着 扁担

戴着 草鞋

(4)生搭配完成,教师带领学生读这三个短语。

4.联系生活,拓展运用“戴着”。

看“戴”这个字,你来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的同学和老师,他们身上都戴着什么呢?我们来互相找一找。(指名说)

5.朗读课文,体会语句的生动。

“穿着……戴着……挑起……”,这些短语不仅把朱德挑粮的样子表达清楚了,读起来还很好听,很生动,很有节奏感。(指名读后再齐读)

6.抓住关键词“一块儿”体会同甘共苦的精神。

(1)继续看第3 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个词语出现了两次,请找一找。

(2)自己大声读一读,你从这两个“一块儿”中能读出什么呢?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3)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一块儿爬山,一块儿受苦,一块儿面对困难,这就叫同甘共苦。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同甘共苦的精神。

7.抓住关键词“常常”“整夜整夜”体会同甘共苦的精神。

(1)敌人还在山下,朱德同志的辛苦不止这些。(出示)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指名读)在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导学生具体说说哪个词让自己有这样的感受。)

预设:“整夜整夜”,(板贴)带着感受读读这个词。

(2)是偶尔一次两次吗?不是,是“常常”。(板贴:常常)

创境朗读:朱德同志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还没休息,天又亮了,于是他白天——,到了晚上,他又——。

又是一夜没合眼,第三天天一亮他又——,到了晚上他又——。

(3)小战士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要和朱德同志说吗?

(4)体贴的你们都在担心他。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就是——(出示词卡:心疼。指名读。)

(5)大家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出示,生读。)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6)原来“朱德的扁担”这五个字是这样来的。这时候的朱德已经是军长了,可是他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这五个字,他想告诉战士们什么呢?(指名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字理识字、随文识字、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四、关键词表述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

1.借助板书梳理关键词。(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常常、整夜整夜、心疼。)

2.借助课文中的这些词句,用上“因为……所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指名讲述)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借助板书中的关键词语练习表达,培养学生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

五、推荐阅读

同学们课下可以读读《朱德的故事》《井冈山的故事》这两本书,里面有更多关于朱德同志的故事,也有更多关于红军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围绕朱德同志的故事推荐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体会伟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