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单元课文 写好单元习作
——以五年级上册“我的心爱之物”教学为例
2022-12-31文|井清
文|井 清
统编本教材以主题编排单元内容,单元内部横向联系,主题突出,目的在于从主题阅读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语言,使学生在读写结合中自然习得方法,提升习作能力。教学中,遵循编者的编写意图,教师应仔细研究,树立整体观念,统整单元整体价值,形成课文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横向联结,探寻主题式定位下的单元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习作进行整体架构,指向精准表达,拓展思维,从而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下面以五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为例,谈一谈如何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文本与习作教学的融会贯通。
一、基于单元阅读赏析,储备语言
教材以主题编排单元内容,教学以单元整组的形式推进,文本阅读和习作成为一个聚合联动的整体。从教材编排特点出发,教师以单元阅读赏析为起点,指导学生自主储备语言,构建习作语言支架,从而以读导写、以读促写。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以及《珍珠鸟》组成,四篇文章语言唯美,富有意境,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照。除了带领学生理解文字叙述外,教师也应把着力点放在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中。本单元习作主题是“我的心爱之物”,从题目分析,单元习作延续了单元主题,主旨高度统一。基于读写结合的要求,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意识地进行融合,重点落实语言储备的任务。因此,在文本教学中,教师应带着习作任务指导学生赏析词句,进行储备。
如《白鹭》一文中,郭沫若将白鹭形容成“一首精巧的诗”,一个“精巧”概括出白鹭神美、形美的特点,营造出唯美的诗一般的意境。这样的赏析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中心词语并进行积累,从而使学生在习作时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在赏析文中“清澄的形象化”这一句时,学生也感悟到语言的隽永生动,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作者在文中用“雪白”“流线型”“悠然”“适宜”等词语刻画了一只优雅精巧的白鹭,学生在赏析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理解了怎么样通过词语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动物的形象,自然累积并能学会运用。
因此,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去理解词句,在文本赏析中学会积累并运用语句,这样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词句赏析,才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习作水平。
二、基于单元目标观照,积累素材
教材中,阅读与习作的单元目标相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观照单元目标,在平时的学习中主动围绕目标来积累素材,留心观察生活,扩充素材储备。如果不引导学生及时观察和积累,学生习作时常常出现内容单薄、情感匮乏的现象,很难有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在主题式教学框架下,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敏感性,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感情自然流露。
本单元习作旨在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从外形、来历、原因、故事、情感等方面展开描写,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素材,并且对素材的感受不能只停留在客观的认知上,而要深入透彻。因此,在单元伊始,教师就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每天观察身边的一个物品或物体,这样观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身边喜爱的小动物,对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观察,并形成简单的文字。如果是自己养的小动物,还要求写清楚它们的来历以及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在指导学生观察动物时,教师让学生总结出这个小动物身上令人喜爱的特点,这样学生会围绕“心爱”这个点进行观察,同时,每天将观察到的素材以碎片化或提纲的形式进行记录,扩充素材库。同时,教师让学生每天反复观察同一个物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发散性的观察方法,多角度的储备,选择性的提炼,这样也为习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便于习作教学的展开。
总之,习作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平时阅读中的积极引导。在阅读教学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展素材积累的范围,围绕单元主题主动积累素材,这样习作时学生对素材的选择才会更加游刃有余。
三、基于单元写法剖析,学习技巧
单元习作的方法与技巧是建立在单元文本剖析中的,单元习作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自主熟练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明晰课文的写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习作指导,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提醒学生要将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运用到习作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构架能力。
本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四篇课文最大的写作方法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如《落花生》这篇课文,作者借花生这个普通的物品,告诉读者做人不能华而不实,要做对社会、他人有价值的人,抒发对花生的喜爱与自己做人的志向。在教学完课文后,教师点出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生心领神会。在单元习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写“你的心爱之物包含着你怎么样的感情”,一位学生写道:“我的闹钟让我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一位学生写道:“风铃象征着自由,我很喜爱。”还有一位学生说:“我的自行车代表着爷爷对我的爱,也代表着我对他的思念。”……果然,学生赋予了心爱之物情感,无形中就围绕着情感展开内容的删选与编排并展开续写,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掌握了借物抒情的习作方法。
不同的课文运用的习作方法不同,且一篇课文可能包含多种习作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习作方法,并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到习作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基于单元主题评价,修改完善
习作只是第一步,修改才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习作修改,其重点在于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是否使用修辞手法,针对局部的修改多,放眼整体的修改少。因此,教师应紧扣本单元的习作要素进行评价,集中在习作目标上,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习作要求,将单元主题落实在习作修改中。同时,教师也应针对习作手法进行重点评价,这样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当然,教师更需要培养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自主评价与修改的意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心爱之物,要写清楚外形、来历、成为心爱之物的原因以及与其之间的故事,同时在单元文本教学中重点指导了借物抒情的习作方法与对比的习作手法。但许多学生的习作还是“缺斤少两”,在“成为心爱之物的原因及与其之间的故事”上着墨较少甚至没有,不能升华主旨,达到借物抒情的效果。在习作讲评前,教师先在课件中将《桂花雨》一文中最后一自然段改成了“我真喜爱桂花雨”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学生得出结论:原文中最后一自然段清楚且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儿时欢乐时光的怀念之情。于是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借物抒情,那你们的文章中有没有这样的表达呢?”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要如何运用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了,立刻去反思自己的习作。然后教师挑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在班级中一起探讨习作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发现习作的欠缺之处。接着,教师让学生边读边修改,再同桌互改,最后小组中修改。经过反复修改,习作更贴合单元主题与要求了,学生也切实掌握了单元传达的主题与习作方法。
因此,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课文进行习作修改是十分有必要的,它相当于一次单元学习的总结与提炼,能夯实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掌握的方法与技巧,也是一篇习作提升的重点。
单元习作教学应当以储备语言为前提,积累素材为基础,学习技巧为抓手,修改完善为关键。教师应当关注单元视域下的习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习作教学,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才能让学生紧紧围绕单元阅读逐渐提高习作水平,才能在单元视域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切实将主题理念与技巧融入到习作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学会习作、爱上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