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浸润学生心灵

2022-12-31何孙秦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

文|何孙秦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灵,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生活、话语权、需求、思维,并依此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关注学生兴趣,创设趣味情境

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恰当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及地道的样子、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厘清课文的条理。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如果教师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而地道到底是什么样子、想去地道里面看一看等内容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把电影《地道战》的部分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道的样子以及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有了对地道的感性认知以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中对地道结构特点的描述语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说明事物具有条理性的特点。这样进行阅读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冀中的地道战》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了趣味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阅读过程非常认真,并自觉与视频中关于地道的真实情形对照印证,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关注学生生活,对接学生经验

语文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可以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感悟。

如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一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不少学生对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并说说自己与朋友相处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何,发生以后你俩的关系有了哪些变化等。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纷纷说着自己与朋友之间相处时一方没有守信的事情。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趁机让学生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说出来,许多学生表示遇到不守信的朋友会很生气,做人不能言而无信。于是教师对学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都要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很快明白了宋庆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我不能失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提出恰当的问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搭建了已有经验与理解课文内容之间的桥梁,学生学习积极踊跃,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话语权,提倡直抒胸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话语权,这种权利不能被教师剥夺或者代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发表自己阅读感受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直抒胸臆,大胆表达。这样教学,充分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让学生有表达观点与想法的机会,形成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父亲的话的真正含义。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父亲的话进行研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有学生说:“我认为花生默默无闻这种精神很好,但石榴、苹果和桃子也不错啊,它们不仅外表漂亮,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是非常有用处的,父亲的话太偏颇了,不能一概而论,说漂亮的东西都不好。”也有学生说:“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也有问题,谁说讲体面不好,衣着大方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可以二者皆有,做一个讲体面且对别人有好处的人不更好吗?”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现在社会就需要包装,需要外表,只有外表好看了,才会被人关注,从而了解其内在。假如一件商品外表都不漂亮,它的内在再好,也不会被关注的,它的价值也是无法得到体现与发挥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对于教学来说,教师要与时俱进,不要墨守成规,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与不一样的解读权,不要照搬《教师教学用书》或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鼓励学生敢于把自己心底的声音与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允许学生说真话,说出属于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这样的课堂才是开放的、具有活力的课堂。

四、关注学生需求,创设多元活动

传统的教学呆板、机械、枯燥,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往往被忽略,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教师要明白自己面对的是6~12 岁的学生,应关注学生需求,创设多元的活动形式,从而对接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如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是一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讲的是杨氏之子智慧应答的故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幽默。教学这篇课文时,如果教师只是从文言文阅读理解方面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的意思进行理解与分析,那么就会使整个课堂索然无味,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幽默风趣,体会语言的艺术。活动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借助旁批理解故事大意。活动二:采取师生对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孔君平的风趣幽默以及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活动三:同桌分角色表演课文。活动四: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需求得到充分尊重,阅读教学效果显著。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就意味着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他们想要什么样的课,喜欢怎样的上课形式。在《杨氏之子》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需求,设计以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

五、关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思维,从其特点出发设计教学活动,符合学生认知事物、接受事物的特点,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如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文,编者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激发学生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课文中介绍的龟甲、兽骨、青铜器、帛等对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物,对文字的记录形式也不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把纪录片《纸的发明》中的精彩片段展示给学生看,然后把在发明之前人们记录文字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被古人不断探索、改进的精神深深吸引,尤其是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更是让学生由衷产生一种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思维由形象走向抽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话语权、心理需求、思维发展等,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让阅读润泽童心,让学生对课堂流连忘返。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背课文的小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