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高生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2022-12-31冯照勇

读写算(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生阅读教学过程

冯照勇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高生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冯照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1100)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进行课堂的生生互动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带来巨大帮助。尤其对于小学阶段而言,这个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有效的生生互动情境下的阅读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对于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上的提升也能带来积极影响。因此,本文将着重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课堂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所谓阅读教学中生生互动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生互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实现对阅读方法、文学审美以及在思想观念上的引导等各方面的表达和提升。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进行生生互动不仅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能带来巨大帮助。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生互动质量、探究生生互动策略等,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生生互动的内涵

生生互动就是在“学习共同体”等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之下构建起来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一种语文课堂中追求的学习关系的模式。除了“学习共同体”理论之外,该模式也蕴含着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群体心理的理论支撑,其中对于群体凝聚力、群体压力和群体中出现的从众行为,以及群体目标与个人目标对个人的影响力等都在群体结构之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并不仅仅是以一个孤立的个体在进行学习的,一个班级和课堂中是有着其内在联系和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力量的,这也是生生互动的内涵和提出标准之一。群体动力学的解释使人们明白了群体的作用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其会为学生更高质量进行课堂学习提供的便利和作用。“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也告诉了人们,生生互动在整个课堂流程中的结合能够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带来的益处。众多研究表明,在这种生生交互的相互交流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对于课堂内容进行理解,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这种互动是一种情感性的、需要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等媒介的互动。同时,这种互动是必然带来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益处的。譬如,学生在这种互动过程之中得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经历,同时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继而实现文学素养等综合水平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现状

(一)生生互动的课堂环节设计不合理

笔者在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仍然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即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更多放在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上,忽视了对学生在学科素养以及文学视野方面的教学,并且在阅读教学中也缺乏明确的、有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始终停留在表面,没有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提升。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更多地以传统的设计理念为主。语文教学偏抽象和意会,没有一套固定流程,且偏主观,没有固定答案。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风气盛行,导致教师形成了错误的培养意识,教学方法不当、生生互动时间分配的不合理等都极大地阻碍了课堂阅读的训练和效率。这也和教师没有意识到生生互动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有关。有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训练学生对阅读的模式化表达,以期在考试中得到更高分数。长久下来,教师也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有主动性的“人”在课堂中与其他人的联系,同时还会出现对教材课文不能深入剖析和理解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时的社会环境等问题。同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且都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程度。教师如果不在课堂设计中对于生生互动时间的合理分配,并在这个过程中不对学生的互动加以引导,学生就更体会不到这一层面。长期的模式化、单向化的教学设计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厌烦和产生逃避心理,削减了学生对阅读以及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生生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薄弱

在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阅读形式更多是以教师范读、内容讲解以及课后练习等流程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学生在这一教学流程中扮演的仅仅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教学缺乏较高的学习热情,并且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对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造成消极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脱离散漫的幼儿园管理模式,正式进入规范化课堂学习的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基础素养积累的关键阶段。正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第一次系统学习课本知识,注意力不集中、定力不强和好奇心旺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小学生词汇积累薄弱,对于语文还没有句子构成和语法方面的认识,在学习上还要依赖教师对其进行梳理和指引。因此小学生对于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较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的种种客观因素,致使其对文章的阅读及理解较吃力,难以坚持读完整篇文章,更不用说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在这种前提下,久而久之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对阅读产生惧怕感和逃避心理,也对语文教学带来负担。在这种教学背景和教学方式之下,学生是无法意识到自身在进行生生互动中的重要性,也无法真正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交流的。这样的生生互动只是形式化的,而非真正有意义的。教师的意识和互动过程中进行的引导对于生生互动的质量有着极大影响,教师才是真正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的主体,学生缺乏主动性和主动探究的意识,互动仅仅是在教师的提出之下进行的。

(三)生生互动存在随意性和形式化问题

小学生普遍有好奇心强等特点,这对于教师来说既是难点又是优势。“难”在小学生思维天马行空,一旦教师不及时规范就会开小差,影响学习效率;“优”在容易被教师吸引,易被引导。在研究中发现,许多时候教师没有对生生互动进行引导的意识,仅仅是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这就极易导致生生互动的随意性。而且因为教师对于学生能力水平的了解不够等问题,在生生互动开始时分配的问题往往会出现较简单或过于艰难等情况。生生互动除了解决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思维,在这种互动中“看见”他人的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生生互动一定是在经过了严谨的考虑和规划之下进行的。教师还要而不是让学生随意进行、缺乏引导的。除了随意性之外,生生互动还容易演变成形式化的存在。生生互动中学生需要不断交流、碰撞、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教师需要不断观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进展,不断调整互动的方向,让其在合理的方向之上进行。教师还要进行有效的综合调控和引导,并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进行合理评价。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应该是交互的、双向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不断思考,而不是将自己置身事外,仅仅进行“互动开始”和“互动结束”的开始和喊停的动作,简单听完学生的汇报就开始讲述正确答案。这样的形式化会导致生生互动仅仅成为一个模式化的“流程”,而非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思考和交流的双边思维扩充。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带有传统惯性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教师在课堂环节设计、课堂引导过程中的种种作用,造成学生生生互动效果和形式出现问题的首要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上是否意识到了生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是否认真思考了生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就只是“教”,而学生就只是“学”,这样一个教学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在教学理念中愈发被强化,其带来的结果就是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生生互动是必要的,依然会在教学过程中延续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认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输甚至“灌输”的过程,而非是学生综合能力进行锻炼的过程。学生在进入课堂的时候并非完全无知的,他们是独立的人,有自己原本的经验和思考方式,需要进行自主思考和引导,并从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顿悟。这种带着传统惯性的教学理念不适用于今天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二)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薄弱

在生生互动过程中并不是完全随意进行的,生生互动的节奏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把握和调整。这对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要求是很高的。教师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或是这种能力并不强,就容易出现阅读课堂中生生互动随意性的情况,即学生互动时的互动内容、互动结果和互动过程都不确定,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在说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明显是不利于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师在互动前对生生互动的轨道预设将决定生生互动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方向的把控会决定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对于生生互动内容的引导会很大程度上决定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和质量,最终将决定互动结果的呈现。因此,教师对于课堂把控能力的薄弱,就会造成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不够,随意性萌生,最终使得互动变成形式化的流程。

(三)生生互动的教学内容界定不清晰

生生互动的教学内容界定不清晰的含义是指,教师让学生进行生生互动的内容和问题选择上是不恰当、不合理的。生生互动并不是孤立于教学内容而存在的,这个环节是与教学内容有着紧密联系的,且一定具有相对应的目的。作为生生互动的载体,生生互动的教学内容界定和难度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互动结果。如果生生互动的教学内容界定不清晰,过低或过高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考能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和质量都会被降低。生生互动教学内容难度过低会导致生生互动的有效性降低,从而使得互动的价值性减少而流于形式,也会使得学生对于互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缺少使得互动进行延展和思考的空间,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充;内容过难则会导致学生无法活用自身现有能力进行自主思考,在互动中无所适从,影响到学生的互动表现,继而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和自尊。生生互动的教学内容界定不清晰,难度等水平不适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在最大限度上解放自己的思考能力,并将互动内容和课堂的内容紧密结合。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进行生生互动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改革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新课改理念的贯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摒弃,如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被视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小学阶段开展阅读教学并非只是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深入和生生互动的结合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因此,生生互动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每次在阅读结束后,都要结合当前阅读内容的主题和文章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思考和生生互动。这种阅读和生生互动的即时结合,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效果,还能通过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运用到学习中,加快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速度。通过对学生互动水平的观察也能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及时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评估和总结,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二)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互动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在身心发展上的局限性,导致其往往难以长时间保持对同一事物的专注性,而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还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解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生互动的趣味性是提高阅读教学中生生互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诞生了许多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其中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将文本内容以更加生动、立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利用音、视频的表现形式也通过对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等多个感官方面的刺激,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解读。

(三)注重互动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做好对生生互动方法的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打下基础。尤其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促使学生对互动方法的掌握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且也能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在互动方法上的指导,尊重学生在生生互动中的主体性,认识到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客观差异,因此每个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都会有出入。在学生互动时对文章情感进行挖掘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多地干扰,防止学生产生固化思维。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在每次互动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对于互动内容中受到启发的部分及时地记录。另外,教师在生生互动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审美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索欲上普遍较强,因此,在互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对课外内容的拓展,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减少无意义的互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生互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身为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生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不断做好反思和总结,为打造更加科学、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朱正林.小学语文生本阅读中互动交流有效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9(21):205.

[2] 赵彬芳.自主互动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122.

G622

A

1002-7661(2022)28-0114-03

猜你喜欢

生生阅读教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中西思想差异的根源:超越性与生生之德
刘善良
《周易》经、传中“时”之思想探赜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