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传统纹样欣赏能力的措施探究
2022-12-31张亚洁
张亚洁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传统纹样欣赏能力的措施探究
张亚洁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广益小学,江苏南京211500)
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开始不断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小学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多方面综合发展,为贴合现阶段社会对教育教学领域提出的更高要求。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有效培养学生传统纹样欣赏能力,则需要在美术课堂中为学生呈现全新的知识形式,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同时通过灵活地对比联系,让学生体会传统纹样具有的艺术魅力和价值,进而帮助学生在传统纹样欣赏学习中提升学习成效,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良好发展。
小学美术;传统纹样;欣赏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近千年的积累中我国沉淀了丰富、独特的具有民族性的艺术文化。传统纹样作为我国优质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为现阶段我国人民社会生活提供了多彩的元素,并且传统纹样和现代材料的结合也极大改善了人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人们围绕艺术知识进行着深远的学习和思考。在小学阶段通过传统纹样欣赏能力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提高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而现阶段一些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传统纹样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教学方法上的缺陷,导致整体美术教学课堂的效率难以得到提高。本文笔者围绕传统纹样中服饰纹样这一类型,列出几点优化传统纹样欣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小学美术培养学生传统纹样欣赏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美术课程
在素质教育视域之下,小学美术课程不再拘泥于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成为新时期的目标追求。美术欣赏作为关键能力之一,愈发受到重视,如何构建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生长点成为教学改革不可规避的重要问题,亟待广大一线教师展开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探索。传统纹样是历经千淘万漉传承下来的经典,彰显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不仅是小学美术的认知模块,也是引领学生认知美术传统文化的窗口,小学美术课堂注重培养学生传统纹样的欣赏能力是丰富美术课堂的有效手段。第一,以生动、丰富、多元的特色纹样,让学生领略美术艺术的深厚底蕴,打破了知识本位的禁锢,提升了教学广域的延展性。促使学生以高屋建瓴的民族视角重新审视美术学科的学习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同时,增强小学美术教学的深刻性。第二,《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利用民间特色丰富美术教学,自行开发能够突出民族性与地方性特点的美术课程,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与爱国情操。传统纹样的融入与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为小学美术课堂带来富有特色且丰富多元的资源,拓宽美术教学的育人途径,赋予课堂组织构建更多可能性,让学生在感受传统艺术独具匠心魅力的基础上,内化民族艺术的精髓,实现自身美术审美情趣的升华。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传统纹样兼具历史性、人文性与应用性的特点,其内涵丰富且独特,不失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力载体。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传统纹样,引导学生欣赏其构造、呈现、表达特点,并通过鉴赏、分析、评估、模仿的过程,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对传统纹样美的见解。实现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碰撞,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体验,是开阔审美视角,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审美精神的重要途径。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对传统纹样鉴赏的过程,让学生尝试分析民间艺术家的美术思维,拓展美术欣赏教学的知识边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能够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美术探究兴趣,由被动机械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形成强大的内在学习驱动,对于强化其审美能力大有裨益。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推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创新素养是其中关键。而美术教育是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力的重要载体。通过传统纹样于美术课程的深度渗透,学生能够发现美术创造的别番风情,然后体验传统纹样的美、收获审美的愉悦,激发内在创造美的动机,最终将自身技能与传统纹样美的形式相融合,完成美术创新过程。因传统纹样形式多样,模式多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呈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鉴赏。因学生个体思维差异不同,其对传统纹样的喜爱和理解亦不相同。在鉴赏、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不同的细节美与形式美,并借助他人观念补充自我认知空白和思维空白,进而为美术创新、学习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完成创新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当前小学美术传统纹样欣赏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开展的纹样欣赏教学方式单一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对纹样内容的教学通常只是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本教材的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时代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使人才培养的整体转速出现了提升,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再也不仅限于课本。此时一些美术教师由于日常设计教案、备课等等工作压力的影响,往往没有对美术课堂进行优化调整的意向,并且在课堂设计中也大多围绕课本教材,很少拿出其他教学工具辅助课堂。这是由于教师常年从事美术教学,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让美术教师认为能够顺利地开展美术课堂。但这种情况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枯燥感,并且美术教师也无法从传统纹样欣赏教学中总结更多教学经验,对自身的美术教学水平提升和学校整体的美术教学资源拓展也难以提供较大帮助。
(二)传统纹样的欣赏视角狭窄
传统纹样之所以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诉说着真实的历史,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承载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传统纹样的欣赏应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形成思想、情感与认知跨时空碰撞引发感同身受。但是着眼于小学美术教学实际,传统纹样欣赏教学融入了过度的现代化阐述,虽然有助于拉近学生与传统知识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但是却衍生出欣赏视角狭窄的弊端,学生的欣赏能力发展广度与深度受到限制。第一,淹没了传统文化原本的韵味。传统纹样是人们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的直观体现,需要立足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才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其意蕴所在。但是一些教师在欣赏教学时盲目强调其现代应用价值,而忽视了历史价值的挖掘。此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的审美会是片面的、僵化的,传统纹样的真正审美价值并未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第二,学生难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传统纹样表达意义丰富,立足不同的视角会形成不同的感悟。但是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欣赏传统纹样时,通常以成人思维为主导,过于追求其中深意的挖掘与解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此情况下,学生的主观审美意识受到限制,依附于教师的指导而人云亦云。这样不仅影响学生个性化审美能力的发展,而且极易让学生形成拿来主义思想,难以充分打开欣赏视角。
(三)学生对传统纹样的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主体,其思想认知、兴趣取向对于传统纹样欣赏教学的有序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小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存在兴趣不足、主动性薄弱的现实问题。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不断增长,在校园中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也在不断增多,有很多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不够浓厚,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美术知识为自身带来的实际益处。同时一些学生由于动手能力、美术思维能力较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慢慢放弃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对教师展开的纹样欣赏能力提升教学,学生很少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纹样知识进行思考,很难体会到传统纹样具有的浓厚艺术魅力。在课上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不积极,教师无法通过学生及时地反馈了解到学生目前美术欣赏能力的程度,阻碍了教师优化美术课堂的工作。
三、提升学生传统纹样欣赏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导入多元知识散发传统纹样民族魅力
传统纹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财富,随着近年来“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的愈演愈烈,已经深受世界各国著名服装设计师以及当地人的青睐,研究“中国风”纹样服饰设计的工作已经逐渐具备更加优质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各类知识形式以及资料内容的导入,让学生能够对传统纹样认识更加开阔,使学生体会到传统纹样具有的独特民族魅力。如在《水墨山水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节课的具体内容,导入相关类型的传统纹样在服饰中体现的素材。比如教师可以收集网络中的一些走秀视频素材,如2012年巴黎秋冬高级定制大秀或是真人秀《天使之路》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产生的视觉冲击,对中国风服饰进行详细地了解。在观看这些服饰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服饰中的泼墨元素、服饰上的枯松等等纹样形象。并且在这些纹样的讲解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服饰纹样背后的寓意以及来源,进一步为学生体现纹样具有的强烈民族文化魅力。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走秀、节目片段,可以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调动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这些纹样相关的视频也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上专注地观看视频内容,提升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专注度,进而更好地体会传统纹样具备的独特民族魅力,使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得到良好锻炼的同时,也有助于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和饱满。教师也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减轻了一定的教学压力,有助于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持续提高。
(二)组织进行传统纹样绘画裁剪等课堂活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具有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不断形成贴合个人综合能力的学习习惯,对于传统纹样欣赏能力提升亦是如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组织学生进行传统纹样绘画、裁剪、拼接等等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纹样示例,然后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学生利用教师给出的一些服饰材料,在上面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前,给学生一个大致的主题,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制作出和教师示范类似的纹样获取相应分数。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位代表,对本小组制作出的作品进行讲解。教师围绕学生制作出的成品以及学生的讲解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并且为各个小组进行评分,累计分数最高的小组获得此次纹样创作比赛的胜利。这种方式能够让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在竞争心态的驱使下更加积极地投入服饰纹样的认识和相关实践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纹样欣赏水平,还能让学生在接触服饰材料的过程中大大提升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到服饰纹样制作的艰辛和不易,进而对我国优秀的服饰纹样作品提起浓厚的兴趣,在欣赏服饰纹样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制作工艺、色彩调配等等更多角度进行判断,有效提升学生的传统纹样欣赏能力。
(三)将传统纹样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共鸣
一些学生在接触传统纹样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对这一艺术形式产生共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接触服饰纹样的过程中,对这一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相对薄弱,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处在初步发育阶段,书本上的一些文字、图片知识可能很难让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传统纹样文化。学生意识不到服饰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也就不再关注教师在美术课堂上的讲解内容。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将传统纹样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课堂中逐步引发学生对服饰纹样的共鸣。例如在《鸟的纹样》学习过程中,教师想要有效导入服饰纹样资源,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素材做参考,还应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拥有这种纹样的衣服?同学们能说出这些纹样代表着哪种鸟类?”等等,随后让学生举手抢答。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阅历为学生普及一些鸟类知识,同时也可以将带有鸟纹样的服饰带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得出判断结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到校园或是校外观察鸟类。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纹样的制作产生强烈兴趣,同时也能够对各类服饰纹样关联的生活事物更加熟悉。在生活中见到相关内容时,学生能够迅速对纹样内容产生共鸣,并将之作为素材在课上反馈给教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发挥学生传统纹样欣赏能力的更大价值。
(四)通过家校合作给予学生更多接触纹样的机会
帮助学生提升传统纹样鉴赏能力不仅仅是教师能够引导的,也不仅限于在教室内,家庭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也至关重要。学生的成长环境能够极大影响学生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学生的一些兴趣爱好也会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将培养学生传统纹样欣赏能力的教学理念传递给家长,为家长普及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重要性,同时要多推荐家长在生活中带领学生共同接触相关事物。比如与学生共同观看包含服饰纹样元素相关的电视、电影作品、在线下走进展览馆或参加一些博览会,带领孩子共同观察活动中展示的服饰纹样。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对新鲜服饰纹样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这些欣赏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性格的形成,使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向往,进一步提升教师传统纹样欣赏能力培养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想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传统纹样欣赏能力,就需要教师重视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多了解学生美术知识学习进度,以及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对纹样欣赏教学课堂进行调整,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迅速发展。
[1] 张妮.纹样设计教学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与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006):102-103.
[2] 衣莉媛.湖湘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湘西土家织锦中的纹样造型[J].美术教育研究,2013(08).
[3] 邵姗.带着"传统之韵"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在儿童画教学中加强传统纹样的学习[J].学苑教育,2020(17):1.
G622
A
1002-7661(2022)28-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