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也有大作用
2022-12-31包晓君
包晓君
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如果从人物和作品故事情节的关系去分析,主要人物对故事情节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同样也有着一定的价值,除了衬托凸显主人公形象,帮助刻画主要人物的形象,有时候还是小说的线索之外,小人物自身也其特定的意义与价值。优秀作品中小人物的事迹往往较为平凡,甚至会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但是这些小人物身上更有优秀的品质,引导着读者向善、求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小人物的形象内蕴,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掌握阅读技巧,准确把握小人物形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学作品中小人物形象的教学研讨与分析,合理有效地发挥小人物的作用,帮助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以期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要善于在对比中把握小人物。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往往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事业。教学中,教师要让引导学生理解小人物独特的“小”,要透过小人物的“小”感悟到他们的不平凡。一些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往往会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这些对比点的分析挖掘,学生就会体味到小人物的辛酸或不幸,感悟到小人物艰辛生活中温暖人情的珍贵。通过小人物和其他人物的形象对比,学生就会发现小人物的“小”其实是不平凡的。例如,《卖油翁》塑造了一个为生计奔波的卖油翁和有权有势的陈尧咨。小人物卖油翁与陈尧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地位相差非常大,陈尧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豪横,在他表演完射箭后,并没有得到卖油翁的赞美,卖油翁仅仅是“但微颔之”。在这个时候,满满高姿态的陈尧咨和不卑不亢的卖油翁之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卖油翁并没有被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折服,而是默默地拿出自己的油葫芦,并且在上面放上一枚铜钱,让油从铜钱小孔中慢慢流过并且没有弄湿钱孔。这样的动作显示出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品格。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论是射箭还是倒油都折射出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地位是一个对比点,陈尧咨的愤然质疑与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的回答形成对比,卖油翁酌油用的铜钱与陈尧咨射箭用的靶子也是一个对比点,陈尧咨射箭只是十中八九与卖油翁酌油而铜钱不湿也形成一个对比点,透过这些对比点分析挖掘,小人物卖油翁身上的闪光点就出来了,陈尧咨最后“笑而遣之”的恭敬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
二、多元解读小人物的内涵
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大都具有多元解读性。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容易走入单一解读或者过度解读的误区。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解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形象。
多元解读的重点在于多角度,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讨论、去品味,在小组合作和品味语言中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作者曾因为父亲在信中说自己身体平安,只有膀子疼痛的厉害,感觉自己“大去不远了”。如果从回忆的角度去分析,这个时候朱自清的父亲年迈多病,留在作者心中的那个“背影”就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这个时候更能凸显出父亲年迈苍老的状态。如果站在朱自清忏悔的角度去品读,作者很少用直白的言语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但是经常默默地流泪,总是在悔恨自己当时的想法与做法,觉得自己那时候“真是太聪明了”。这样的想法是源于作者创作时候的醒悟而产生的愧疚。从死亡和美学的角度去品读,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走在人群中的父亲的背影,当时父亲的身体更像是对儿子的一种隐喻,隐含着对死亡的无奈和悲伤。这样,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出“背影”的不同内涵。
要善于客观评价作者所描写的小人物,要结合小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挖掘。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和作者创作文本的时代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理解小人物的深刻含义时有一定的困难。其实,学生之所以感悟不到、理解不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或者受制于自身的知识面狭窄而陷入“向我思维”。学生接触到的小人物大多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积淀下来的经典,富有很强的文学魅力。因为小人物大多是生活在日常社会中的芸芸众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感悟,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他们的形象的。例如,《老王》这篇课文,有的教师认为如今的学生很少见到人力车夫,所以他们就很难理解老王生活的艰辛。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补充有关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中的人间真情和人性的美好。虽然当今社会没有人力车夫老王,但是却有出租车司机老王,快递员老王等。虽然我们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会遇到类似的困难,在迷路或者丢失物品的时候,没有父母的帮助谁会给与我们帮助?当我们面对这些身边的“老王”的帮助时,是不是该给予帮助者道一声“谢谢”,我们是不是曾经也想用金钱去表达自己的谢意。这样合理联系去思考,就会把文章中老王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我们通过小人物的视角,把当时的社会情境再现出来,就会扫除学生和小人物之间的障碍,拉近学生和小人物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实现对小人物的多元解读。当然,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空白点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空白点”,作者有时候会故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开展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要紧扣文本而不是任意发挥,只有恰当的多元解读,文本阅读才有意义,才能准确理解小人物的内涵。
三、小人物丰富着小说的主旨意蕴
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常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时候,作者设置小人物的形象是为了完成某种临时性的任务,但是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绝不是一个影子,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这些个体都有适合自己的动作和语言,具有自己的思想,让读者感悟到他是一个活生生的“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小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都具有典型性,往往代表这一类人,表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有着丰富的主旨意蕴。
例如,在《祝福》中鲁四老爷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这个小人物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熟悉完整的封建礼教体制,他的书房里存放着很多的封建书籍,那是他身份的象征。透过鲁四老爷的言行与他书房的对联、书籍,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身上浓厚的礼教思想,同时他还是鲁镇人思想的控制者。表面上鲁四老爷温文尔雅,但是内心却冷酷无情。祥林嫂被自己的婆婆抢走,鲁四老爷只讲了一句话“可恶!然而……”面对前来道歉的卫婆子,他又讲了一句“可恶!”从这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对抢人者的不满,但并没有表现出对弱者祥林嫂应有的同情之心。鲁四老爷的不满是对祥林嫂婆婆的暴力行为不满吗?显然不是的,主要是因为祥林嫂婆婆的行为对鲁四老爷的地位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祥林嫂是他家的佣人,这样会对鲁四老爷的声誉不利。全镇人就通过这件事知道了鲁四老爷雇佣了一个寡妇。从这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一个自私、冷漠无情的人。而在这篇小说中处于底层的卫老婆子、祥林嫂婆婆等大众是因为生存的困难形成了冷漠麻木的性格特征,而社会上层的富人同样冷漠麻木,整个社会弥漫着冷酷无情的浓雾,没有温情可言。作者通过描写这些小人物表现了当时社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社会,对国民的麻木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总之,小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笔墨虽然不多,但是在文本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小人物的解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小人物,深化对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