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法”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31徐晨
徐 晨
“文本细读法”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细节的反复揣摩,对文学作品的文字、语法和情感进行细致的推敲,从而抓住细节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虽然现阶段“文本细读法”已经被运用到高中散文教学中,但具体运用策略有诸多的不成熟,仍然需要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继续探究“文本细读法”的运用策略。
一、“文本细读法”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
在进行散文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认为散文的内容枯燥晦涩难以理解,因而对于散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激发学生对于散文阅读兴趣极其重要。文本细读理论则是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品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将文本细读法应用到散文阅读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细读体验来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感受作者所倾注的情感,并且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学习可以更好地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手法,将好的句子纳入到自己的写作素材中,为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提供有力的帮助,学生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会激发他们散文阅读的兴趣。
2.有利于感悟散文美感
散文具有“美文”之称,散文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并且语言优美多姿,进行散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感悟到散文的美感,拓宽学生们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们的精神底蕴。而在对于散文的学习中,散文的文本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因为作者表达出来的思想与情感所凝聚的精华都在散文的文本中,学生对于散文文本进行仔细琢磨,才能更好地领悟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文本细读理论倡导的是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分析,由表及里从而实现对于文本的深层理解。将“文本细读法”应用到高中散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文本进行更精细的品读,挖掘文本中每一个细节,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行文布局,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的水平,并且通过文体细读能够引发学生内心深处与散文的情感共鸣,学生可以真正地领悟到散文的美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文本细读法”的应用策略
1.细读:反复吟咏,感悟文本的原汁原味
将文本细读法应用到散文教学中,首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对散文进行反复的诵读。散文的语言优美并且蕴含的情感丰富细腻,文本中的每句话都包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只有将文章读熟读透才能更好地感知其中的内容,进入作者营造的意境,真正与文本对话。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鉴赏能力,可以独自完成一些课文的品鉴,但是在进行散文阅读时仍然会迷茫,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在诵读过程中找准文章的中心段落,在读到有感触或者喜欢的句子时,要反复诵读,咀嚼其中的滋味。边阅读边斟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形成个人的深刻理解,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散文阅读才会更有效果。例如,在教学《囚绿记》时,文中“临行时我珍重地开始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牢”和“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着的植物”两句就是关键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诵读,这些关键句可以反映出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象征中华民族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通过对于散文的细细咀嚼,才能品尝出其中的原汁原味。
2.细品:辨析比较,品味词句的独特魅力
高中散文鉴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品味散文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对散文的语言进行鉴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作品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形成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散文语言的精妙之处,单靠阅读是无法体会出来的,语言的鉴赏需要辨析比较才能凸显出来。对散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替换,让学生通过替换前后的词句比较,更加全面、深入地对散文内容进行赏析。教师可以通过辨析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散文中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具体的流程就是通过“删除、替换、调序、增加”等方式,比较改变前后的异同。例如,鉴赏散文《荷塘月色》中的“塘上月色”一段时,作者在这一段中所运用的动词非常精妙,教师应当重点针对动词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句话,教师可以采用替换法重点赏析“泻”“浮”这两个动词,如果用“照”“漂”替换“泻”“浮”的话,是否能够将荷塘中的“月光”和“雾气”写活呢?通过替换,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泻”字就能够将静态的月光描绘出动态的感觉,再加上“静静地”的修饰,仿佛让人看见了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领略到一种动态化的闪亮又朦胧的意境。
3.细思:理清结构,把握关键语句的内涵
文本细读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散文的中心思想,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想境界。所以找到文章中点明主旨的关键语句非常重要。散文的主旨一般都在文章标题、开头或结尾之中,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让学生找到关键的语句,通过关键的语句了解文章的主旨后进行通篇文本的阅读,实现对散文更加深入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行文结构,先由教师带着分析几篇散文,在之后的教学中由学生独自完成,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散文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需要引导学生从中找到主旨句,文章开头的“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轻,来得静,来得悲凉”一句,就是揭示全文主旨的关键句,开头直接强调出故都之秋的特征。在找到主旨句之后,学生就会知道文章主要描写故都的秋天的哪些特征了,从而有助于更深入的阅读。
4.细悟:深入解读,体会作品的多元个性
新课程标准中对文学鉴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文学鉴赏应当更个性化,要突出学生的创新性阅读。语文教师应当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文学作品中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元素,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内容积极发掘出新的意义。文学鉴赏的过程恰恰就是一个文本二次建构的过程,同样具有创造性,而且对于读者们而言,文学作品是具有一定的空白空间的。读者能够在这些空白空间内自由发挥,高中散文鉴赏教学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个性化创新阅读能力。一篇好的散文所蕴含的意义是深刻且丰富的,每个读者的不同生活经历与感悟也就成就了对作品的不同理解,而且同一个读者也可以因为心境不同、所找的角度不同完全可以有多元理解。例如,巴金《小狗包弟》这一篇散文鉴赏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文本解读,学生各抒己见,按照自己对于文章的个性化理解来深入分析。有的学生站在“人性的缺失”角度解读,学生可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警戒人性的缺失;有的同学从“人性的救赎”的角度进行解读,文中的主人公自私地送走包弟后一直备受煎熬,只有还清心灵上的负债,反思自己并正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才能够获得心灵的救赎。还有的学生可能会从“珍爱生命”的角度进行解读,学生会认识到无论是动物还是人,所有的生命都应当被尊重,生命不分贵贱,人类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人,就是因为人类懂得珍爱生命。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学生能够用心细悟文本内涵,作出富有个性化的创新解读,这是可喜的局面,也是新课程所提倡与期待的。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法”的应用策略重点在一个“细”字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误区,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细读、细品、细思、细悟,帮助学生实现与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切实提高散文教学效率。